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 | 永流千古,国士无双

大学 作者:西藏民族大学 2021-05-23 21:30:43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13:05分,“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仙去

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离世

一日之内,我们失去了两位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他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取得杂交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中国性的协作攻关。


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日,由袁隆平领衔的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198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就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我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啊,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呢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第一个梦想心念祖国,第二个梦想心怀世界。站在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格局之上,袁老称得上是世界的伟人,时代的楷模。



知道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后,

人们纷纷表示了对袁老的不舍。


我们这辈人,

从小便是听着袁隆平爷爷的故事长大。

似乎就在不久前,

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

还在生日当天兴致勃勃地种下水稻。

然而,他却已经九十一岁了……


时间是如此的残酷而无情。



“我毕生追求

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一句话

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为之心碎,为之潸然泪下。

他的一生

都在为人民的每一口饭而努力。


他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

他的光荣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只要因阶级和秩序所造成的粮食问题

还存在一天,

哪怕是在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却仍有人为造成的饥寒交迫,


灯火阴翳下

深埋着比死亡更可怕的饥饿;

它使男人暴戾恣睢,

让女人惶恐不安,

令孩童奄奄一息。


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只要世界上仍存在着饥饿,

像袁老这样的人便永远是我们的先驱。


国士无双,千古留名。

一路走好!



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享年99岁。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



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1922年,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39年,吴孟超从马来西亚独自回国,在战火轰鸣的年代,他选择步入行医的行列,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


1949年吴孟超从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即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军医。


他师从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而也正是裘法祖的引导,让吴孟超走上了肝胆研究之路。


“一天,裘教授对我说,我国是个肝病大国,但肝胆外科比较薄弱,你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正是听了裘教授的话,我才决定向肝胆外科进军,一直干到今天。”吴孟超生前的一次采访中曾回忆。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肝胆治疗一点点被改变着。



在吴孟超90岁生日的当天上午,他依然完成了2台手术,截至当时,吴孟超一共完成了14280台手术。


“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绝不再上手术台。因为,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他说。


央视纪录片《人民的医生》曾评价到,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见解的科学家。其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人民日报》曾评价到,吴孟超从医70余年,使中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三地地颤 ,两院溘然,

一日阑珊,举国悲缅。

深藏功与名,国士且无双。


杂交水稻的清风明月,

肝胆外科的星河灿烂,

不知不觉中已是岁月静好,

负重前行的人们,

已然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先行者宛若天边的星辰熠熠生辉,

鼓舞着后辈们抬起头勇往直前。




策划 | 专题部

文 | 丰维健 邓晨阳 杜明澔

图 | 网络

推送 | 崔瑞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