从课堂到“法庭” 从学理到“断案”
“现在开始法庭辩论!”
“审判长”敲响神圣的法槌。
从法庭辩论到当庭宣判,青年学子精彩演绎模拟法庭……结合真实庭审法庭辩论流程,从法律基础、逻辑思维、应变能力、口齿表达、仪容举止等各方面进行能力和素质的激烈较量。
经过激烈的角逐,山西大学代表队在“华炬杯”第十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一等奖、最佳组织奖和5项单项奖。其中,指导老师杨志军获最佳导师奖,刘丽萍获优秀导师奖;参赛成员孙啸天获二等奖,曾雅汶获三等奖,赵江蓉获优秀奖。
除了荣誉更多的是成长
决赛现场,来自省高院、省检察院、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等单位的九位评委,分别就参赛选手在法律条款引用、法言法语使用、庭审流程把控、庭辩发挥、仪表着装等方面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点评,并结合理论与实务对参赛选手提出中肯建议。
“我在比赛中担任法官的角色。”参加模拟法庭大赛的2018级法学专业本科生杜晨睿讲述了自己的收获:“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了相关实体法与诉讼法的知识,为准备法考以及以后从事法律职业增添了不少的知识储备。比赛中与选手们通力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指导老师和评委们的专业指导也让我有了很大提升,为我今后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也愈加领悟到只有夯实个人的法学知识功底,才能打下未来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
“我们参赛队员只有几个人,但在我们心中,老师也是我们的一分子,我们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回想起整个筹备过程,2018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孙啸天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辛勤付出深深感动着。只要一有空,老师就协助队员一起调查案件的事实,翻阅卷宗。老师只要一回到校区,就直奔教室,检查队员们准备工作的进度,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工作。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老师陪同队员们在教室里忙碌,及时回答队员们的每一个问题,指导队员们进行文书写作。
队员们不仅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赛场上,他们是针锋相对的控辩双方;赛场下,他们是奔向同一条路的难能可贵的同道中人。
将比赛引入“模拟法庭”
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是全省最高规格法学类学科竞赛,由团省委、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有49所高校参与该项赛事,并被参赛各高校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其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培养青少年法治人才、传播法治理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法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开阔科学视野,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现就读于法学院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梁,是第三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的金牌公诉人。他回忆起当时的比赛:“模拟法庭大赛对我个人影响很大,至今记忆犹新。参赛选手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进行充分的法律思辨和头脑风暴,从而很好地提升法学素养。通过模拟法庭大赛,选手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对证据的运用、对口语的表达等,都尽可能地向司法实践看齐,使之达到法律人的专业、精准、严谨等标准。大赛中评委的点评也令选手受益颇丰。”
正是看到了模拟法庭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法学院于2019年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并进行教学改革,组建了包括校内老师、退休法官和资深律师在内的教学团队,参与课堂教学和模拟比赛,将比赛带进课堂,教赛并举、以赛促学;同时组建了山西大学模拟法庭协会,同步指导法学和非法学的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训练,以更广泛地普及法律知识,建设法制校园;还邀请某律师事务所与法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专业化、常态化实训平台,真正把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锻炼其实践能力。
突破实践教学难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学实践课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实践教学虽然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但也是全面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法学院积极创新,努力把实践课做“实”,克服传统法学教育弊端,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清正廉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心设计模拟法庭教学实践场所,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学院采用模拟法庭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有助于克服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过去的诉讼法课程开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环节开始,到2019级将模拟法庭开设为一门专业课程。模拟法庭活动在法学院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参与的广度越来越宽,案例分析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模拟法庭为我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法律实践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一起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国家公诉人以及原告、被告、辩护人等等”,2019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刘洋谈起了自己参加模拟法庭实践的收获:“我们完全按照正规的法庭诉讼程序开庭审理,从提供的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事实情况、找出适用法律、形成自己的意见、书写有关法律文书到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还要考虑所处的角色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审理实践当中,这种亲身参与的过程是单一的学习无法取代的。”
探索实践教学方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法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实践课教学方式。先后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法院、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法院、太原市迎泽区人民法院、太原市小店区区人民法院、山西省司法厅、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北京大成(太原)律师事务所、北京华贸硅谷(太原)律师事务所、山西鼎信泽律师事务所等二十多家单位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学生提供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机会,强化实务技能,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现就职于政法机关的2016级法学院学生严钦对于他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这样讲道:“对那时初入法学殿堂的我来说,学校针对性开展的一系列实践训练,让我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了法学思维,提高了理论水平。将实体法运用于实践中,让我熟悉了法庭辩论技巧和诉讼方法,综合提升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等。在实践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意义,这些对于我现在从事的职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密切与地方政法机关合作。选好配强实践指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教材,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式法庭、法律文书及法律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基于其课程特点,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内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联合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官、律师等,从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的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能力与经验的培养。兼职的老师很多来自法律行业,他们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学生们零距离走进庭审,不仅感受到了司法庄严而且还能够增强其法律实务等操作能力,激发专业自豪感与学习动力,有助于更多优秀的法学学子投身到国家的法律事业当中,为国家法律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2018级法学专业本科生高宽跟随老师在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审判之后,讲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庄严的法庭,记得当时审理的是一起盗窃案。目睹真实的庭审,使我对法庭审判程序的理解更加显性化、感性化,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以亲身经历体悟了法律严谨、公正的精神内涵,为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学院将理论与实践创新结合,不断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短板,从课堂到“法庭”,以法学理论知识指导法律实践操作,学以致用,达到培养学生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缩短了学生从学理到“断案”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实现了社会大课堂与法治小课堂的深度融合,为完善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体系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来源:法学院
文字:蓝匀 陈亚楠
网络编辑:瑄瑄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