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里坊 大学问——从福州三坊七巷保护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指示精神

大学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 2022-01-14 10:59:58

近日,《光明日报》用一整版的版面刊发了该报调研组的文章《小里坊 大学问——从福州三坊七巷保护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指示精神》。

(调研组成员: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潘玉腾;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研究员林响;本报记者高建进、马跃华,执笔:潘玉腾、高建进)


三坊七巷部分外景

位于三坊七巷的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为两岸同胞搭起文化交流的舞台

在三坊七巷举行的闽剧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时代,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激荡着蓬勃的复兴气象,一幅幅阔步新征程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这一科学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实践,为壮美画卷增彩添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筑牢思想基础。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刊特推出一系列调研报告,聚焦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这一科学思想的生动实践、特色亮点、经验做法,一起聆听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在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铿锵足音。

今天首期推出福州三坊七巷调研专题,敬请关注。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真宝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六年整。我们了解到,20多年前,福州市三坊七巷曾经处于被商业地产开发所损毁的危险关头,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直接叫停后,三坊七巷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今日的三坊七巷,已成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成为福州市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现,成为福州市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龙头。

多年来,福州市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真心呵护这些“真宝贝”,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践行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对延续历史文化的承诺,体现着对国家文化传承的使命。


从里坊制度“活化石”到新时代“城市会客厅”


历史造就了三坊七巷,而今日三坊七巷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市举办。这是世界遗产大会这一国际盛会2004年在苏州举办后,时隔17年又一次在中国举办。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39.81公顷。它起源于晋,形成于唐、五代时期,至明清时达到鼎盛。历经千年,三坊七巷整体坊巷格局至今尚存,结构清晰。

三坊七巷街区以南后街为中轴,东西平行排列十条坊巷,坊中巷道相连,形成了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因完整保留了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已逐渐消亡的古代城市里坊制度格局,所以三坊七巷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三坊七巷核心区现存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在一个街区内,拥有如此集中的文保单位,在全国实属罕见,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古建筑是三坊七巷街区的亮点,是景区内主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波涛连绵起伏的风火墙、寓意深远的墙头灰塑、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高雅别致的古典园林,共同构成了闽都民居的独特艺术形式。

三坊七巷街区历史积淀深厚,自唐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士人活动中心,萦绕在坊巷间的文化基因一代代地在书墨浓香中延续下来,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三坊七巷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150多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风云人物,因此,三坊七巷也被称作“近代名人聚居地”。因其涉台人物多、涉台文物多、在台后代多,三坊七巷又被称为“闽台渊源彰显地”。

福州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教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做好三坊七巷的保护开发工作。当地坚持深入挖掘并展示福州古厝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的现实价值,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机制模式,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为承载闽都文脉、汇集城市智慧、激发都市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


一以贯之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在城市快速变迁与商业开发的大潮中,不少老宅古建被毁于一旦,而位于城市核心区的三坊七巷缘何能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呢?

据报道,当年,就在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林觉民·冰心故居面临“一拆了之”的紧急关头,福州市一位政协委员写信给新任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习近平同志听闻这一消息,立刻要求暂缓拆迁。时隔半年,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正因为保护及时,这片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地才得以延续。在当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福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率先在地级市中开创“四个一”工作机制,即设立一个文物局;组建一支考古队;颁发一颗印,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建设要征得文物部门用印同意;每年拨付100万元文物保护经费。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为《福州古厝》作序时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正是有了思想指引,三坊七巷才得以从被叫停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抢救出来,实现命运的转折,时至今日,才有了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荣光。

正是在习近平同志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与具体实践的指引下,福州市得以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地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不断在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中探索创新,逐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并在三坊七巷保护利用中得到集中体现,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2004年,福州市恢复成立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专家组,从更高层面强化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福州市成立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2012年,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2017年,调整充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增设专家委员。这些举措为高水平、精准化推进包括三坊七巷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与规划体系。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该条例的制定施行,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是率先之举。随后,福州市不断完善名城保护规章制度,先后以政府令的形式公布实施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2019年7月29日召开的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州古厝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保护政策。2021年12月15日,《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获得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一周之后,《关于修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施行。

此前,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已确定5项与非遗保护相关的立法项目,涉及软木画技艺、寿山石雕刻技艺、脱胎漆器技艺、闽剧及古厝保护等。目前,《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和《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出台,为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文化遗产保护,有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编制完成《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名镇名村、特色街区、传统老街巷、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等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体系。此外,还结合《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积极开展《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将文化遗产保护更好融入城市总体布局。

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通过政府组织、部门指导、地方调查、强强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编制《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和《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确保保护修复工作有章可循。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以“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组织实施,开展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修复,实现从保护建筑单体、历史街区,到与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飞跃。截至目前,三坊七巷已修复历史建筑近200处,项目累计投入50亿元。

同时,福州市还创新技术手段,研发“福州古厝普查登记系统”,实现古厝普查登记全过程、闭环式信息留痕和跟踪管理。此外,还应用“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空地一体化720度全覆盖采集技术为古厝三维建档,已完成132处古厝的测绘建档,还原古厝实景三维模型,详细、全面记录和监控建筑的细节现状和价值要素,使保护监管更加及时有效。

全力推进三坊七巷、福建船政申遗工作。福州市已有三坊七巷和“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10月30日,福州市申报世界遗产专家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可三坊七巷和福建船政申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目前已大致确定三坊七巷、福建船政申遗的10项基础研究课题。



“福州实践”背后的思想引领

20多年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创新创造,实现系统推进,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赏,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坊七巷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角”之一,向世界讲述了文物保护的“福州实践”“中国故事”。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既对历史负责,也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20多年前,三坊七巷从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中被抢救下来;20多年来,三坊七巷的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这些无不说明,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只有牢牢抓住这一关键,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伟大民族精神。

做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利用,留住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同志在为《福州古厝》作序时强调了古建筑的重要地位作用,指出“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多年来,在三坊七巷古建筑的保护修复与利用中,福州紧紧抓住“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这一主题,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至今修复26处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103处、历史建筑11处、传统风貌建筑33处,努力打造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群体,为福州这座千年古城保住了历史、留住了文脉。


以“五个努力“推动文化再创造再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而且要不断创造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牢记总书记教诲,福州三坊七巷在保护利用中,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并不断赋予时代内容,通过文化再创造再发展,以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为弘扬新时代文化的大舞台。福州通过三坊七巷的保护利用,努力培育闽都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传统民俗和街区文化定位,三坊七巷在立足坊巷文化、保留文脉传承的基础上,推出“一季一主题”等各类文化活动,打通“宣传—活动—推广”链式渠道。他们以传统文化节日特色为抓手,开展坊巷花市等大型惠民活动,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三坊七巷积极对接国内国际文化活动,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时代魅力。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促进非遗文化活化传承的大平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守正创新,让文化遗产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福州在三坊七巷保护利用中,坚持活化利用,优化业态,为文物建筑再添新生活力。三坊七巷对严复故居、林聪彝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开展提升工作,并以展示闽都特色文化为着力点;引导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等老字号商铺回归,延续传统民俗;在水榭戏台、小黄楼,地方戏曲闽剧、评话、伬唱等保持常态化演出,让这些文保院落充满生机活力。此外,三坊七巷还引进优质业态,实现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两岸同胞文化交流的大基地。三坊七巷是国台办授予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原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闽台文化产业园”,在推进两岸融合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坊七巷致力打造台湾文化特色坊巷,目前入驻的唯美客文创聚落,是台青、台商在闽展示、销售及创业的重要平台。三坊七巷还陆续举办两岸交流活动,定期开展两岸青年传统竞技体验、两岸书法家笔会、海峡青年文创集市等文化活动,推动闽台民间艺术传承发展。位于三坊七巷的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作为国台办批复设立的对台交流综合平台,自2020年成立起就着力组织两岸学者、青年同胞研修闽台历史文化,开展连横《台湾通史》白话文转译、常态化举办闽台历史文化主题展览展示等,灵活多样地传播和讲述闽台故事。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培养文旅融合新才的大课堂。多年来,三坊七巷打造文化展示与文创消费相融合的城市综合休闲场所,积极引入特色商业、文化交流、民俗体验、文化休闲等优质业态,形成“文化入坊巷、商业南后街”的业态布局。大量文旅融合方面的新才落户在这里。目前,三坊七巷街区已入驻商户275家,业态涵盖文创、文化、中医中药等,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建设“数字福州”的大窗口。目前,三坊七巷智慧街区一期建设完成,资产管理系统、智慧公厕、智慧景区“一键游”等已上线。据介绍,福州古厝集团已启动智慧旅游开发工作,在保护古厝的同时助力古厝旅游产业提升发展。现在,通过该集团的自媒体平台,可享受美景直播、VR(虚拟现实)古厝展示、语音讲解等服务。

文化遗产保护是永恒课题。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要始终坚持历史与现代相统一,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全面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动古建筑、老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让闽都古城彰显现代城市个性;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要用改革思维、创新手段,把文化传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保留住、传下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努力打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实践地和示范区。



-推荐阅读-

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2022年寒假,我们这样安排!
福建师范大学第九届“德旺杯”科学拔尖人才(物理)冬令营活动公告
我校举行2021年度教职工光荣退休仪式
福建师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fjnu1907-
校党委宣传部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兆月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