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要有一股精神气儿!

大学 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5-14 23:08:42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系列报告第七场报告会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柏懿以“科学大家的精神与风范”为题,结合自身六十余年求学和工作经历,讲述力学大师钱学森、郭永怀和气体动力学家俞鸿儒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家风范。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莫扬主持本场报告会。





钱学森: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


“读书期间,我和钱学森先生一共有过四次交集。”王柏懿在报告会中回忆道。一次小座谈、一门专业课、一场期末考和一个大报告是大学四年她和钱学森仅有的交集。但正是在这几次交集中,钱学森先生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奋进精神、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大师风范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1960年,王柏懿考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学不久,钱学森和学生们促膝长谈,王柏懿也在场。她一直无法忘记“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钱学森“钱学森先生除了是一名科学家,也一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当时,学习条件艰苦,钱学森把国家科学奖的奖金悉数捐出,给每位学生买计算尺。他的讲义出版,也送给每位学生一册精装本,“那是我们拿到的第一本精装本书籍,异常珍贵。”王柏懿说道。


1960年钱学森与学生们促膝交谈

计算尺

在学习上,钱学森非常严格。在计算过程中,他要求学生将数据精确到每一个小数点,“你们再错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们20分。” “科学技术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一定要下笔千钧。这是钱学森先生教导我们的。他总是要求我们问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对国家、对民族负责。所以,读书时我们从来不敢有一丝怠慢,哪怕是对一个数字、一个标点。”严师出高徒,这个班级先后出了三名院士。

除了对学生严格,钱学森对自己的要求也 “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给出的习题不合理,他亲自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第一次做论文,犯了错不奇怪,要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钱学森先生不光这样要求我们,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王柏懿说,钱学森在研究固体力学的壳体屈曲问题时,曾根据现场实验和理论模型写了800多页的草稿。经过反复试错,终于在草稿压缩到60页的时候,发现了非线性失稳模态。在论文最终发表时,内容被凝练到只有10页纸。

钱学森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王柏懿日后学习和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他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成为王柏懿从事力学研究路上的重要支撑。
 


郭永怀:要走出自己的路子

 

“先生回国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科学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柏懿在报告会中谈到郭永怀“回国初心”。


1956年,郭永怀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成为“为国献身的战略科学家”。他将全部精力放到国家科学规划制定、研究项目组织和研究人才的培养上,开辟新兴的力学分支学科,鼓励研究创新,为中国力学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面对挑战,郭永怀迎难而上,“这个工作我虽没搞过,但经过努力,我想还是可以的。只要国家有需要,就顶着压力和困难上。”在王柏懿看来,郭永怀这种以身许国、大爱无疆的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


“郭永怀先生总是带着鸭舌帽,满面笑容地从他的家走到力学所。”在王柏懿印象中,郭永怀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然而,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完成热核导弹实验准备工作后,在乘机回京途中发生事故不幸遇难。遇难前,郭永怀用他的身体紧紧护住文件资料,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出了最后一份力量。



“郭永怀先生以身许国、为祖国科技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精神,将一直激励后辈勇于创新、不断奋进。”王柏懿感慨道。



俞鸿儒:一生只做一件事


与从国外求学归来的钱学森和郭永怀相比,俞鸿儒则是一名在国内“土生土长”的科学家。1956年,俞鸿儒成为郭永怀的研究生。此后,他的一生都在从事激波管风洞研究,几十年如一日。

1957年,他确定了“激波管应用于高超声速流研究”方向;1958年,激波管送中南海“八一”献礼;1967年,他研究测试的大型激波风洞JF8(1.2m)性能达到国际水平;1997年,国内首创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他研究成功的爆轰驱动技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为中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王柏懿在谈到俞鸿儒院士感慨道,“他曾说过,不要怕做小的工作,要付出大量平凡的劳动。以后慢慢大,直到最后能建立一门科学。”俞鸿儒做到了。

“俞鸿儒一生无不践行着郭永怀说的要做‘敢为人先’的工作,真正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王柏懿说道。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现场


通过讲述钱学森、郭永怀和俞鸿儒等科学大家的精神和风范。王柏懿告诉在场的国科大学子,“做科学首先要经得起寂寞,要不怕吃苦,其次还要经得起失败,因为每一次成功都是在反反复复的试错中摸索出来的。



2个小时的报告会,王柏懿分享了老一辈科学家顽强奋进、奉献祖国的伟大情怀,而从王柏懿身上散发出的,也恰恰是从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传承下来的大师风范。


虽年至耄耋,王柏懿依然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在讲述老科学家故事时她充满激情,回答学生们提问时她思维敏捷,谈到自己毕生都在从事的力学工作时她神情坚定、充满纯真和喜悦。莫扬教授问:“您是如何保持这么好的精神状态?”王柏懿笑着回答:“要有一股劲儿,一股精神。

 
 

相关阅读:

余金中走进国科大科学家精神报告会细数前辈治学真谛

天地为家!国科大首届学长分享地球探险之旅

郭曰方:“我这辈子注定是为科学服务的。”

一竿子插到底!“探秘”吴征镒和徐仁院士的植物王国!

华罗庚为师的力量!首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开讲!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赵黎明

图片/杨天鹏 廖楚楚

部分由王柏懿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龚志超

分享

点赞

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