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提出要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中俄随即建交,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两国宣布互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访俄,提出建立中俄新型关系的六点原则主张。1996年4月,中俄宣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双边关系的发展,双方都应尊重对方选择的发展道路。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促进了两国间遗留问题的解决。经过谈判,双方继1991年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之后,又于1994年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解决了两国间绝大部分地段的边界问题。双方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美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几次波折,但总体上稳定并有发展。继1993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正式会晤后,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为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确定了框架和发展方向,宣布将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次访问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目的,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并在上海公开阐述了美国对台政策的“三不”主张。然而,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2001年4月1日,中美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发生撞机事件。对此,中国同美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991年,中国同西欧的关系恢复正常。1994年9月,江泽民访问法国,提出中国发展与西欧关系的四项原则。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法两国应承前启后建立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中英两国宣布发展全面的伙伴关系。同年,中国同欧盟领导人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随后,欧盟决定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欧洲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均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中日两国保持高层接触,双边关系继续发展。1995年5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华,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表示愿意深刻反省那段历史。此后一段时间内,尽管日本在对待其侵略历史等问题上仍不时有反复,但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保持继续发展,高层互访也很频繁。1998年11月,江泽民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日本。中日双方就发展新世纪两国关系达成共识,并发表《中日联合宣言》,确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12月,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确立了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2001年,为促进同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国首倡并大力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中国同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得到很大发展。
1996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江泽民访问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访印期间,中印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访巴期间,中巴宣布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巴期间,江泽民还提出中国与南亚国家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的五点主张。2001年底,阿富汗新政府成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
1992年初,中国同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中亚五国建交。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首脑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上海五国机制”正式形成。1997年,中、哈、吉、俄、塔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进一步巩固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就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达成广泛共识。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它首倡以相互信任、裁军和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提供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以及“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中国始终关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一贯主张北南双方通过对话改善关系,积极倡导和参与有关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的磋商和对话,为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施稳定周边战略的同时,中国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高层往来频繁,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与非洲国家相互支持,保持了传统友谊。1996年5月,江泽民在非洲统一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提出巩固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的5点建议。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国宣布,在未来2年内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快速深入发展,南美地区除巴拉圭外所有国家均同我国建交。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多边外交领域日趋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的原则,中国继续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多边外交各个领域的活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00年9月7日,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这一时期中国多边外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一系列地区性多边组织,坚定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原则下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区域性对话与合作。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江泽民主持下,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