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鉴 弘扬传承 | 我家乡的中国传统文化14 苏轼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21级民航物流班 朱文喆
传
统
文化印记
纯美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化
作为黄州的孩子,没有不知北宋文豪苏轼的,自幼时起,书本上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便可倒背如流。苏轼被贬谪黄州,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之余,他挥挥衣袖,随清风潇洒而去,但对于黄州这座城市而言,却再也无法忘怀苏轼。如果一座城市,要请一个人来作为“代言“,那于黄州来说,毫无疑问是苏轼。
作者 朱文喆
我的家乡就在黄州。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彼时苏公正值中年,因“乌台诗案”被受牵连,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将一腔热血全部放在了文学创作上,他关心黄州的百姓,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敞开心扉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我想,这也许就是黄州人民爱戴和追捧苏公的原因吧!
黄州纪念苏轼的地方很多,但我选择了离我的母校仅一街之隔的景点——遗爱湖公园。遗爱湖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
遗爱湖景区俯瞰图
自进入遗爱湖景区开始,我们便开启了文化盛宴和文学之旅,所到的每一处皆是浸润在纯美的景色与缠绵的意境之中。苏轼的诗文刻于各种造型不同的石碑之上,形意相合,散发着历久弥新、摄人心魄的魅力。遗爱湖的整体规划,宛如还原了苏公豁达而浪漫的内心,徜徉于绝美的诗词之中,徘徊在历史的书简之上,这地方,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而要你用心细细品读。
《西江月·顷在黄州》中道“解鞍攲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自那一刻开始“临皋春晓”便成了黄州人心中的一抹朱砂红。
行至此处的人们,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难以平静,碑赋之前,总有人驻足凝望。遥想当年苏公,究竟是怎样的文采斐然、是怎样的超凡境界,笔下才能写出这样千古不朽的诗文。
《赤壁赋》中道“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阁便成了整座遗爱湖景区最令人难忘的地方。阳春三月、夏日荷香、秋来晴爽、冬日银装,流光阁静静地看着来往的人们,流光阁下演绎着属于这个城市特有的生动与精彩。“斜风细雨湿流光”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是那样契合与呼应,苏公的人生哲理便是在这一唱一和之间升华。
《遗爱亭记》本是苏轼为北宋黄州太守徐君猷所作,他与苏轼一见如故,对苏轼关照有加。他也被百姓认为“是一位不折腾、不扰民的好官”。因此,苏轼为他写下《遗爱亭记》。
苏轼不仅是一位诗人,用现在的价值视角来审视,他毫无疑问算得上一位颇有发展眼光的政治家。他的仁德、亲善是治国安邦之本,也是他内心良知所致。品读苏轼,不仅是纯美的文学辞藻,更有着豁然通达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逐年以来,身为黄州的孩子,我能感觉到苏轼的思想和理念愈发清晰地显现在了城市的建设上。黄州重视教育、重视革新、重视发展、重视人民的福祉。在党和政府的规划中提出建设“人文新黄冈”、“诗画新黄冈”、“绿色新黄冈”的口号。聪明勤劳的黄冈人民将苏轼流传于世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完美地融入到了城市的建设、民生的改善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之中,受益的是人民,幸福的是百姓。鄂东明珠黄冈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谋求守正创新的新道路,堪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作者 朱文喆
2022年1月8日,是我们的“宝藏”文学家苏轼的生日。他已985岁“高龄”,他同他笔下的诗词文赋,永远被我们铭记和诵读,永远在国人心间占据一席之地。
你是因为哪句诗文爱上苏轼的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纯美苏轼吧!
(以下图片转载自掌上黄冈)
来源:央视新闻 视觉中国
(部分图片转载自掌上黄冈,来源:央视新闻、视觉中国)
策划 | 校团委宣传部 校学生会
文字 | 朱文喆 廖娟
编辑 | 廖娟
审核 | 杨婷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