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滨医科研人 | “神仙莫辨”的中药用科学来辨
人物名片
张加余,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执业中药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与领军人才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省青优计划、滨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首批中医药求真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杰出青年人才等。兼任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技术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检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委通讯审评专家、JCR/SR/JCB/ JPBA/中国中药杂志通讯审稿人等。曾先后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本科(制药工程)、硕士(中药药剂)、博士(中药活性成分与新药开发)、博士后(中药分析)学习深造。2019年6月以高层次人才身份被引进至滨州医学院。
“贻贝?不就是海虹么,我们海边遍地都是,这也能当宝贝?”
没错。以贻贝为原料,当生物活性肽与微量元素硒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合成出富微螯合肽半成品,为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提供优质原料。它还有个生动的名字,叫“硒友肽”。
这一创新项目作为山东省唯一、全国27个项目之一跻身“挑战杯”国赛资源洽谈会,并作为医学院校唯一入选项目,参加了“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创制它的,便是我校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张加余带领的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团队。
刚刚迈向四十岁的张加余教授,已经拥有了可观的科研成果与奖项。但在他心中,人生最大的“不惑”就是,从未离开自己热爱的中医药研究。走过家乡五莲的莽莽山脉,走过县城、省城和京城的求学热土,再到青烟威地区的辽阔海洋,他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可供中医药研究利用的动植物药:在山亲山,一草一木总关情;在海亲海,一珠一贝皆是缘。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态特点,把最适合和最具性价比的“特产宝贝”发掘出来,投放到大健康“基因库”。
张加余的中医药之梦源自儿时的经历。得了蛇盘疮,村里的“赤脚”医生开了几服草药,外洗几天就好了;四邻八村的乡亲有了小病小恙,习惯用土法土药解决。日子长了,中医药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落到了他的心里。高考时,张加余自然而然地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
但是杂音也相伴而来:研究中医药没啥大发展,老外不认可;‘膏丹丸散,神仙莫辨’,体系也不科学……“哪里有质疑,就在哪里研究”,天生有股子拗劲儿的张加余,毅然选择从事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开展中药复杂体系系统分析、中药体内代谢全表征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打个形象的比方,张加余探究的其实就是中药领域的“三段论”:中药原本含有什么,被人和动物吃到体内会变成什么,中药是怎么起效的。张加余认为,“神仙莫辨”的东西,必须依据科学来阐明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从而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衔接,突破中医药现代化的“卡脖子”问题。
目前,张加余团队已经建立了中药化学成分LC-MSn-DS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类群成分智能解析系统,为中药复杂体系解析提供了分析平台;主持制定了中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省部级质量标准近30个,研究成果对于中药尤其是沿海海洋中药、海洋矿物药等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法定依据;研究建立的苦碟子注射液(碟脉灵)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方法,被收录于《碟脉灵R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成的国内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大品种的“689”药学再评价研究,间接产生经济效益数亿元;所建立的药用真菌双向发酵技术和药用真菌富微发酵技术等,为国珍松花粉的品牌价值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芪发酵菌质,为降尿酸候选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体外仿生酶解得到的生物活性肽及其富微螯合产物,为中药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新型原料。
2019年夏,张加余受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硕导代龙教授的引介,正式加盟滨医。来校一年多,就带领团队申报获得了烟台市校地融合中药大健康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团队项目、中央本级增减支项目、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建设、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修订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同时积极倡导开展青烟威和黄河三角洲的传统中医药保护与传承工作,并获得了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滨州市社科重点项目、滨州市83工程专项研究课题等资助,为建设省内领先的中药学专业科研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滨医,张加余在搞科研之外又添了另一重身份:药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事无巨细、相对繁杂,但张加余却乐此不疲。他表示,中医药本身就是文化瑰宝,需要一代代青年人接力传承、发扬光大。而学校把中药学专业设置于药学院,有利于与药学等其他专业交叉融合,也更有利于第一时间把学生推向科研和实践平台。
为此,他积极践行药学院的“序贯式”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从学生入校伊始,即围绕“专业基础、综合实践、创新提升、毕业论文”等项工作,全程为学生搭建“早科研、早实践”的平台,开展系统性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硒友肽,健康态”项目团队,就是一批中药学本科生扛起了研发重任,且一路过关斩将,囊括了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大学生实验技能暨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020年,学校正式申报获批中药学专业硕士授权点。“这预示着我们的学生又多了一层向上攀升的阶梯”,作为中药学专业负责人的张加余在开心之余,不忘提醒他的学生们要坚守六个字—兴趣、执着、创新,“兴趣产生源动力,执着永续爆发力,创新推进加速度”。他这样释解:“搞中医药,逮着一个点,既要深下去守住脚下根脉,还要推开门引入现代技术,更要铺下身做好成果转化。”
承岐黄薪火,传本草精华。张加余这样说,这样做,也这样教。
滨小医学党史
党史上的今天(7月26日)
推荐 阅读
/ 小蜜蜂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
文字作者:王朝荣
审核:吕海波
责任编辑:常 静
助理编辑:陈一画 顾昂然 李志国
版式设计:毛凤琪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滨州医学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