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我第二个温暖的家
编者按:
从踏进校园大门起,老师就陪伴在学生左右,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更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辨是非,知荣辱。老师,就像在校园里的“父母”,是学生们最依靠、最信赖的人。
今年6月,1989届校友郁华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和同为广雅校友的妹妹郁健,以及两人的父母郁先生、季女士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于广雅离退休教职工发展项目,尽显对广雅学子、广雅教师的浓浓关爱之情。在办理捐赠手续当天,郁先生、季女士给学校留下两封信,深情地表达了对广雅的感激之情。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纸短情长,道不尽对恩师和母校的眷恋。愿思念化作一段段文字,镌刻在11月的蓝天白云间。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广东广雅中学的宣传视频,母校的景物又生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冠冕楼,大操场,学校东北角的湖心亭,一幕一幕都唤起我少年时点点滴滴的回忆。
每次回想起母校,心中总是涌起温暖和感激之情。我于1983年考入广雅初中,到1989年高中毕业,六年的青少年时光在广雅度过。毕业后就读中山大学经济系四年,工作六年后到美国留学工作四年,而后又回到国内工作。回望我的旅程,虽没有耀眼的事业,但在一个个人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岗位上,我都能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并有所收获,这里有我个性的原因,也有母校价值观对我的影响。
以前在学校时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翻看介绍,对母校“务本求实”的校训更有一番深切的体会。“知识广博,品行雅正”,母校用她的行动塑造了我。母校的学术和教学水平自不用赘述,我的大学和研究生学习依靠的就是母校协助我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扎实基础。而于我更为特别的影响是母校在学术之外的安排。
在教育尚未进入内卷的那个年代,我清晰地记得母校的特色课程,我在教学楼南面的班级自留地里劳动过,在校办工厂的车间里加工过零件,在高中组装过收音机;除了这些特色课程之外,每当新年来临,各个班级都会由学生自己组织文艺晚会,同学们用彩色的皱纸把日光灯的灯管包起来,教室就顿时洒满了五彩的光线,桌椅被推到四周,留出中间的位置做“舞台”,同学们表演舞蹈,唱歌,等等,气氛既欢喜又热烈。等到新年钟声响起之际,大家来到教学楼前的广场上随着轻快的音乐跳起集体舞,然后还能到食堂打一份热腾腾的夜宵,再心满意足地和同学们一路叽叽喳喳走回宿舍。就是在这样的办学思想和文化熏陶下,我养成了不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生活中其他美好的素养,而这才是漫漫人生中更重要的财富。
除了这些近似于“全人教育”的内容外,母校对学生全面的关心还体现在许多细节上,记得每到盛夏,食堂的师傅就常常给我们煲凉茶;如果学生生病了就可以凭医务室的单子去食堂领到一份专门做的病号餐;一周还有几次可以排队购买晚自习后的夜宵。母校在我的心里就是我第二个温馨的家,我在那个温暖,安全的地方茁壮成长,成为一个自信且踏实的人,为今后面对生活的起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时代不同了,社会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我很庆幸在自己成长的年代遇到如此严谨又开明的学校,在此祝愿母校沿着“务本求实”的校训继续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知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人!
1989届毕业生郁华
(信二)
我家二女有幸在贵校读书多年。大女儿郁华1983 年入学初中部,1989 年高中毕业;二女儿1991 年入学高中部,1994 年毕业。她俩在广雅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科老师及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教育培养下,都渐渐成为独立、自信、努力学习、工作的好青年。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