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理之光,永攀科学高峰——记“北地先锋”校长特别奖获得者李曙光院士

大学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 2022-01-14 18:14:31

在昨日闭幕的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校长孙友宏院士代表校党委授予李曙光院士 “北地先锋”校长特别奖。这是学校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也是对李曙光院士杰出贡献的褒奖。

李曙光院士少年矢志科学事业,一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硕果累累,桃李芬芳。在我校工作期间,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和我国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01


开拓进取,踏上科研道路





1965年大学毕业留念




1984年在MIT质谱实验室


李曙光祖籍河南清丰县,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并在天津接受小学、中学教育。中学时期,他萌生了对航空航天的极大兴趣,一心想学航空的他在报考大学时误打误撞被分配到地球化学专业,虽心有落差,但他很快调整心态,航空和地球化学都是当时国家发展急需专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凭借扎实的数理化基本功和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李曙光很快了解了地球化学这门专业并对其产生深厚感情,1965年毕业后,李曙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留校任教。乘着科学春天的东风,1983年至1986年间,李曙光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并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李曙光早年曾从事富铁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国家铁矿科研会战,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法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且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该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弓长岭富磁铁矿体趋势面分析成果


自1983年开始,李曙光长期从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即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他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还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对不同岩片的精确定年和同位素填图揭示了俯冲陆壳内的多层次挤离和解耦,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多岩板、多阶段折返出露过程与机制。




在院士大会上发言




2004年带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我校学生在大别山野外实习


02


术业专攻,打造一流实验室



李曙光的研究领域在1983 年赴美留学前后和2012 年以后有较大变化。出国前及在美访问前期主要从事太古宙铁矿和绿岩带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在美访问后期、回国后主要从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和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2003年,李曙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受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兼职教授,并在2012年正式调入,至今主要从事开拓应用非传统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深部碳,氧循环的研究。




2018年地球深部氧循环与大气氧升高研讨会合影


2009年以来,李曙光院士在我校创建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建成超净实验室近200平方米,拥有质谱仪5台,以开展非传统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这一国际前沿研究为目标,研发了Fe-Mg-Ca-Cu-Zn-Cr-Ni等金属稳定同位素和Sr-Nd-Pb-Hf-Os等发射性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方法,开拓了金属同位素示踪深部碳氧循环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在岩石圈演化、行星形成与演化、古环境和矿床成因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使实验室成为一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同位素实验室。




西太平洋俯冲板片滞留地幔过渡带形成东亚大地幔楔结构及伴随的两个俯冲碳酸盐再循环圈的过程示意图



李曙光入选“美国和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


实验室主要成果有率先开展利用Mg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揭示了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发现中国东部上地幔存在大尺度Mg同位素异常,以及碳酸盐在俯冲过程中可发生选择溶解分异;证明富镁碳酸盐可随洋壳俯冲再循环进入深部地幔楔和对流上地幔,中国东部上地幔是由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入的再循环碳酸盐形成的巨大碳库;发现大地幔楔富CO2 超碱性熔体与岩石圈相互作用可导致岩石圈部分熔融而减薄,且熔体组成演化为碱性玄武岩等。上述成果共发表论文210 多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96 篇), 其中SCI 论文100 多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50 篇)。由于李曙光在超高压变质年代学研究的卓越贡献,200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当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李曙光和国内其他超高压变质研究领域同行的工作,使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研究最活跃的前沿领域。2005年我国超高压变质相关论文SCI 引用率位于全球地球科学研究第6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第1名,大大提升了我国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03


倾心教育,名师出高徒





李曙光指导学生做实验


李曙光潜心育人,为学校培养了10余名优秀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其中,他来校后指导的第一名博士生王水炯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青年学者,先后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eology、EPS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近20篇,获得第二届“高山青年科学家奖”(2019),目前任我校科学研究院教授。




“同位素之夜”专题讲座




我校科学研究院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师生合影


李曙光院士还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为学校凝聚了一支富有活力,有一定国内外影响力、从事同位素研究的青年教师队伍,先后引进朱建明教授、刘盛遨、何永胜、刘金高等博士。其中,有1人成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刘盛遨)、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刘盛遨、刘金高、何永胜)、2人获得孙贤鉥奖(刘盛遨、刘金高)、2人获得“高山青年科学家奖”(刘盛遨、王水炯)、1人成为国际顶级专业期刊的副主编(刘金高)。




李曙光


在地球化学领域勤奋耕耘60余载,如今年过耄耋的李曙光院士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关心着与地球演化有关的一切大事小情。凭借着探索未知、追寻真理的科学精神,李曙光带领团队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研究,激励无数人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科学之路上不断奋进!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科学研究院

文字整理 / 韩岱彤

视频来源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 朗知传媒

美编 / 孙佩妮

责编 / 吕松卓 韩如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