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来了,小心患上“暖气病”!
今年的冬天好像来的早一些,
10月份大家就裹的严严实实,
巴不得暖气早些来……
现在,暖气来了,
终于不用冻的瑟瑟发抖。
但是,鼻咽干燥、烦躁不安,
也让人十分不爽。
暖意融融的环境让人顿时卸下“防备”,
如果供暖初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好,
“暖气病”可能会趁虚而入哟!
PART 01
何为“暖气病”?
“暖气病”并不是医学上的病种,它是指冬季室内因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的医学症状。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使用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和皮肤、眼睛部位等都会跟着“遭殃”。
PART 02
“暖气病”的危害有哪些?
●呼吸系统
温暖的室内是加速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温床”。正常情况下,鼻腔、气管等部位能分泌粘液,阻挡病菌入侵,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而暖气房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分泌物减少,抵御“外敌”的能力下降,病毒、细菌容易趁虚而入。考虑到干燥问题,有人会在暖气房里用加湿器,但是加湿器管道长、结构复杂,不注意清洁的话容易滋生曲霉菌随蒸汽散布到空气中,也会导致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系统
温度过高时,引起血管扩张,体内水分大量被蒸发,临床上称为不显性失水增加。如果再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另外室内外温差大,突然从暖气房到寒冷的室外,冠脉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每天应该在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不注意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会导致尿量减少,增加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若暖气调节不当,室内温度过高又不注意加湿,会导致人体水分快速丢失,从而使皮肤更加干燥,产生皮屑、发痒等症状,抓挠不当还会造成湿疹、感染。
●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PART 03
怎样应对“暖气病”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
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多喝水,研究表明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还要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tips
1、供热管道上的各个阀门,经调试后不要随意关闭或开启。
2、加湿器不宜长时间开启。加湿器是通过将里面的水雾化传播到空气中,以起到湿润空气作用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室内干燥,但一旦温度、湿度适宜,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就会快速生长、繁殖,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儿童等人群吸入细菌后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3、出入家门注意增减衣物。供暖期间,室内外温差加大,因此,一旦离开有暖气的环境,一定要注意及时根据温度变化多穿衣服。人体较为适宜的温度是16℃—20℃,以18℃最为理想。所以从暖气屋进出时,应该先让身体适应即将接触到的温度。
来源 | 网络整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让你切身感受大美西旅的无限风光
720°全景速览
带上你的赞美,快快来吧~
END
往期精彩推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