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洋浪漫相遇!这样的科考让人慕了……

大学 作者:兰州大学 2022-01-16 19:46:19



11月16日12时,随着“向阳红03”号科考船在厦门国际邮轮码头靠岸,为期48天的中国大洋第69航次科学考察圆满结束。参与这次科考的是一支由14家单位组成的近80人的深海科考队,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杨也位列其中。


(左一为刘杨)


大洋科考新认识

“本航次搭乘的是向阳红03船,这艘船设计排水量4800吨,巡航速度12节,续航能力1.5万海里,满足无限航区要求,”科考结束后,刘杨在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的一次分享会上介绍道,“与其他普通船不同的是,它充分考虑了科考设备的特性和结构分区,比如大型声学设备多波束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船舶具备动力定位功能,可在任何海域实现高精度定位。”

作为兰州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联合培养的学生,刘杨联合培养期间一共参加了两个航次的出海考察——“向阳红20”船2020第一航次第一航段科学考察和中国大洋69航次科学考察。

第一次出海时,刘杨因提前离开而没能全程参与科考,因此这次机会对她而言更显难得、珍贵。“今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我在海洋三所的导师告诉我说有一个机会去大洋,问我去不去?我说当然去了!”得知有出海机会的刘杨难掩心中的兴奋,“第一次出海,我就坚定了要继续从事海洋研究的决心。”

在此次的航行过程中,科考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矿区内开展多金属结核资源加密地质取样和光学测线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矿床边界,估算调查区的资源量。刘杨所在的课题组是地质组,主要负责箱式采样的现场分析以及现场实验部分,主要是对沉积物进行原位测试,即垂直压力和剪切压力的测试。

在海上的科考过程中,颠簸和晕船是影响实验进度的两大因素。

“我们做涂片的时候,样品还没干可能就被晃到载玻片外面了。”为了尽量克服颠簸给实验造成的影响,刘杨和课题组的成员们会进行多次、重复的工作,直到做出可用的涂片为止。他们也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以把颠簸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用酒精灯烤、用红外线照射等。并且通过将实验室设在低楼层(楼层越低晃动越小)、在海况较好的时候测量、测量时取跳动最小时的值等方法,力求降低颠簸造成误差加大的风险。

在海上,由于科考人员的工作没有特定的时间表,所有的日常活动都要根据沉积物样品下放和上来的时间安排,因此保证睡眠质量和饱腹感是克服晕船这个难题的关键。

“没有科考任务安排的时候,我就会先补觉。有一次我负责的箱连续上来了四个,我当时大概三十个小时没有合眼,直到把现场数据都处理完毕。”

私下里的刘杨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曾经的刘杨,是一个“小胖子”,但在母亲的督促下,她渐渐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并由于母亲的影响,而后“自己也慢慢喜欢上了锻炼。”不论是马拉松、还是打拳,都让刘杨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血糖和血压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使她在科考过程中,有更好的体力应对各种挑战。

不同于第一次出海时的青涩和遗憾,在这次科考过程中,刘杨更加沉稳,也获得了很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比如说我们负责的是沉积物,那我们也会和地质组里负责结核的人相互交流,一起核对现场报告的共同数据、一起写采样记录等等,”刘杨说道,“箱式取样器、锚系、OBS、水下滑翔机……这些以前只在网络上见到的东西现在终于在现实中见到了。与不同单位的人进行合作,不仅让我对大洋科考有了一个综合性的认识,也让我收获了友谊。”


(光拖体海底摄像)


选择源于热爱

早在高中时,刘杨便被地质所吸引,因此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质工程专业。“我当时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地质学家进入了奈卡水晶洞,这就让我特别向往,因此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相关方面的信息以及各种公众号,了解各式各样的矿物等等。”

在本科阶段,刘杨就已多次参加过野外科考活动,如学校周边的地质考察、峨眉山十校联合的野外实习等。然而,在地质专业学习的女生,要比男生受到更多的“歧视”,刘杨也常听到一些迷信的人提起女生站在船头或者下矿都是不吉利的说法,但她对此非常反对。

刘杨十分敬佩一位在地质方面的前辈——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诒纯教授。郝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获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前辈是一位很伟大的女性,我看着她就像是看到自己的目标一样,”在刘杨看来,“郝老师在出野外考察时,不仅不矫情,还能在自己所属的领域里做出特别出色的成绩,这就让我很崇拜。”因此在考研的时候,刘杨坚持自己的梦想,继续选择这个方向。

刘杨与兰大的结缘,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以及本科导师的推荐,“最后能来到兰大,真的是我的荣幸。”

与普通研究生不同的是,刘杨是兰州大学地矿学院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在兰大主要跟着导师张成君学习,而在海洋三所则师从汪卫国老师。也正因为这两位导师彼此是朋友,刘杨在导师的推荐下,研究方向从陆地转到了海洋,目前她主要从事北极沉积物的研究。

提到联合培养,刘杨介绍道:“我在兰大的导师和在海洋三所的导师经常有学术和项目上的互动,与兰大的其他研究生相比,我能获得的资源便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出海的机会以及毕业论文可选用的数据资源会更多。”

正是源于自身对地矿和科考的热爱,这次航行于刘杨而言,是挑战,亦是更好的机遇。



科考生活乐趣多

工作之余,刘杨也和科考队的成员们一起在船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还通过各种摄影设备看到了各样的海洋生物和多彩的风景。这不仅改变了科考在人们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也拉近了科考队成员之间的距离,让严格规范的科考充满了人情味。

在船上,成员们一起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王春光同志便组织大家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回收我能行”活动。活动以红包抽奖为奖励,鼓励参加活动的成员独立完成或者协助轮值船员完成机舱内堆放垃圾的检查和规整工作,使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塑料垃圾等都有专门的垃圾箱回收。

“海洋环境本身就很脆弱,任何垃圾都应该被妥善处理,而不应该出现在远离大陆的深海底,破坏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刘杨说道,“当我们透过光拖体拍摄海底资源的分布情况,看见人类垃圾出现在太平洋水深5600米的深海底时,唯有触目惊心可以形容我的心情。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

此外,还有斗地主炸金花大赛、蛋炒饭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都为原本单调的科研工作增了几分乐趣。

科考结束当晚,大家将餐厅设在了后甲板,烧烤炉子、点歌机、旋转灯球等应有尽有。“相信所有队员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有些人的实验没有完全结束,但是知道不会再有新的样品上来、不会再连轴转了,还是会使人感到放松,”回忆起科考结束当天的情景,刘杨说道,“当天欢快的气氛使得平日里腼腆的人都不自觉地拿起话筒唱歌,大厨甚至一边烤串儿一边跳舞……”


(团队在科研之余进行蛋炒饭比赛)


船上的温馨时光以及科考带来的丰富知识,让刘杨更加坚信,“未来如果没有太大变动,我还会继续从事海洋的研究。”看海鸥捕食飞鱼,在海上欣赏日出日落,在船上与同行伙伴们的欢愉时光,都是刘杨在这次的大洋科考过程中最独特而难忘的记忆。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第1014期

文字|李晓源 俞敏玲

编辑|唐高阳

责任编辑|李江怡

主编|肖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