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大学 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7-26 23:57:58



配音:工大广播 阳廷崧


 北大荒概况 ·


北大荒以美丽神奇、荒蛮富饶而闻名于世。它的可考历史上溯到汉魏时期。“北大荒”之称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大荒北经”一词相关联,其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的时间,始于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的开禁放荒之际。当时,原黑龙江省的广大尚未开垦的荒芜地域都被泛指为“北大荒”,是广义上的“北大荒”;而狭义的“北大荒”则指开发较晚的的三江平原地区。


 精神内涵 ·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

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

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精神解析 ·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农业部秘书丰年同志到嫩江县创办鹤山农场。先遣人员只有9人,在茫茫的雪原上,他们架起了第一顶帐篷,迎接北大荒的暴风雪。3月3日,9个人举行了建场典礼,对空鸣枪3声,作为庆贺的礼炮,9个人把9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荒原上响起了春天的歌声。

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

1978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至此,垦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农建二师集体就地转业,而这时,正是国家实行军衔制的前夕。连年征战,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兵们,本来可以通过授衔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们服从了大局,8300名官兵默默耕耘,奋力创业。他们以民族振兴的大局为重,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荣,表现出共产党人先公后私的高风亮节。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拓荒者们承受了种种磨难,付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包括鲜血和生命。六七十年代,54万全国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踏着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科技知识分子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大荒。” 



精神特征 ·


北大荒精神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事业、特定的群体、特定的时代形成的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精神成果,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深远基础,又凝结着新时代的活力,反映了北大荒人的群体风采,其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特征。 

历史的继承性。北大荒精神是拓荒者的各种思想、品质、作风,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南泥湾精神是其形成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成其基本内核,我国知识分子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新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风貌是其重要内容。

广泛的群体性。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北大荒的开发,不是个体的行为,也不是松散的群体行为。只有在强大的精神凝聚下,垦殖群体大军,才能成为荒原真正的主人。群体性,是北大荒精神最鲜明的特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北大荒人联结成一个团结一致的英雄群体。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群体精神。

 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为北大荒人创造了实现理想,施展伟大抱负的历史性机遇。北大荒人在实现理想的创业实践中,创造了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它同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同生、同育、同步发展,是代表历史方向,反映时代风貌,推动时代前进,引导人们走向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精神。


 精神理论形成 ·


科学的理论源于伟大的实践,而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总结与指导。北大荒人在丰富发展北大荒精神实践的同时,对北大荒精神理论的探索研究、深化总结,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一阶段(1947—1985年):从理论开端到理论准备

从北大荒开发建设开始,垦区各级党组织就十分注重用革命的精神来鼓舞人、激励人。王震同志以身体力行的革命精神,在点燃北大荒第一把荒火的同时,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尤其是南泥湾精神的火种播撒到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上。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从理论的建立到基本形成

北大荒精神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精神成果。一直到80年代,尚未从理论上、从抽象的逻辑思维上,给予北大荒精神以严格的科学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大荒精神的传播与弘扬。

第三阶段(1994—1999年):从理论的形成到系统成熟

1994年,时任省委书记岳岐峰同志在视察垦区时首次正式提出,全省人民都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岳岐峰同志的号召引起了垦区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总局党委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就抓紧编著《北大荒精神》一书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四阶段(2000—至今):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十五”是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北大荒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伟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各有关厅局委办的有力支持。尤其得到中央领导和省部领导的关怀。


 弘扬北大荒精神·



把国家命运与北大荒紧紧连在一起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崇德向上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凝聚建设幸福北大荒的社会共识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多元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每个人不同的成长背景,决定了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人的价值观的多元,但多元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共生,其根本就在于同一个理想的存在。这四个词便是革命先驱、领导者乃至每个公民为之努力希望达成的理想社会状态。 

每个人都是推动北大荒前行的力量

公民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公民个人的修养、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层面倡导个人应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每一个北大荒人如果能将这种价值准则融入生产生活、融入行动,必将凝聚起推动北大荒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北大荒开垦纪实



1947年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会议后,一批批军人响应毛泽东号令,走向农村,走向荒原。

1947年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会议后,一批批军人被动员起来,按照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发出的号令——“除集中行动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全东北必须立即计划此事”,走向农村,走向荒原……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成都会议,全体中央委员通过《关于各种军垦农场的意见》。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成都会议。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了一条完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0日,全体中央委员庄严地通过了一份历史性决议:《关于各种军垦农场的意见》。

号称“十万”的移民队伍从祖国各地汇集边陲县城,又兵分百路徒步进军,撤向漠漠大荒。

这是一次特殊的进军!十万人马从珠海之滨、黄浦江畔、云贵高原、大别山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朝北大荒迁徙。最长行程达万里以上,而半数以上人马将从各地运送到密山县城,然后进入荒原腹地,撒开人马,开荒建点。

1958年的北大荒,是严峻的,艰难的。有人说:这是一场赤手空拳的“向地球开战”。

1958年的北大荒,对十万转业官兵来说,是严峻的,艰难的。其时春寒料峭,积雪未化,住房紧缺,粮草不足。十万人马,超过了当时两个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原职工总人数的一倍,而大多数又是在荒原新建点,条件异常恶劣。

中央决定自1958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地动员570万青年到北大荒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中央决定自今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地动员570万青年到这些地区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一起深入了解北大荒精神吧!


END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西柏坡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沂蒙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战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吕梁精神


素材来源 | 共产党员网

图片 | 曹家宇 史雪 袁兰

编辑 | 陈思羽   校对 | 王春晖

责任编辑 | 孔晓茵

审核 | 陈永华

嗨,你还在看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