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系列报道之(三)——持久功深 未来更期
“一个好的教学单位,应该是培养好教师的摇篮”,这是程延江副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报告中的“金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计划地经受多种教育教学过程的锻炼,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过程是有规律的,首先要过教学关”,基础教学研究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的讨论中,对这些观点感同身受,深味其中。
多年来,基础教学研究部通过思想教育、榜样引领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注重党建和业务的融合,获得省级师德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第一党支部入选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省优秀共产党员、校级“四有”好老师、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基础教学研究部3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级优秀党支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基础教学研究部抓牢抓实岗位练兵和集体备课环节,对标国家级教学赛事评选标准,通过实战演练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历届教学大赛选拔选手。除注重教师参赛能力外,部门各个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讨论教学内容(尤其是课程思政自然融入的方法)、交流教学方法。科研团队也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进行科研探讨,汇聚集体智慧,共同促进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
在教学改革方面,基础教学研究部教师利用多种应用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2018-2020年,共计13位老师获国家级和省级十大魅力教师。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级大赛获奖12人次;省级教师课件大赛、教师微课大赛、教师说课大赛、教师教案设计大赛等获奖57人次;省级教学大赛获奖16人次;校级教学大赛获奖12人次。
基础教学研究部注重教师培训提高,多层次派出学习、培训和参与教改项目。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及“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近年来,教师参与国内培训96人次;海外培训18人次。聘请知名专家讲学16人次;举行科研工作坊培训3次。教改项目参与方面,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参与和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研究,促进“教研一体”的转变。目前教授、副教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比例为95%。
基础教学研究部注重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提高教师能力。历时9年完成多套高水平的教材建设任务,其中《21世纪大学英语口语教程》系列教材和《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系列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型大学英语口语教程(第三版)》获得省首批优秀教材二等奖。在课程建设方面,基础教学研究部成立了15个课程服务团队,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又成立了7个核心课程建设团队和1个就业跟踪服务团队。
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徐梅校长在讲话中要求“各教学系以教师培养为中心工作,针对每位教师建立培养提高计划,带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面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基础教学研究部已布局谋篇,从三方面实施教师培养提高规划。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随着信息化成为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特征,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应重视将教师培养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协作者、终身学习者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1.增强教师信息意识;2.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技能;3.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健全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
合理规划基础课教师职业发展。基础课教师面临无专业依托、学术身份不明、职业发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基础教学研究部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规划基础课教师职业发展:1.鼓励进一步提高学历结构;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创新团队;3.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4.帮助教师组建校内跨学科科研团队;5.为教师聘请科研导师,尝试建立跨校科研共同体。
完善可持续管理体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可持续管理体制:1.广开管理思路,拓宽培训渠道,特别是海外培训渠道;2.一定程度上灵活工作机制,增加教师学术研究时间;3.个性化定制培训方案,加强与“双一流”高校的资源共享;4.提高翻译方向“双师型”教师比例,助力翻译硕士点申报和翻译专业师资力量储备。
“以学为本”,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导、引导、辅导,而教师自身的成长,重中之重!
文字来源 | 周玉玲
图文编辑 | 李婉莹
图文校对 | 汤庆玉
责任编辑 | 高 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