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大,有这样一群优秀青年

大学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 2021-05-04 19:08:09

2021 YOUTH DAY


青年人如早春树枝上那一抹绿芽,如刚刚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如清晨洒进窗中的第一缕阳光,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青年在闪闪发亮,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热切的心,眼中有着希望的火。


在农大,也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在书桌前提笔成章,在实验室里细心操作,在田野间调研采样,在社区街道热心助人。他们怀揣着自己心中温暖而美好的希望,带着自己满腔的热忱,在学校,在社区,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创新创业显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农大,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一直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他们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在作物功能基因、植物抗逆机理、耐药菌耐药机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实现或保持国际领跑。针对我国耕地退化、蛋白饲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难题,集中优势团队力量,持续攻克了玉米单倍体育种、黑土地保护、低蛋白日粮与食品安全快检等一批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


他们活跃在国际国内各大学科竞赛中,多次在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协会(ASABE)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国内学科大赛中大显身手、夺得冠军。近五年来,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立项4816项,参与本科生11363人次,每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覆盖率达到85%;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2740项。






强农兴农为己任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一年,无数扶贫工作者奋战在田野间、乡村里、工厂中,他们不辞辛劳,栉风沐雨,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荒田结出硕果,让希望照进现实,在一片片土地上创造奇迹。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农大青年不畏辛苦,乘风破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一份份完满的答卷,播种他们的青春活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人民需要他们的地方,开出一朵朵希望之花。

张福锁院士带领他的学生在“科技小院”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成果直接为农民所用,这些年有许多研究生入住科技小院,边学习边实习,边服务边研究。与农民打交道,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张福锁院士我们的学生下到农村去,亲身经历农村的艰辛、亲身感悟农民的不易,从而下决心去锻炼能力,最后能够真正地知农爱农兴农,能够坚定信心、一心一意地去为农民做事,这样一个立德树人的过程,我觉得是科技小院能够做到今天的最根本原因。”

李小云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在河边村“筑梦”。2015年李小云教授第一次来到云南勐腊河边村,在这个云南大山深处的村庄里,李小云教授带着他的助手和学生,一住就是五年。抱着村民不脱贫就不出村的决心,他利用自己的学术积累与科研经验,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调动社会公益力量和当地村民一起探索实践,为河边村开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小云教授带着学生们在河边村盖房子、发展产业,建立起一座座“瑶族妈妈的客房”,人们来这里开会、旅游,李小云教授探索的这种扶贫模式,政府和公益组织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传统与现代获得了完美的融合,城市与乡村有了和谐的互动。

(昔日的河边村和现在的河边村)

当然,除了在老师的带领下,还有许多农大青年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奉献自己的力量。

吴海月同学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班的一员,在2018年8月的时候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补抽乡桃子村驻村扶贫,花垣县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在这里的两年里,吴海月将村子里无人问津的黄桃产业重新发展起来,还开发了一系列扶贫项目如开发治愈系民宿、每周村里小学支教和寒暑假辅导项目、因地制宜开发桃花酿等特色产品等。

“驻村两年多,最初充满了英雄主义,从以为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到一次次被现实打脸。只能尽自己的力量为村里的人带来一些改变,哪怕改变只是一点点。”吴海月用两年时间,帮助村民增收一百六十余万元,接待游客数千人,培训村民百余人次,小学支教百余课时,带动全村三百余人参与产业发展,同时也得到了村民、基层政府和黑土麦田的认可以及湖南卫视扶贫记录片的拍摄。

两年间每当遇到挫折,书桌上摆放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十八洞村时的照片总会给予她能量,让她在桃子村脱贫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她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理应在扶贫路上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桃子村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志愿服务甘奉献


除了搞科研,还有许多农大青年服务在社会的第一线,在志愿服务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在2020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志愿服务总队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我校志愿者还出现在志愿支教的第一线,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测试活动、中国国际服贸会、亚洲文明大会、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3北京园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小家”去服务“大家”,前往一线抗击疫情。我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就曾经积极参与到共青团中央关于“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去。

支教团成员崔沿靖说:虽然“小老师”们和孩子有年龄差,彼此初识,但几周相处下来却如伙伴似家人。从生疏到熟练,从慌乱到从容,每次讨论备课互动交流,我们都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反思改进,在了解孩子对其指导的同时也在反观自己,并非单向的付出而是共同的成长。

一点努力或许微不足道,我们却相信,无数分散的力量终将交汇,手拉手筑成一道坚实的墙,抵御风雨,共克时艰。

我校志愿者的主动和热情,也能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过程中来。慢慢地,孩子从简单的听课到开始提出一些问题、并且积极地和小老师一同去探究,也开始倾诉学校网课的大小事,甚至开始分享爱好。“云陪伴,共战疫”的日子里,对于家长的困惑及疑问,对于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要及时了解和回应,并且要以更专业的态度来回应。充分备课,尽力做到高质量的课堂,让陪伴不仅是陪伴,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这些志愿者带着认真负责、积极细心的态度辅导小朋友,让在前线抗疫的大人们没有后顾之忧,积极支持抗疫工作。





党史宣讲有担当


我校青年还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党史宣讲团,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编写了《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 推出《毛泽东在北大》《乔冠华的笑》《小平您好!》等,在《前线》客户端和"学思CAU"公众号每日连载,以此反映百年大党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同时,通过讲好百年大党的一百个故事,为当下提供历史智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除了公众号,近期宣讲团还在东校区新图书馆的西侧展览厅开展的“玉汝于成——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宣讲,学生党支部书记杨浩天在参观完展览后感慨万千: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通过辛勤的奋斗,把论文写在华夏乃至世界的土地上,真正诠释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广博气概。作为农大学子,此次展览催人奋进,油然而生自豪之情的同时,更增添了时不我待,为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一百多年前的青年,带着他们新鲜的思想、无畏的精神,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种种欺凌之下毅然勇敢地反抗,为民族存亡之大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百多年后的我们,作为农大的一名青年,也要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散发属于青年人的光和热,以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己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案/资料整理:郝晨淇 徐颖

责任编辑:张思涵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