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论坛】广州中学吴颖民:为师之道,立德为先——为下一代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奠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与使命担当
12月17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各省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校长代表以及师范生代表,共同探讨教师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强化大国良师的责任担当。
会上,广州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发表了“为师之道,立德为先——为下一代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奠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与使命担当”的主题演讲。
以下,作为分享:
各位领导、专家、教育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形势即将迎来根本性好转的重要时间节点,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再次如期召开。在过去的三年,面对新冠疫情给教育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年一度的大湾区师德论坛都不间断地坚持举行,这本身已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教育人的一种坚守与责任、信念与希望。
同时,疫情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命大课,它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给孩子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东西,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状态。在这样的特殊情境下,教师的道德素养、人格境界与大爱情怀,等等,都显得尤为重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育人的根本在立德,育人先育德也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备素养与重要前提,也是一个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发挥言传身教作用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为此,教育部今年4月印发的“强师计划”提出,坚持师德为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党和国家对于师德建设的高度重视都说明了,师德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道德,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培养下一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超越了一般道德水准的大德、大爱。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师德,才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种大爱大德大情怀,说到底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就是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就是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与自豪。这也是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独特的地域空间下召开师德论坛应有的基本共识和教育价值认同。
那么,结合本届师德论坛的主题,对于教师如何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自从教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行业以来,先贤们就反复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信念影响信念,就是灵魂塑造灵魂。教育者如果没有高洁的灵魂和坚定的信念,就不可能让受教育者确立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灵魂。可以说,党中央所强调的,人民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既揭示了育人规律,又阐明了师德建设规律。这意味着,师德师风在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它既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保障,又是教师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因素。
所谓“以德立身”,我的理解就是把涵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育人者,教师必须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达人先立己。没有良好师德就没有教育他人的资本和底气,一个师德师风不过关的教师,即使语言生动、表达完美,他的教育也难以真正沁人心脾。就像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反过来说,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辈子教师站稳讲台的立身之本。师德师风是教师自带的、天然的教育资源,发挥着“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中以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养成,并以“向师性心理倾向”发生正向迁移,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联系自己初为人师的经历,我对这一点感触颇深。1976年,我从广东师范学院,也就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回到我当知青时的革命老区陆丰县工作。第一年我参加了农村路线教育后,公社党委有意留我在公社(今天的镇政府)当干部,我认为自己是师范大学毕业,应该去当教师才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故婉拒了公社党委的好意,服从安排到一所偏远的山区中学任教。对我们那一代青年人来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生命发出更大的热和光”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在山区中学,我一人承担全校的化学课,还作为团总支书记负责全校学生德育工作。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重大考验,蕴酿着重大变革,我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变化,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勇敢追求人生梦想。正因为如此,初上讲台的我受到学生喜爱,许多学生毕业后把握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到珠三角发展,不少人成就了精彩人生,多年后仍与我保持密切联系,念念不忘当年的相遇。
至今回想起来,初为人师的经历奠定了我一辈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使我深切地感觉到,涵养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课,更是教师一辈子的必修课。身为教师,必须立德为先。
学校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是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和劳动技能的个体,更应该是养成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利国利民的社会人。
就在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对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与‘人师’统一者”。这是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之大者”,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时代命题和职业要求,为广大教师承担新时代育人使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对教师而言,要实现“以德立学”,就是要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坚定地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坚定地做一个育人者,用我们的教育实践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也只有想清楚并回答好这三个根本问题,我们的学校教育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够培养出真正胸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学校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在任校长期间,曾明确提出,“我们办学育人,不仅要使我校学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合格公民,而且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无论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知识视野、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应达到较高的标准,成为志存高远、素质全面、知识广博、身心健康、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人才”。今天看来,这可以说是我们对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校本化表达。
基于切身的办学实践和思考,在我看来,以德立学就是要把道德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根基,以理想性的育人目标引领教师做好“育人之师”,把培养可堪担当国家民族建设重任的有用之才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命,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既赢在当下,更赢得未来。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的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希望明天的社会是什么样,首先在于今天用什么去教育下一代。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强调“以德育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大德、大爱、大情怀。
教育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要任务,但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做人,而做人之德,有大德也有小德。大德就是国家认同,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文化自信,就是理想信念。小德则是文明礼仪、良好习惯、公序良俗等等。在两者之间,大德是高标,小德是底线。没有大德,小德修养就可能陷入细节纠缠、甚至困境。只有具备大德之人,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不迷失。
要承担好“以德育德”的重任,教师应切实把培养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作为首要职责,教育下一代认识并认同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对国家、民族都不认同,哪来的爱国主义,哪来的国家意识、民族自尊心?更谈不上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古今中外人类共通的情感。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每个人最炽热的感情”。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源于对本国历史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如钱穆先生所言,生出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中华民族是一个延续了五千年文明史而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民族,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曾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成就,这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尽管近现代中国在列强侵略欺负下落后了,但仍然是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伟大国家。增强文化自信不是要盲目夜郎自大,而是教育青少年一代,即便目前我国还并不富裕、不少领域还比较落后,但绝不能丢掉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
站在历史、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师德建设,才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特殊的地缘空间建立我们的教育共识,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共同发展。珠三角与香港、澳门,可谓是一奶同胞、一衣带水,都是广府文化浸润的地区,历史上同根同文,语言、习俗、文化传统有众多的共同点。虽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仍保持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但“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对祖国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与大陆教育的要求没有两样。
追溯教育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在国家认同的背景下,粤港澳教育更是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战乱年代,包括华南师大附中前身之一的格致书院等许多学校都曾迁址港澳,不仅使得教育薪火不灭,也让爱国主义成为价值共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香港培侨中学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香港的培侨中学、香岛中学,澳门的濠江中学、劳工子弟学校等,在回归祖国前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了不少今天治港、治澳的爱国者。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澳门师资短缺的困境,华南师大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澳门中小学的师资,相当大的比例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双方教育情谊延绵至今。
这样血浓于水的教育发展历史,是我们培养下一代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础。近年来粤港澳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也充分说明,香港、澳门和大陆的教师,在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方面都应该持有相同的信念。只有这样,香港、澳门的青少年学生,才有可能奠定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的做人基础。可喜的是,香港的众多爱国爱港学校、澳门的众多爱国爱澳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艰难探索,他们的探索成果值得称赞,他们的探索经验值得分享与借鉴!
各位教育同仁,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我们整个国家,团结、稳定、繁荣都是极为难得的发展局面。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的考验,我们更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新冠疫情的阴霾即将散去,社会生产生活正逐渐恢复活力。教育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同心同德,担当使命,在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中,在教育的深度合作交流中,一起开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美好明天!
图文 | 校办公室
责编 | 万 幸
审核 | 周文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营养食谱 | 1.4—1.7
- 【微信矩阵】唐山学院微信矩阵周榜新鲜出炉!(12.13-12.19)
- 一图速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
- 他们登上北京台《非常向上》节目,讲述二外人的“战疫故事”~
- 浓浓尊师意,明灯颂恩情——我校开展“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
- 满心欢喜|小橙子们,我们终于见面了...
- 2021新生纪念册 | 你好,见龙洞路132号
- 【青关注】修好“吃苦、奋斗、奉献”这门青春必修课——“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来信
- 看直播 领福利~西汽经管院就是这么壕
- 看不了菏泽的牡丹,就来欣赏远东的月季吧
- 【和美天府】 于智慧教育 聚教育智慧 ——“广东省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主题会议 暨跨学科主题融合现场会
- 清明 | 万物生长,气清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