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辑】 走进学院:“机”扬青春,“械”逅梦想——机械工程学院欢迎您

大学 作者:常熟理工学院 2021-06-22 22:41:08


在这里,你可以

探索机械运动的神秘力量
体验智能制造的无限可能

我们在机械工程学院期待您的到来!


匠心  力行  卓越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6年。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开设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于2019年6月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地方优势产业,2010年开办了国内第一个“机械工程(电梯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同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国际课程实验班,2011年该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获批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为主动适应地方重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智能制造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新工科”专业,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并于2020年7月正式招生。2012年起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30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占44.4%;其中博士41人(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22人),占比65.1%;有工程背景的教师23人,占比36.5%;境外访学经历9人,占比14.3%。近年来,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次,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2人次。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项、横向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授权专利1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部级奖10余项,其中同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的项目“废旧汽车高效资源化拆解回收关键技术及自动化成套装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项目“大跨度高可靠性智能斜行电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项目“高刚性高精度减速器薄壁轴承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2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注重通识、融入业界”为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工程专业设置“电梯工程”和“柔性制造”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移动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方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设置了“智能装备设计”和“智能装配”方向,构建了专业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共有163名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其中69人就读学校均为世界排名前300的高校或TU9德国工业联盟高校。


学院具有良好的学科与专业实践平台。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高校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机械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有30余个机电类专业实验室、6个实训室、“4+1”非并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实验实训用房面积1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同时,与通快中国(德企)、卡赫清洁(德企)、长城轴承、东南电梯、西子电梯、莱茵电梯、未来电器等周边企业广泛合作,共建多个协同育人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由课程实验、工程训练、实习实训构成的比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先进制造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


逆向测量实训室:三坐标测量仪


机电产品循环利用实验室:ABB机器人


自动器间隙调整测试现场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RoboMaster机甲科创团队和智能电梯科创团队已形成学院“匠心”品牌。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奖项152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部级9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40余件;省级创新训练计划30余项;校企合作基金项目70余项。2020年,学院获得DS SolidWorks中国授权CSWA考试中心资质,定期面向学生开展CSWA/CSWP培训认证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多次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RoboMaster机甲科创R&A机器人创新工作室


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两项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学院特色


01
智能制造

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业4.0小组”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其实质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机械工程学院敏锐意识到,这一概念将对我国和世界工业产生深刻影响。2014年9月,在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两个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智能制造硬件平台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并于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6个月后,建成“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初步建成了基于智能制造的课程体系及硬件平台,赋予了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基于上述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机电系统集成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丰富了学院专业建设内涵、打造专业特色,为区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柔性制造系统

02
电梯工程

常熟理工学院电梯工程专业方向创办于2009年,是目前全国第一个本科层次设置电梯工程方向的学校,已培养毕业生330余名。苏州及周边地区,电梯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产业集聚度极高。本专业方向依托这一雄厚的电梯产业基础,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可从事电梯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自开办以来,与电梯行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创办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明确面向的行业学院——“电梯工程学院”,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成体系的电梯工程专业教材,建有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电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有曳引电梯6部、液压电梯1部、电梯控制与调试实验平台9套以及种类齐全的测试仪器设备。在国际合作方面,与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建立了教育与科研合作,以准确把握电梯技术的发展,并赋予学生一定的国际视野。


电梯工程教学实验中心

03
精密轴承

常熟理工学院轴承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创办的校企合作——“轴承班”,已连续订单式培养3届学生,有近30名毕业生在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就业,为公司培养了多名中层和技术骨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2018年双方先后签订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器专用精密复合轴承研发和产业化等横向课题6项,签约科研经费近100万。2018年12月,双方签署校企共建“五合一”基地。2019年3月,学校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共建成立“超精密轴承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较为独特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及产教融合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轴承智能制造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超精密轴承技术研究中心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智能装备及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智能装备的运用和维护、智能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及PLC。


就业方向: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在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电子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用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学、程序设计C语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电气控制及PLC。


就业方向:机械电子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用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



▲点击图片查看专业详细介绍


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智能装备及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智能装备的运用和维护、智能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学Ⅰ、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II、测控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器视觉及应用、增材制造技术。


就业方向: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智能装备及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智能装备的运用和维护、智能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点击图片查看专业详细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发挥中、德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掌握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从事机电一体化控制、机电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德语、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德)、材料力学(德)、工程材料(德)、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德)、电工电子学、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电子系统(德)、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德)、项目管理(德)、传感器与执行器(德)、机器人设计(德)。


就业方向: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器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院所,尤其是德资及中德合资合作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毕业前景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两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和一个校级研究中心。


江苏省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于2014年7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重点开展机电产品的拆解、材料的处理与分选、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过程中工艺与装备的设计等技术的研究。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21人。与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联合培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6项。



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于2016年7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主要围绕电梯智能安全,在先进算法及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电梯关键零部件智能检测及可靠性评价、电梯运行状态信号特征提取与故障预测理论、基于物联网及大数据的电梯安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15人。与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联合培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10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15项。



超精密轴承技术研究中心是我校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共建的校级产教融合平台,学校投入建设经费30万元,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投入建设经费100余万元。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毕业的学生25位,非全日制毕业生91位,仅机械工程专业先后有49人在轴承厂就业。2018年先后签订横向课题6项,签约科研经费近100万元。2018年8月6日,刘德利博士受聘为公司科技副总。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朱克明董事长、王志良总经理受聘为我校的客座教授。



学生获奖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奖励政策




亚舫奖学金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1981届杰出校友金亚舫女士为鼓励学弟学妹勤奋学习、锐意创新,支持母校和学院发展,在机械工程学院长期设立“亚舫奖学金”,由个人每年出资8万元奖励20余名机械工程学院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亚舫奖学金设为一、二、三等,其中一等奖学金2名,每年8000元/人;二等奖8名,每年5000元/人;三等奖12名,每年2000元/人名学生。学院每年10月份举行奖学金评比颁奖。


首届“亚舫奖学金”颁奖



出国奖学金

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为激励机械工程学院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刻苦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赴德留学,在机械工程学院设立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出国奖学金”,由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每年出资4万元奖励16名优秀大学生。分别设一等奖2人,每年4000元/人;二等奖4人,每年3000元/人;三等奖10人,每年2000元/人。学院每年5月份举行奖学金评比颁奖。


2019年“出国奖学金”颁奖


教师风采及优秀校友



徐本连


徐本连,博士,教授,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群智能、机器人定位、信息融合、食品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中国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常委、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委员、第四届控制、自动化与信息科学国际会议执行主席,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群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带头人(2016 )、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3、2016)、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方向负责人、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电梯智能安全实验室方向负责人。


2006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8、2012年均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200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学半年,2012年至2013年,赴西澳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2018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主要与信息融合领域知名学者 Ba-Ngu Vo,机器人领域Robert Mahony进行合作研究。截止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SCI二区以上论文近20篇,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发明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1件,出版教材1部。


青年教师张斌


张斌,男,1987年6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工学博士,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五批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专家。主要从事流体密封与测控技术、先进材料力学行为、螺栓法兰连接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科技项目、江苏省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新引进教师科研启动基金、企业委托等10余项科研项目,主持教改项目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优秀奖1项。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学生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1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0余项。


2009届优秀校友葛威


葛威,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9届毕业生。现任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充电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转让;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受聘为常熟理工学院职业指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新动向,帮助学生加强职业规划指导、职业道德教导和职业文化陶冶,为将来更好地步入职场夯实基础。


2014届优秀校友宋浩


宋浩,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梯工程)专业2014届毕业生。2014年至2017年,在苏州快速电梯有限公司任调试工程师,2017年至今在苏州远志科技担任电气工程师。2019年11月被苏州市技能英才周组委会、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苏州市技能状元”荣誉称号,享受苏州市劳动模范待遇。2020年3月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21年5月,宋浩被被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院长寄语

面向全球教育国际化和中国制造2025,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和区域智能制造,为创建国际化平台和高端智能制造创造条件,筑巢引凤,捧土培根,为人才成长营造优越环境。


我们坚信,以一流的师资、奋进的学生为基础,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一流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定能大力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培育出一批兼具国际视野和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优秀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我希望,机械学子们本着“匠心,力行,卓越”院训,不断实践,思索,关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与学科前沿,逐步成长为国家与社会有用之才。我也衷心希望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学院的发展,将学院打造成学子梦寐以求的制造家园!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打造人工智能的新天地!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徐本连教授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湖山路99号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九章楼N1机械工程学院
邮编:215500
电话:0512-52251592
网址:http://jxxy.cslg.edu.cn/

我校举行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逢百年盛世与时代同行——江作军校长在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供稿 / 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 / 陈文辉

审核 / 徐娇娇 吴涛

欢迎投稿,邮箱cslgxwzx@163.com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