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不忘初心跟党走!安庆师大学子走进“红色”岳西
炎炎夏日,蝉鸣声声。
每年暑假总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惧烈日,
在田野乡村留下自己的身影。
今天,就让我们和
校学生会、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情观察——三胎政策调研及理论宣讲
暑期社会实践团
一起走进岳西县,
寻访红色足迹,
倾听党员故事,
感悟革命精神,
……
—— 安庆师大学子赴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们也很想多去一些红色基地,多感受一些红色文化。”五十余岁的蔡长城已经有三十年的党龄了,今天他特意跟着村总支从太湖县来到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学习党史。而像蔡长城这样,一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就打开了话匣子的党员,在国情观察—三胎政策调研及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调研过程中,已经遇到了许多位。
7月14日,团队成员分别前往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王步文故居等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系列活动。
没有田,就给村里当记工员;没有文化,就通过电视来学知识……对于年幼丧母,不得不肩负起家庭重担的蔡长城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在青年时期看到的第一缕光芒。“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体会过以前的苦,深知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看到纪念馆烈士介绍中,有很多二十几岁就牺牲了的青年,蔡长城不禁为之动容,语重心长道:“青年学生更要把握当下,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
除了供日常参观外,大别山烈士陵园还与安庆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多批大学生前来学习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赴旧址,学党史
“1930年2月,岳西县爆发了著名的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请水寨暴动,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支有重大影响的工农武装——潜山独立师……”在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简短的文字正在讲述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运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学习和了解了请水寨暴动的革命历程,玻璃展柜内丰富的革命故事吸引大家驻足观看。“陈列馆内展示了许多英雄们的生平事迹,寥寥几句的背后便是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2)班的桂羽商感慨道。
除革命文化陈列馆外,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大别山民俗展”和“岳西非遗馆”,领略了岳西的民俗民情和历史文化。
访故居,忆先贤
门前一方水塘,清幽寂静;四周小丘环抱,松柏长青。王步文故居静伫于群山之间,诉说着王步文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7月14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王步文故居,先后参观了家书浮雕、薪火相传雕塑、展陈馆和故居,大家纷纷被王步文先生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感染。
“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了,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王礼芳在故居读到王步文临刑前写下的文书时,内心深受震撼。“如此的生命情怀,如此的革命志向,如此的人生价值,正是当代青年党员立志为民、挥洒青春、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楷模。”她说。
倾听党员故事,追溯红色记忆
——安庆师大学子自制礼物拜访优秀党员
铺开扇叶、提笔书写、串扇骨、盖章……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制作,10把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定制扇子就出现在了陶丹手中。除了扇子,她和同伴还准备了定制的明信片、水杯和帆布包等礼物,计划在拜访优秀党员的活动中,送上一份来自安庆师大的专属祝福。
7月15日,国情观察——三胎政策调研及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岳西县天堂镇拜访了10名基层优秀党员,包括“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安庆市“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和抗疫先进个人,倾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与故事,并为优秀党员们送上了团队精心自制的礼品。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为了方便年龄较大的党员阅读明信片,环境工程专业2018(1)班的陶丹主动将明信片上的文字朗读了出来。“在拜访党员的过程里,最吸引我的环节就是听着党员们讲着以前的故事。”每每听到党员们讲述自己的入党经历,陶丹就来了兴致,她说:“身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优秀党员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之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牢记初心使命,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摆在首位。”
看到学生递来的礼物,祝世家感到十分意外和欣喜,虽然他平常也接待了不少学生团体,可拿到定制的专属礼物,还是第一次。看着纸扇上题的“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字样,他不禁称赞道:“这字写得好,内容更好!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更要保持初心信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和奉献精神,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让群众在汇演中重温党史
——安庆师大学子开展别样宣讲
7月17日,平日里安静的岳西县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传来了阵阵的歌声、戏曲声。原来,国情观察——三胎政策调研及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5名成员正结合文艺汇演的形式,为这里的党员群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宣讲。
“大别山区的英雄儿女们,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数十万人英勇牺牲,其中铭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5万人。在烈士陵园中,最独特的就是王步文夫妻墓……”团队宣讲成员结合岳西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团队实践调研成果,穿插了王步文、王效亭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从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革命忠诚精神”“严明纪律规矩”“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实群众基础”“强大执政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党能创造光辉百年的原因。
“不同于校园理论宣讲,这次我们结合了地方特色,采用‘宣讲+汇演’的形式进行宣讲,希望能够让党史知识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4)班的刘如意坦言,从实践调研到整合材料,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看到群众们反响良好后就觉得很值得。
台上宣讲动人,台下掌声雷动。“这样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更加通俗易懂,我听到了许多岳西的红色记忆,包括我的爷爷王步文,让人感到很熟悉很亲切。”王步文先生的孙女王业安称,岳西这片红色大地上孕育出许多党的儿女,作为烈士的后代,她会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理论宣讲之后便是文艺汇演。一首《万疆》唱出了“守万疆、护万民、兴万世”的气势,让人激情澎湃;服务中心的爷爷奶奶演唱的黄梅戏曲目显得灵动有趣,唱腔明快抒情;实践团队全员带来的朗诵《光的赞歌》和大合唱《明天会更好》则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田间地头讲党史
——安庆师大学子让党史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奶奶,岳西县其实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的地方,咱们这里曾经爆发过著名的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请水寨暴动,还孕育了王步文、王效亭等革命先烈……”不同于村里往日的安静,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出现在了田间地头里,他们正与村民们一起干农活、拉家常、讲党史。
7月18日,国情观察——三胎政策调研及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分批前往岳西县天堂镇木冲村和石桥村开展“田间地头式”宣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让党史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择菜、喂鸭子、摘玉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4)班的刘如意跟在村民身后忙得不亦乐乎。“我之前在家都没有做过这些事情,这次实践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刘如意坦言,当看到村民在蚊虫遍布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做着农活时,这份吃苦耐劳的精神打动了她。
在劳作间隙,刘如意将团队近期的实践调研成果转换成党史小故事说给村民们听,并与他们交流党史学习心得。“比起校园的理论宣讲,今天这样的形式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刘如意称,原来党史宣讲不仅可以在教室、会议室里开展,还能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学习和发扬党的理念、精神。“村民们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所知道的党史知识以及自身学习党史的经历,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她说。
“这些学生看起来年龄都不大,可干起活来还真不含糊。”看着自家院子里劳作的学生,手上的农活都被分走的李婶不禁笑道。在队员结束宣讲后,李婶还分享了自己家与革命红军间的故事,吸引了不少队员的兴趣,引得他们连连提问。李婶说:“今天面对面的宣讲让我有不少的参与感,我觉得这才是更适合群众参与到其中的宣讲形式。”
身为队长,卢美玲也一直跟着队员们忙前忙后,虽然劳动的过程很累,但她显得十分满足:“每一位队员都能认真参与到劳动中去,将党史宣讲融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去,这就已经达到了今天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据了解,该团队目前已经先后开展了6场宣讲,其中包括“文艺式”“广场式”“网络式”等多种形式的宣讲,让党史知识“活”起来。
炎炎酷暑,
挡不住他们的实践热情。
牢记青春使命,
不忘初心跟党走,
用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文来源 | 校记者团 林馨 杨帅
本期编辑 | 校新媒体中心 张杉杉
校对 | 校新媒体中心 张梦宇
审核 | 钱敏 范龙超 郭云龙
往期回顾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