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青年学者沙龙”系列报道⑤ 附中:一切从“蹲·plié”开始

大学 作者:北京舞蹈学院 2021-06-01 20:53:09


306青年学者沙龙是2016年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推出的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平台。2016-2019年,306青年学者沙龙已举办五期。前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已就中国舞蹈实践理论研究开展了相关学术探讨。2021年,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邀我院各二级院系围绕“中国舞蹈实践理论谈”共同推出306青年学者系列沙龙。


往期推送

①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盘”旧词新说

②教育学院: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③创意学院:看见·36年

④国际标准舞系:国标舞视角下的双人舞




2021年5月25日上午,由我院科研处、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主办,附中承办的306青年学者沙龙第九期“一切从‘蹲·plié’开始——附中芭蕾舞与中国舞教师的对话”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借“蹲·Plié”这一陪伴专业舞者每日训练的动作为话题点,围绕教师们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展开了一次跨学科间的集体教研,相互探讨、交流学习,在展现附中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生态的同时,反思现存不足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沙龙由附中校长杨纳、副校长陈庆烨主持,附中芭蕾舞与音乐伴奏党支部书记高艳、芭蕾舞教学科主任赵俊杰、副主任魏群、高级讲师程玥、芦亚琍,以及古典舞与技巧党支部书记谭昊、民间舞与音乐伴奏党支部书记金茸、中国舞教学科副主任孙爽、曲木阿依、刘振分别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活动开篇,老师们先通过“蹲”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差异,结合自身教学经历,针对附中阶段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


上半场



首先,程玥老师从“plie”这个法语单词中表示折叠、弯曲的原意开始,阐述了古典芭蕾教学对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三个部位的训练方法,从中体现了芭蕾“外开、直立”的审美原则,还引申出百折不饶,能屈能伸、高贵优雅的文化内涵。



孙爽老师认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对于蹲的训练与芭蕾舞教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从教材的维度讲,蹲作为一类具体动作,在训练中承载了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起承转合,例如在端腿转落舞姿的训练里,踏步蹲在动作的起行止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教育的维度讲,古典舞讲究起于心,发于腰,始于脚,达于梢,对于下肢的空间运用也是体现古典舞审美风格的一个方面,在附中基础教育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审美根植于心。



曲木阿依老师先对附中中国舞专业民间舞课程基本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接着谈到“蹲”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更多是以屈伸动律呈现,同时由于不同环境、民族、节奏、幅度及力度的差异最终产生出不同风格属性与情感审美的显著特点。例如“藏族”、“云南花灯”“东北秧歌”、“蒙古族”教材训练学生膝部关节屈伸松驰协调的基础上逐渐在力量控制上有一定的要求。“维吾尔族”、“安徽花鼓灯”、“山东秧歌”、“朝鲜族”是提高了学生膝部关节屈伸与腰部的控制力和能动性的要求,并通过气息运用使学生从“半蹲”到“全蹲”强化对膝部屈伸动律的训练。而“蹲”即使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是在静止状态下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动中有线,静时线又未断,涵盖在整个缓慢流动舞蹈之中。



赵俊杰老师提出附中教材建设有两个核心词:“起始”和“连接”。“起始”,是因为,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课堂是职业教育的开端,是进入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的起始。而“连接”存在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非专业舞蹈教育与专业舞蹈教育之间的连接,而面对芭蕾舞社会培训水准的提升,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教学大纲;另一方面是中专基础教育与芭蕾舞院团、大学本科教育之间的连接。随着这些年我们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综合养分,为表演团体与艺术院校输送了许多综合素质较高,品德优良,文化与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型舞蹈表演人才。



谭昊老师指出,近年附中一直给老师们提供师生同台的舞台表演平台、同时鼓励教师创作,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反思教学。他结合自己所看到的不同专业学生在肢体上体现出的不同形态,感受到不同专业训练体系的严谨性,分析其原因在于专业背景所蕴涵的文化差异性。具体来说,对于芭蕾舞专业,蹲不仅是外开的体现,更是它舞蹈运动过程的审美特点,体现出西方贵族文化中“高贵典雅”的风范;而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蹲则强调身体的开合关系,包含一定的中国哲学思想,是身体气韵“厚重感”的一种体现。



金茸老师谈到大家对附中教学的共识:附中是基础教育。她认为其他各阶段教育均是围绕基础教育这核心进行发散或延展的。作为核心的基础阶段,教学应注重技能基础与意识基础两方面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两方面均衡发展,是这几年教材建设一直关注的,如何筛选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刘振老师从技术技巧课和素质课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应该把技术动作转为一种身体语言的“符号”,让技术随着情感输出和代入,而不是为了做技术而训练技术。对于中国舞专业来说,它的符号则是从汉代的百戏到宋元明戏曲舞蹈的融入中来,从戏曲舞蹈和武术的共同点中提炼而来,也可以与其他相关艺术门类技术相互借鉴推陈出新加以组合。需强调技术之间的动势连接。因此,技术技巧的最大特点就在其风格性和实用性。



魏群老师认为如何学会做到舞蹈思维的感性与理性相互融合是至关重要的。芭蕾舞教学科在芭蕾教育之路上的理性思考从未停止脚步,大胆的“走出去,请进来”,学科先后有多位老师赴国外学习,并邀请国际知名编导和巴兰钦的作品进入剧目教学,不同风格的剧目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共识。也认识到需要大胆创新,推动用芭蕾语言的形式讲好中国文化。在未来教学发展中“守正”是种子、是蓄力,是教学初心,去繁从简,传承传统教学基础。“创新”是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推动教学在传承和发展上做好平衡,实事求是的做到开放和汲取。



在几位老师进行过一翻思想交流与碰撞后,陈庆烨老师对其作出了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几位老师从教学原点出发探讨教学本质的做法,本次是难得的跨学科教研活动。他指明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三大课程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到附中一直是舞蹈中职教育领域的排头兵,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几十年几辈人的努力,我们这一辈要做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人才培养搭建更好的环境。



下半场


下半场,老师们先以两个专业方向内以同样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舞蹈教学——芭蕾舞专业性格舞课和中国舞专业民族民间舞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异同展开比较和讨论。



程玥老师对附中芭蕾舞科的课程叠加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指出附中一二年级阶段学生是打基础阶段,应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具备基本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体态。二年级加入历史生活舞,三年级再融入性格舞的训练,四年级增加双人舞,六年级再学习现代舞,层层递进,相辅相成。使学生在舞蹈语汇、风格特点、艺术表达各方面学得系统而全面!


随后,金茸老师指出中国舞专业和芭蕾舞专业培养方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培养学生技术基础和意识基础,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风格特点,给予一定的文化熏陶。并且,就“如何进入专业训练”这一提问,民间舞老师金茸与芭蕾舞老师程玥通过互相模拟教学的方式,分别担任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舞种之间的教学差异,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高艳老师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历,阐述了自己对附中育人理念的理解。首先,附中非常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有良好的品德才能为自己艺术人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学校通过组建多层次的的团学组织和策划丰富的学生活动,给学生锻炼空间,通过多形式的历练帮助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品格。而且,附中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并践行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尽心尽力挖掘每一名学生的艺术潜质和特点。最后她提到,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的舞蹈表演人才。



杨纳老师在最后总结到,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以文化人、以舞育人是附中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要为之不懈努力。在专业发展上,专业舞蹈教育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如何在附中的教育阶段中把课程群建好,并且围绕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课程内涵,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养分。他指出附中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有很多挑战,他和其他校领导将为学生、为大家、为事业做好服务,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他为能给大家服务而荣幸,希望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表演基础人才,让他们用自己的专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



下期预告 敬请期待







来源:科研处

文字:附中、谢威

图片:冯时

排版:李海明

责编:刘菲


总第 783 期

2021 第 77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