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版“最强大脑”!小姐姐一手两支笔,默画全国铁路网!

大学 作者: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2-01-22 22:04:46
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
但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默默奉献
追求极致
精忠报国
匠心筑梦
以奋斗诠释担当

重庆90后女列车长
150分钟画出全国铁路网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动车四队列车长刚丹清因一项“绝技”被不少旅客知晓:她可以在150分钟内默画出全国铁路结算站示意图,其中包括800多个站名、300多个线名、600多个接算站和200多个非接算站。凭借娴熟、过人的业务能力,刚丹清也被旅客们称为“最强大脑”。


出生于1993年的刚丹清,2010年5月进入重庆客运段。到了工作岗位后,为了更迅速地完成列车工作,刚丹清经常会花好几个小时练习画全国铁路接算站示意图。

刚丹清在2020年成都局集团公司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竞赛列车员工种荣获第一名 ;2021年在该竞赛动车组列车长工种荣获第二名。竞赛中,刚丹清当仁不让地成为大西南默画全国铁路示意图最快的姑娘。从一开始划分18个片区,18个铁路局一天画一版块,到两个半小时完成一张大图,红黑绑定的两支笔在她们手上妙笔生图,说她们堪比卫星定位系统一点不为过。


刚丹清说,当有旅客需要中转或者换乘的时候,比起旅客自己上网搜索,她能更快地告诉他们最便捷的回家路。
从业30年每张宣纸误差不超1克

周东红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

所谓“捞纸”,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


 
周东红说,这叫“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双手要摆到水面上,不要动,像绳子一样吊着,然后整个手抬起来45°角,抬得齐肩那么高。要从正中间下水,用双手舀水往前走大概15公分左右深度。

这上下一两,指的是做成的每刀宣纸的重量不能超过上下一两的误差,也就是说做成的每张宣纸的重量的误差不能超过一克。周东红和他的搭档每天要重复这样的捞纸动作一千多次。周东红说:“这三十年来,我捞的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这就是我的手艺。”



  周东红说,宣纸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已经有1500多年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经历300多天,18个环节,100多道工序。但是现在他和他身边做宣纸的人都已经是越来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造宣纸这个行当,周东红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无论酷暑严寒,他依然坚持每天都要长时间下水捞纸,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手的感觉一直在。


  
周东红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他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也正是带着这个念头,30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在毫厘间挑战极限
于细微处追求极致

24岁成为高级技师,26岁成为金牌教练,他为导弹加工零部件,能让铝合金浮在水面……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曹彦生。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生产基地,工作人员要加工一批特殊的零件——一斤重的航天铝合金要铣加工到只有三克,且不能有任何变形。

谁能挑战如此精密的加工任务,答案是曹彦生。


“参数要调的特别合理,主轴刀具不能抖”,曹彦生说。

加工完成后,一块厚度为头发丝的1/3,纸的1/4的铝合金零件,稳稳地浮在水面上。


曹彦生慢慢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对自己心态和技能的全面锤炼。

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三年,为了练就技能,日常生活中,曹彦生只要看到一些复杂的结构,他都要想办法加工出来。

多年的技能磨砺终于迎来用武之地。一次,厂里为国家某新型导弹加工空气舵,这是导弹的重要构件,犹如导弹的翅膀,直接影响着导弹的发射及飞行。

由于结构复杂、厚度薄,控制形变和对称度难度极大,两次做出来的产品都失败了。眼看整批次空气舵存在报废风险,大家想到了曹彦生。


眼看着老方法行不通,工期又催得紧,当时正值春节,曹彦生一个人在车间里待了整整4天4夜。

凭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曹彦生加工出的新产品,一上测试台,所有人简直都不敢相信。


14年的时间里,曹彦生参与制造的导弹不断升级换代,他用高超的技术为高精度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保驾护航,让它们成为保家卫国的防空利剑。

纯手工“造飞机”
35年无次品
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位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尽管手工工人越来越少,但是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在我国也有这样一位手艺人——钳工胡双钱。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胡双钱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

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不仅锻造成本高达一百多万,还要在手掌大小的零件上钻36个孔精度为0.24毫米的孔。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胡双钱。

要知道,0.2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

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他们在毫厘间挑战极限
于细微处追求极致
他们是匠心筑梦、技能报国
的高技能人才
执着坚守
接续奋斗
铸就中国荣耀!

关于我们


■ 策划  |  校总会新媒体中心

■ 总监  |  王秀艳

■ 监制  |  刘化军

■ 编辑  |  边瑞 秦鹤 

■ 来源  |  图文来源于共青团中央

■ 微博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微博

团委书记信箱:ljyxgda@163.com

(龙建院学工大爱的首拼字母)

图文投稿or加入我们:Youth_ljy@163.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