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青年学者沙龙”系列报道②教育学院:舞蹈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306青年学者沙龙是2016年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推出的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平台。2016-2019年,306青年学者沙龙已举办五期。前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已就中国舞蹈实践理论研究开展了相关学术探讨。2021年,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邀我院各二级院系围绕“中国舞蹈实践理论谈”共同推出306青年学者系列沙龙。
2021年4月23日,由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主办,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七期306青年学者沙龙——“舞蹈教师是怎样‘炼’成的?”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围绕“舞蹈教育”主题,由教育学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九位教师,从其自身所授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出发,分享对新时代舞蹈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思考。
本次沙龙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欧建平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邓佑玲教授担任专家评议。到会嘉宾有北京舞蹈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金浩教授、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妍副教授、教育学院史博副教授、科研处处长白靖毅等。本次沙龙分两组进行,分别为实践课程组与理论课程组,发言人有教育学院蔡岩、任璐、于晓雪、朴芸霖、屈红梅、陈琳琳、马骎、陈婷婷、靳金九位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胡岩教授主持本次沙龙。
开场致辞中,胡岩教授幽默风趣地介绍了本次沙龙以咖啡厅为举办地的初衷。这一方面意在体现306青年学者沙龙的“年轻”特质,为青年教师提供自由、轻松、活泼的学术环境,营造开放、包容、惬意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是对教研的希冀,期盼不论是教学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要“低调且奢华”,在低调治学中做出有品质的、有内涵的真学问。
01
实践课程组
实践课程组的四位发言嘉宾分别为教育学院蔡岩副教授、任璐讲师、舞蹈教研室主任于晓雪副教授与音乐教研室主任朴荟霖副教授。四人虽同为舞蹈实践课教师,但学科背景与专业方向各不相同,为本次沙龙带来了多元的视角与视野,体现着教育学院师资的综合实力。
蔡岩副教授以《新型建构主义与教育学院<舞蹈编创课>的思考》为题,引入新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探讨了教育学院《舞蹈编创课》上什么,如何上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方面,她指出教育学院《舞蹈编创课》应以培养跳、编、教、研为一体的全科舞蹈教师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舞方法,获得对作品选材、立意基本的甄别力以及教授编创课基本的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她将自己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设置情境、启发思考环节,促使学生越过表层形式去解析编导的想法与做法,发现编创的基本规律;其次为协作交流环节,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交流、互评;最后为总结提高环节,让学生在跳、演、讲中拷贝作品,从而将技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任璐讲师的主授课程为中国古典舞,根据教育学院学情,她探索出独特的“审美文化教学法”,意在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蹈教师。她指出,所谓“审美文化教学法”,就是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维度,提炼出古典舞中的一系列主题概念,以此为核心来择取古典舞动作语汇展开组合教学、作品欣赏和编创等步骤,并对相关艺术门类进行旁征博引式的“引证”与“艺术拓展”,从而达成对学生的全方位审美引导。此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以拓宽文化视野为教育理念及目标;以传统美学为切入点和主线;运用跨学科方法与多维艺术视角;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与创造性思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比教学、发现式教学、道具辅助教学等多途径、多维度、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辅助。
作为我国著名的舞蹈表演家、一级演员,于晓雪副教授《实践是舞蹈教师教学的最佳途径》的发言如舞台表演一样生动鲜活、慷慨激昂。他介绍了自己开设的《艺术综合》课程,指出此课程意在让学生在导演组、文宣组、服化组、音乐组的身份转换中,体验教师创作的全过程,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该课程会采用动作拆分法、元素教学法、模仿体验法、情感唤醒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素材、分析中国民间舞传统与典型组合后,引导学生创作小品作品。在课程中,他欣喜地发现学生会以舞蹈关照当代社会生活,表达对民族、国家的思考,这更加说明了实践之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朴荟霖副教授以《红太阳照边疆》声势教学为例,从案例背景、案例内容、核心做法、主要成效、未来规划与设计五个方面,阐释了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她指出,本案例基于教育学、美学、音乐学、舞蹈学等学科理论基础,通过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德育先行——课前规划预习、智育为本——课堂教学实践、美育达成——课后反思升华”的科学设计,着力营造了美育与德育、智育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尝试构建了全新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现了三者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她倡导,未来教师要以“用感知认识超越灌输认识、用理解创造取代简单模仿、用合作共赢代替单兵作战”为核心理念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成为有情怀、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卓越舞蹈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四位教师发言结束后,沙龙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会场嘉宾就“教育学院学生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教学对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分享了听会思考。
02
理论课程组
理论课程组的发言嘉宾有教育学院舞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屈红梅副教授,以及均为博士研究生的4位讲师陈琳琳、马骎、陈婷婷和靳金。与实践课程组遥相呼应,她们的发言立足于所授课程却不仅限于课堂,体现着我校教师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作为教育学院必修课《素质教育舞蹈》的授课教师,屈红梅副教授以《一个人人可舞的逻辑起点——略谈素质教育舞蹈课中的“原本性”原则》为题展开了分享。她借用人类学家格罗塞、易中天与艺术家卡尔· 奥尔夫、多罗特· 君特等人的观点阐释了回归“原本性”的重要意义,指出舞蹈的原本性即尊重人的自然天性,回归本我的自由。在素质教育舞蹈的课堂中,人人皆可起舞。因此,舞蹈教师应遵循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激发多样性、关照有机性等动作发展的原本性原则,以舞蹈实现育人的终极目标。
陈琳琳博士以脱胎于北京市教委“高参小”项目的《校园舞蹈案例》课程为例,从基于职业要求的教学设计、基于审美素养的教学实施两个方面进行发言。她指出,本课程旨在在舞蹈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考虑上,带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在从微观扩展到宏观,建立在全局基础之上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总结,探讨多维度的舞蹈教育方式,调动多种感觉系统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建立学理性的深入分析与反思;思考舞蹈学科在整个普及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与意义;最终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来思考舞蹈教育的意义与定位。
马骎博士是舞蹈教育专业第二学年音乐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教学对象对音乐基本知识已有一定基础,所以她更关注课程内部的承接设计。她以节拍节奏教学为例,指出其课程分为“感性体验”“分组编创”“知识拓展”三个环节,旨在层层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与协作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层理解。最后她指出,音乐类课程应注重课程微观层面的纵横关系,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增进学生对音乐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理解。舞蹈学生是音乐的聆听者、表演者、创作者,音乐类课程应关注到“人”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方式,实现学生的音乐自我沉浸与成长。
针对“面向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如何体现与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的区别?”这一问题,陈婷婷博士在《舞蹈教育心理学:从学习的心理学流派说起》发言中给予了答案。她将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个理论流派的教学特点分别归纳为“驯养”“砌墙”与“养花”,而舞蹈教育正应将学生当作花来培养,从中小学舞蹈课程没有课标、大纲、国家教材的实际出发,从课程的建设开始,沿着课程模块——分学段的课程内容和发展目标——每一学段内容的前后逻辑,形成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课例教学和配套资源——检验发展目标是否达成的学业评价逻辑。
靳金博士在《“C位”之争——“ 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下的舞蹈教育教学变革》的发言中指出,《教育学概论》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会有过于强调原理讲授而忽视实践结合的问题。为了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与实操性,课程教学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了以下尝试:其一,将实践转化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增加课程研究性、探索性内容的授课比重,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能力、解决能力;其三,引入教学新技术并有效运用,帮助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估与分析;其四,探索双语教学的实施路径,为国际性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迈出实践探索的第一步。
03
专家学术评议
在学术评议环节,欧建平教授充分肯定了教育学院教师的学理思维与理论素养,同时就“宏观学科理论与微观非文字身体语言如何结合”进行了追加提问。他呼吁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学院要普及与提高并进,一方面要在高精尖教育层面争做“领头羊,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普及教育的大众化路径。作为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翻译家、批评家,欧建平教授在外国舞蹈研究方面成就卓越。他向大家分享了外国舞蹈教育的一些标准,如澳大利亚教育界强调教书育人(education)、表现力强(expression)、激动人心的授课(excitement enjoyment)、不断更新的知识(knowledge);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21世纪的大学教育的四项任务为求知(learning to know)、做事(learning to do)、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做人(learning to be)等。他强调,舞蹈教育应该具备国际视野,重视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具有多元价值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院副院长、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邓佑玲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了感谢,随后主要分享了作为听众的收获。她认为,发言教师有明确的教学对象、精选的教学内容、清晰的教学方法以及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是拥有“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肯定。围绕沙龙主题,邓佑玲教授提出我们应在两个问题上增进共识。一为“舞蹈教师的核心素养包含哪些要素?”,她认为最基本素养的就是德、智、体、劳、美。德即品德素养,教师应立德树人、教人求真;智即知识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优越的专业能力;体即体魄素养,要求教师身心和谐、积极健康;劳即实践素养,强调的是教师的践行能力;美即审美素养,是教育的最高标准。二为“教师核心素养如何生成?”,她认为除嘉宾发言提及到的建构、融合、淬炼外,还应着重强调自然式的、熏陶式的“养成”,这既需要教师向自然与社会学习,也离不开审美环境、审美氛围的搭建与营造。最后她呼吁,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为标准自我养成、培育学生,从而为我国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担当大任。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成立于2015年,积淀着北京舞蹈学院六十多年的办学经验与丰厚成果,是学校推进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本次沙龙立足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教育学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共识,对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科研处
文字:苏心
图片:冯时
排版:李海明
责编:刘菲
总第 766 期
2021 第 60 期
-
学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会暨就业信息核查工作专项部署会
6月3日,学院在经管系104会议室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会暨就业信息核查工作专项部署会。学院副院长高江出席并主持,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副校长王立群,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各系就业工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创业团队在第十一届“三创赛”省赛中荣获佳绩
6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省赛成功举办。我校6支参赛团队在与全省32所高校的2871支团队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2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我校还荣获最佳组织奖
-
唱响青春给党听︱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学子唱响《映山红》
商丘师范学院团委凝聚青春微梦想 汇聚商师正能量唱响青春给党听|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学子唱响《映山红》献礼建党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响青春给党听”红歌传唱接力活动正在进行。百年之际,青春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