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段志光 张秀峰:以中医自信教育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

大学 作者: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5-17 20:21:12

□ 段志光 张秀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

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中医药自信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加快人才成长的关键所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对推进新时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医药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但从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看,一方面,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等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另一方面,中医药自信教育没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业界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仍有消极影响。因此,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以中医药自信教育为抓手推进中医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实质上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新认识。中医药学是一门以经验为基础的医学,它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中医药教育不仅是中医理论的传授、中医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因此,强化大学生中医药自信,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提升中医药教育成效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也是适应中医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强化人文关怀。医学本质上是一门人学。作为一门有温度的科学,医学不仅追求有知、有理、有效的医术,还要发挥育人、育心、育德的功能,是具有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富含人情味的学科。由于当代医学面临的医德挑战日趋严峻,人们期望从传统医学中寻找智慧。在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生职业是神圣的,人们称医学界为“杏林”,将医学称为“仁术”,医生为“仁爱之士”,“杏林”“橘井”等物化形象常用来歌颂医家的高尚医德。医生在竭力为患者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措施的同时,更注意对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关爱和安慰。中医药文化蕴含独特的人文关怀,强化中医药人文教育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是传承中医美德。中国传统的医德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它强调生命至重的人本思想,仁心仁术的医学宗旨,知医为孝的伦理意识,重义轻利的行医动机,普同一等的医患伦理,事亲爱众的道德情怀,赤诚救世的价值取向等主体内容,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涵养新时代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医学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患者的关怀和照料;不是简单地追问人的生存,而是要寻求何种生存。面对当今医德失衡,价值观畸变,功利主义膨胀等现象的挑战,高校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医德性的完善与发展。三是回归本真教育。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指出,“我们不要忘记医学的最初观念是来自原始人的痛苦和恐惧。”人类患有疾病的真实世界,不止于医学世界,还有人的生活世界与情感世界。中医药学是一种生命哲学、生生之学。中医坚守“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以活人为心”的价值观念,治病更在治心。当代医学教育聚焦于“何以为生”的生存目的,却遗失了“为何而生”的生命意义,医学不再是人文滋养的科学。本真的教育应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强调德性成长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医药自信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药自信寻求本真教育的回归,体现了高校对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认识的深化。

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医学自古就承担着人类生存的重要使命,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不考虑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滥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儒为魂,以道为体,以释为用,传承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始终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中医药的存亡影响到中华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中医药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需要自信,需要通过守正创新减少质疑。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承担着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自信的重任。培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新人,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只有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才有对中医药事业的职业认同。

人才成长的关键所在

作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但西学东渐以来,中医药又逐渐演变为“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界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现象,它反映出业界接受中医药文化信心的缺失。当今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中医药守正创新提出新要求。中医药自身也面临中医西化、技术退化和人文虚化等弱化现象的挑战。中医药需要自信,其厚重的文化积淀需要在医学现代化语境中获得时代性的诠释,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求得创新性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自然离不开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思维方式、坚定价值取向、良好职业素养、传承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信是一种主体意识,真挚的情怀和坚定的价值认同是主体自信的体现。中医药自信可以通过系统教育,将诸如价值认同、中医思维等中医药自信理念持久地内化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由外向内转化,同时通过其内部心理活动的转变,指导主体进行旨在增强中医药自信的实践性活动,最终形成主体的中医药自觉意识。一是价值认同。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其面临的危机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其存废之争实质是中医药自信与中医药质疑的体现。中医药对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的贡献,已经通过它的有效性充分证明。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中医药政策发展史,从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政策措施到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中医药社会地位的提升与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彰显了中医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下对于中医药的质疑,并非局限于公众社会,也存在于业界,甚至在中医药院校之中。高校应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有机融入中医药自信,强化人文教育,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功效。二是中医思维。中医药的精髓在于中医思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其临床疗效,这种效应又取决于中医思维的优势。中医思维对大学生中医药自信教育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中医药自身的特色和不足,特别是在中西医比较中,形成一种理性的文化自觉。新时代大学生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思维模式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解决中医药问题,在医学实践中进一步坚定职业认同。三是互学互鉴。中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彼此各有所长。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融合共生。中西医需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与理论上的分歧,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特别是面对世界共同性的医学难题以及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医需要从历史中走出来,西医需要从现实中走出来,中西医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临床协作,体现病证结合特色,增进内生动力,发挥叠加效应。现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坚守中医、融合西医的新型中医药人才,但坚守不等于封闭,融合也不是重合。当前和今后中医药自信的途径应该是建立一个扎根中国、文化自信、互学互鉴、融合共生、共享共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新时代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中医药自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应当看到,业界自身存在的不够自信是影响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强化中医药自信教育。一是提升教育自信,深化教学改革。从学校层面看,人的思想是一个具有理论范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多维层次的系统结构。高校以中医药自信教育为抓手,以中医药价值取向为目标,以中医思维培养为关键,注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积极有效地探讨大学生中医药自信教育的多样化路径和方法,强化中医药自信的内在定力。

从教师层面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记忆一些知识,更是学会一种思维,树立一种信心。能否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启发与思维,能否解惑学生的质疑并引导他们的需求与期待,能否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体验并坚定他们对中医药的信心,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其成败的重要标准。教师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教师应以一种创新精神与执着信念,深入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主导和主力军作用,这是提升中医药自信教育质量的关键。

从学生层面看,如何正确对待中医药历史发展、认识中西医两种不用的医学范式;如何自觉地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并与现代同构,是中医药大学生必须面向的时代挑战与现实课题。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创新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质疑,如此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参与知识的生产过程,是坚定其中医药自信的保障,也是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华文明复兴的关键环节。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中医药自信的传承者、创新者和行动者。

二是提升学术自信,熟读经典理论。美国著名学者艾尔·巴比说:“一种说法必须同时具有逻辑的和经验的可信性才可接受。”中医药典籍蕴含医学的时代精华,是历代医家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有借鉴、指导与研究价值。引导学生熟读中医药经典,领略语句奥妙,明确中医思路,可以夯实中医学基础理论,培养中医思维,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而如何学好经典、用好经典,则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需要探索的问题。如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读经典、拜名师、早临床、勤实践”的教育新路子,极大地坚定了学生的自信。

三是提升技术自信,加强实践教学。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中医通过综合分析临床采集的动态信息反馈予以诊断和治疗疾病,并提炼成为理论的过程。它需要中医思维,也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离开临床实践,中医药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加强大学生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中医药教学质量、坚定学生中医药自信的重要教育环节。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聚焦中医药自信主题,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路径,完善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中医药自信教育社会影响,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科学发展。(段志光 张秀峰)

延伸阅读
  • 146名中国公民自黎巴嫩安全撤离

    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搭乘国航包机安全抵达北京。目前,有撤离意愿的中国公民均已安全撤离黎巴嫩。驻黎巴嫩使馆将继续坚守岗位开展工作。

  • 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

    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2024年2月9日(农历除夕)正式生效。届时,双方持普通护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方未受邀参加核污染水分析对比检测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答记者问。问:日前日方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检测发布消息称,选择哪国实验室参与分析和对比检测是 IAEA行为,日方并未参与。日方采样和分析得到 IAEA认可。请问中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