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风采丨“我在布达拉宫修复古籍”
你要问巴桑泽登在坚持些什么
他的答案也总是肯定的
——希望西藏文化被认可、被传承。
“我小时候家就在布达拉宫对面,那时候刚学会说话,就天天坐在栏杆旁,晃着腿,然后指着布达拉宫说,那里是我的家。”
巴桑泽登,2018年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从2017年起,巴桑泽登便在布达拉宫实习,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修复师达珍老师共同建立布达拉宫第一个纸质文物修复室开始,他一直从事着这份对文化与专业的坚守的工作。2018年和2019年,他在太平天国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进行古籍修复工作。2020年起,巴桑泽登带着他喜欢的工作,再次回到西藏布达拉宫,如实现儿时的“诺言”般,沉浸于修复古籍的愉悦之中。
2014年,对古籍修复并不了解的巴桑泽登考入了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之前自己根本不知道古籍修复是什么,选择学校时就是为了挑选更好的宿舍。”带着这样一个“随意”的目的巴桑泽登走进了大学校园。
进入大学后,巴桑泽登从最初学习、识别不同朝代的文字、学习刻章、写毛笔字,到学习裱画、修画、线装书、修复等技术。本是对古籍修复一无所知的他,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
“我修复的第一件作品是昌都某座寺庙的经书。”对于人生修复的第一件作品,巴桑泽登记忆犹新,“修复完成后很有成就感,就像是拼完一幅图之后的感觉。”因为修复的古籍多为西藏经书,而藏纸又大多采用狼毒纸,这种虽有韧性却又具有毒性的纸张让最初接触古籍修复的巴桑泽登苦不堪言。“一般在整理古籍时,为了有触感都需要用双手去触摸,最开始做的时候整个手会脱皮,鼻子也会过敏,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了,但即便是现在也会鼻子过敏、嗓子经常不舒服。阴冷的环境,很多古籍都发霉了,有时候翻开一部书面对的就是几百年的细菌,也很容易感染风寒。”巴桑泽登开玩笑道,这样的环境早已习惯。正如他所描述的那种成就感般,每张纸的触感都已成为了他身体里的某一部分,像是带着某种感情,去与古老的历史文献交流。
巴桑泽登平日里喜欢阅读纸质书籍,读书时也会下意识地去摸纸张的质感,生活中遇到带有裂痕的器物时,他也会下意识地想去修复,即便很多瑕疵都被人忽略掉了,但他却如带着天生的敏锐般,总能清楚仔细地发现器物上的每一道裂痕。这样的敏锐与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金科学习时,巴桑泽登为了锻炼自己的修复能力,特意从网上淘来一些诸如族谱、古药方之类的破损书籍练手,同时他也笑称道,即便是在睡梦中,他也能梦到自己正在修复古籍。
成长的道路总是不容易的,但巴桑泽登一直在坚持。
刚到布达拉宫修复某部古籍时,因为相关人员的缺乏,整个团队就只有巴桑泽登一个人,那时候定损、记录、拍照的工作全由他一人负责,一天需要看两部经文,而这一看就是将近700页的工作量,除了每天中午休息的那一个小时外,其他的时间他都会伏案桌前,有时候甚至连周末的休息时间都没有。也正因此,他患上了肩周炎,不得不随时调整姿势以推进工作,“有时候疼得手都抬不起来。”可要问巴桑泽登在坚持些什么,他的答案也总是肯定的——希望西藏文化被认可,被传承。
未来,巴桑泽登想与自己的老师共同创建了一个团队,希望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参与一些古籍修复项目,带领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和了解这个专业,将自己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下来。
“四年的金科时光,感谢学院老师们耐心的教导,让我找到了热爱和想要的未来方向。在这里,会遇到许多机遇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变优秀的路肯定是非常艰辛的,要抓住时间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学会珍惜,学会自律。希望大家能够找好自己的努力方向,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将有所收获!”
——巴桑泽登
供稿│人文学院
文字来源│西藏人文地理杂志
编辑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金陵科技学院是南京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1980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学校秉承“厚德兴业”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素以“专业基础好、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南京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金科学子优秀校友的身影。学校现有江宁、幕府、白下三校区,占地面积1600亩,内设20个二级学院(部),涵盖七大学科门类63个本科专业,拥有1500余名教工和20000余名本科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朝着“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努力奋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