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 不悔是初心」缅怀国之脊梁袁隆平!

大学 作者: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2021-05-22 23:47:09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5月22日13时07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
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
让我们再次走近袁隆平的一生,
走近他的“禾下乘凉梦”。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曾在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
注释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看上去一副农民模样的袁隆平,
其实出身于地地道道的中产家庭,
就连英语,
都是“童子功”。
 

他长得像农民,

其实出身地道中产之家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接生的医生是林巧稚,
当时林巧稚还是一个
刚刚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
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的新大夫,
后来是全国妇产科第一大权威。
  
 ►协和医院档案记载着袁隆平出生时的有关情况。
左上页记“袁小孩”,住“旧刑部街长安公寓”;
右上页有林巧稚签字;中为袁隆平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
生于1905年,
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
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
后来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
孙连仲的器重,
做了这位上将的秘书。
1947年底到南京国民政府
侨务委员会,
做事务科科长。
 
袁隆平的母亲,
早年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高中。
袁隆平很小的时候
就跟着母亲读英语,
2017年7月份,
他全程用英语
向世界介绍超级杂交水稻,
惊艳了世界,
殊不知他的英语是
地道的“童子功”。
  


袁隆平小时候上的是教会学校,
重视英语教学,
在那种几乎全是英文的环境中,
他当时看英文电影
百分之八九十都听得懂。
 
可后来袁隆平为什么选择学农?
他说要缘于从小产生的志趣。
在汉口读一年级时,
老师带学生去郊游,
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
在那个园艺场里,
红红的桃子结得满满地挂在树上,
葡萄一串一串水灵灵的……
这让他想到了当时正流行的
美国黑白电影《摩登时代》,
其中有一个镜头,
窗子外边就是水果,
伸手摘来就吃;
要喝牛奶,奶牛走过来,
接一杯就喝,十分美好。
 
►《摩登时代》剧照,门外就是葡萄藤蔓,一个响指奶牛就过来产奶
 
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
让袁隆平特别向往
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
从那时起,
他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
 
到了考大学时,
父亲觉得学理工、学医
前途应该会很好,
母亲也不赞成学农,
认为学农很辛苦。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后终于说服了父母。
 
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学习了四年,
他说:“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经历过饥饿,

立志要研究出高产水稻

 
23岁时,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
被分配到偏僻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
  
 
他一边教书育人,
一边做农业科研。
正是在这里,
他度过了自己人生中
最难忘的18个年头。
大饥荒让他受够了饥寒。
年轻时他热衷游泳,
饿到游不动。
他见过饿殍,听过无数次
“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
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
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
让自己的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他认为杂交水稻大有可为,
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因此都预言袁隆平会失败。
但倔强的袁隆平依旧相信,
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
他依然没有放弃,
即使看不到希望,
一想到那路边、田埂,
到处饿得骨瘦如柴的同胞们,
心中的激情就一次次取代了失落。

  
由于数千次杂交实验结果不够理想, 
袁隆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他甚至成了别人口中的“神经病”。

1970年6月,
在湖南省农业学大赛
科技经验交流会上,
华国锋说了一句话:
“周恩来总理经常过问
杂交水稻科研的事,
希望能继续研究下去”。
这句话给了他雪中送炭般的
鼓舞和支持,
使他坚定了自己科研预言的方向。
 
 
因为有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水稻才能进行人工杂交。
为了寻找它,
袁隆平拿着放大镜,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探索。
 

终于,他的默默研究有了转机。
1970年11月,
野生稻抽穗扬花,
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
来到野生稻最集中的海南,
在当地农场技术员冯克珊的带路下,
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
附近的水塘边,
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
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
正在北京开会的袁隆平
接到电报赶到三亚,
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野败”的发现
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他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在他对水稻的研究过程中,
有这样的成功也伴随着可能的失败,
但他却都没有知难而退。
 

豪宅里搞科研,

让海水也能长水稻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据统计,截至2017年,
全世界有一亿五千万公顷水稻稻田,
但是杂交水稻还不到10%,
若有一半种上杂交稻,
可以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口。

 ►袁隆平的“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
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把还长,
稻子比花生米还大,
他拿着蒲扇,躺在水稻下乘凉。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而就在2020年,90岁高龄的袁隆平
却许下了他生平的第三个梦想
“攻克中国的盐碱地,
彻底解决中国在粮食上的后顾之忧,
让中国人吃饱吃好!”
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
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年龄,
90岁高龄的袁隆平
开启了他的“袁梦计划”!
  
 
在青岛有一座属于袁隆平的“豪宅”,
坐落在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
这样一所大宅子,
袁隆平却全部用来搞科研,
他的“海水稻”梦想
在这座“豪宅”里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什么要研发种植海水稻呢?
在袁隆平的“豪宅”里,
悬挂着这样一张
“特殊”的中国地图。
 
  
这张悬挂着的地图
时刻提醒着我们:
中国内陆有近15亿亩盐碱地,
其中约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
这些地如果没有被充分地利用,
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
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
200-300公斤计算
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
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
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
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
亩产619.06公斤,
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
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
3000斤的攻关目标。
 
2021年5月9日上午,
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
袁隆平团队培育的
“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
开始测产,
专家组选取3个地块,
同时进行收割、打谷,
汇总后按照高产创建产量公式计算,
最终测产结果为
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较设计预测亩产量的900公斤
多了100余公斤。
 
  
他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
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
菲律宾、孟加拉等国
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
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习近平主席为他颁发“共和国勋章”,
以色列总统亲自为他颁发沃尔夫奖,
泰国国王金镰奖,
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他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
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
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尽管已经90多岁了,
他依然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湖南省农科院
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这块田从设立起就是他的“心病”,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
 
获国家最高荣誉
“共和国勋章”那天,
他只知道,
衡阳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
他立即赶过去,
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身价千亿,

买便宜衣服,开几万块钱的车


从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民间就普遍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和袁隆平”。

 
因为他的坚持和引领,
两系杂交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水稻产量非常大,
的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转基因问题,
他这样回答:
对待转基因,
要积极研究,谨慎应用,
只有科学证明没有问题后,
粮食才能投放到市场中去。
人民不是小白鼠,
不能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做实验,来冒险。
他的前瞻性眼光和务实态度,
让人心生敬意,
外界批判曲解他,他却毫不在意,
继续从容地行走在田间。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
外界权威机构评估,
他的身价值1008亿,
对此,他只是哈哈大笑,
因为他的日常生活比普通人还节俭,
他依旧住几十年的老房子,
到超市买最便宜的衣服,
车也只是买几万块钱的吉利“熊猫”,
每个月他大部分支出,
都用于资助穷苦的农民和学生。
 
在他看来,钱够用就行了,
他笑称自己是“精神首富”。
闲暇时他最大的乐趣,
就是和老伴儿话话家常、游游泳。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
 
除了科研,
袁隆平最爱的就是音乐,
而且特别喜欢小提琴。
兴致来时,
还会对着自己心爱的稻田,
拉一首动听的小提琴曲。
他认为小提琴的声音是
“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
 
  
没有人比袁隆平
更能诠释这句话的含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袁隆平和孙辈在一起
 
年轻人亲切地称袁隆平为
“90后梗王”,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
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
 
他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袁隆平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他一穷二白时,
有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他名满天下时,
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看似质朴,
实则如星般光辉灿烂。
袁隆平在黑色土地上播下的种子,
也将在后继者的心上默默发芽成长。
而今他虽远去,
但如落红化泥,更加护花。
 
闻见稻花香四起,
那是您编织的“禾下乘凉梦”。
若能,
多希望稻田里守望的您,
一直一直都在呀……

 
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编辑:龙子源

审核:付凯杰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