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这些清华学子志在军营
南昌起义,一声枪响
人民军队应运而生
九十四载筚路蓝缕
岁月峥嵘仍不褪本色
栉风沐雨而砥砺前行
让我们用四位清华学子
在军营里激昂澎湃的青春年华
致历史以最崇高的敬意
谢江平:自强创新是不可放弃的使命
谢江平,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8年9月-2020年9月服役于武警某部侦察中队,期间综合考核成绩优秀,荣获优秀义务兵一次,三等功一次,发明专利一项。
01
于逆境中自强,在简单中创新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入伍第1年,正当谢江平在武警特战队的训练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意外突如其来。一次训练中,谢江平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但不幸在徒手飞跃矮墙过程中摔倒,头部受伤,右手肘关节粉碎性骨折。
“本来队长是打算把我培养成特战尖兵去参加比武竞赛的,但是一下子就全乱了,所以那段时间挺颓废的,不能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呆在医院里都快发霉,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看着队友们每天替自己整理内务,分担训练压力,在烈日下流血流汗,一股“想干点事情”的冲动悄然萌发。
无论是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自强的清华人都会保持昂扬奋进的姿态。
住院期间,谢江平也在继续努力着。他花费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图书馆里大量的书籍,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后来,偶然间,谢江平了解到一则枪支走火事故的消息。他陷入了沉思,“能不能做一个装置,实时监控着子弹数量,让指挥员能看见枪内剩余的子弹个数呢?”说干就干,谢江平学习左手写字,开始在电脑进行传感器模型设计。
实验是曲折的。经过前期设计和调研,谢江平决定使用一个压力杆测定弹匣弹簧的压力,根据弹簧压力计算出弹簧长度,从而确定子弹的数量。“设想很简单,但是实际情况很复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比如冬天和夏天气温不同,弹簧和压力杆的参数会发生变化,测量结果就会不准。”谢江平总结自己第一次失败的尝试。
实验操作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了维持枪械的射击手感,我们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拆卸和改造,最终只能在1毫米的尺寸范围内进行电路板设计。”为了解决电路板的尺寸问题,谢江平只能用手去打磨坚硬的工程塑料。
但前景是光明的。经过不断筛选和尝试,谢江平选定滑动变阻器作为传感器,这个就是子弹实时监控装置的1.0版本。但是,这个装置遇水就会失效,因为变阻器遇水会短路。后来,在谢江平的不断优化设计下,最终完善的子弹实时监控装置已经申请专利并无偿交付连队使用。
在生活中谢江平也绝不落下。伤情好转后,谢江平开始尝试左手叠“豆腐块”。“就是手脚并用,甚至还会用上肩膀和牙齿。”谢江平笑着描述着自己左手叠被子的情形,“现在我可以用左手叠出最整齐的‘豆腐块’了。”不单单是叠被子,谢江平还尝试着左手扫地、左手拖地、左手擦窗户等等,尽己所能地干一点事情,让战友们少干一点,轻松一点。
02
立志国防笃行初心,脚踏实地只问耕耘
目前,谢江平在工程物理系继续完成学业。他的研究方向是电磁兼容性。通俗的讲,就是研究电子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造成扰乱和破坏的能力,比如,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旁边有人使用电吹风或电剃须刀之类的家用电器,电视屏幕上会出现的雪花噪点,以及研究电子设备抵抗这种干扰和破坏的能力。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设备的的电磁干扰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就用电磁攻击瘫痪了伊拉克的电子设备,让伊拉克军队几乎失去了作战能力。”谢江平讲述起自己研究的初心,“每次了解到军队里有战友受伤甚至牺牲,我觉得我还是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情。”
目前,有关电磁兼容的研究仍处于被国外封锁的状态,国外发表的论文很少会把核心参数给出来。哪怕只是研究“一点点的小事情”,也会是很有意义的大事。
“入伍的两年经历让我从懵懵懂懂逐渐变得成熟了。”回忆起大一迷茫的状态,谢江平觉得军旅生活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在部队时,因伤退居后方的谢江平借助雨课堂、慕课等平台的网络课程资源,从零开始,从计算机一级自学到四级,又自学了Java、C语言,成为了连队里的“科技担当”,负责连队里的软件硬件维护。回到学校后,谢江平仍旧和连队保持着联系,他继续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连队解决一些问题,实现一些构想。
“回到学校之后,我一直在干一些我觉得很重要,或者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事情。”谢江平如此总结到。
乔冠中:冲锋在前是不可磨灭的本色
乔冠中,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服役于空军某部警卫勤务营警卫连,服役期间荣获优秀义务兵并嘉奖一次,于2020年6月28日火线入党。
01
战疫向前,初拾党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时候,当时我们连队驻地就在武汉市区,距离汉口火车站和金银潭医院就20分钟的车程。”由于距离近,第一时间,乔冠中就感受到了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除了日常的测温、封闭等防疫工作外,他所在的连队还承担了物资配送的任务。疫情初期,汉口火车站封闭时,站内仍有大量的滞留人员,亟需大量物资。战士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承担配送任务。
封城之后的武汉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市民们不出门了,生活还得继续,物资保障还得进行。乔冠中和队友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无人的街头,为居家的市民送去精心准备的餐食。
“印象最深的是给一个独自在家的70多岁的老奶奶送书送报。”回忆起化身“外卖员”的经历,乔冠中记忆深刻。他每次给这位老人送餐时,都会嘘寒问暖。久而久之,两人就熟络起来。一次送餐时,老人无意抱怨了一句“家里的电视坏了”。一下子,老人不仅失去了所有娱乐项目,更失去了了解外界的信息渠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乔冠中精挑细选之后,送给老人一本《红色家书》,每次送餐时会捎带给老人当日的报纸,让老人解闷,同时也了解时局情况。
“后来,我一共收到了四封感谢信”,之前只是看到电视里收到感谢信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主角,乔冠中深感荣幸,“退伍的时候,老奶奶还邀请我到家里吃了一顿便饭。”
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艰苦卓绝的战疫,乔冠中有诸多感触,“这种事情真的是一个奇迹,数以百万的民众待在家中不出门。亲眼见证这些,真正体会到了我们党和政府动员能力之强。基层党组织的同志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02
临危受命,火线入党
“当时疫情结束后的45天隔离刚刚结束,我就接到了抗洪的命令。”乔冠中回忆道。身为副班长兼代理班长,作为连队里的骨干,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洪战斗中。经历过战疫的思想洗礼,为了发挥党员带头的先锋作用,连队为还是团员的他进行了火线入党。从隔离室里出来,背上党旗,戴上党徽,还没来得及回到连队看一眼,乔冠中便马不解鞍地加入到抗洪队伍中。
乔冠中和队友分配到的任务是负责武汉市区的救援任务。当洪水蔓延到城区时,乔冠中和队友们需要使用冲锋舟救援受困群众。抗洪期间,大家需要保持高度戒备,一旦险情发生,必须立刻响应。“当时我们睡觉的时候,每个人床头都放着一个大背囊,里面存放了一些基本生活物资。紧急情况发生时,穿上衣服,背上背囊就出发了。”乔冠中回忆道。
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乔冠中和队友们十分矛盾:他们十分害怕接到出动命令,因为那意味着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洪水入侵到了武汉市区;同时他们也希望和其他战友一起投身到抗洪作战中。日子在训练和紧绷的神经中一天天过去。所幸直到最后9月份退伍,乔冠中也没有接到出动命令。
“两年入伍,扎扎实实地在基层工作两年,我对社会的真实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尤其是战疫和抗洪,亲眼见到了社会基层的运行方式,这是最宝贵的财富。都说在清华入党很光荣,我觉得在部队火线入党,能够铭记一生。”回忆充实的军队生活,乔冠中觉得收获颇丰。
郭婧:超越自我是不可忘却的追求
郭婧,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服役于陆军83集团军某特战旅,服役期间各项成绩均达到优秀标准,新兵时期参加旅军事运动会获得“军事之星”称号,2019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一次,旅先进个人,被授予“集团军优秀基层官兵标兵”,2020年被评为优秀“四有”军人称号。2021年保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01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作为清华首位女特战队员,郭婧从小就和军队有不解之缘。小时候她有机会可以进入八一少年队进行全封闭的专业训练,但是当时的郭婧认为自己的任务还是以学习为主,便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当时军绿色已经在她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有朝一日终会破土而出。
2014年,郭婧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那时,那颗种子已经悄然茁壮成长。在2018年,郭婧毅然放弃舒适安逸的校园生活,提交了参军报名表,成功参军入伍,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进入女子特战队。现在,郭婧即将进入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她仍然坚定地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回到军队。”
02
不甘落后,争当先进
虽然作为一个体育特长生,郭婧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但是艰苦的军旅生活还是对一个20岁的花季少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新兵连的时光转眼即逝,凭借着自身优异的身体素质,郭婧在新兵训练的几个月中脱颖而出。
这时,她站在了十字路口前,一边是优厚的条件,但平平淡淡;另一边是艰苦卓绝,但轰轰烈烈。然而,郭婧不想平庸地结束她的军旅生活,没有一丝犹豫,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进入女子特战队。她非常坚定地说:“当兵就要当特种兵,那里有更大的舞台,更能锻炼自己。”
来到女子特战队之后,郭婧面临两大难关,第一个是体能关,郭婧比较擅长的是跑步和游泳,但是特战队里面的攀登训练要求上肢力量,而这正是郭婧的软肋所在,每次她在攀登训练中几乎都是垫底。
另一大难关是思想关,郭婧在新兵连训练的时候是连队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女子特战队之后,许多同年兵在各个训练科目中表现比自己出色。这让郭婧心中不免产生了自我怀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当时我是整宿整宿的失眠,精神状态非常萎靡。”
黑夜只是黎明的前兆,超越绝望,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在指导员和队友的鼓励和支持下,郭婧重振旗鼓,不断超越自我,一有时间就有意识地针对上肢力量进行加练,和老兵们“开小灶”,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婧最终在攀登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突破了自己的弱点。“当时真的挺不容易的,我都没想到自己能挺过来,还好有指导员和队友们。”回想起这段经历,郭婧感慨不已。
03
一声军人,一生军人
军人两字,写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简单的背后包含了太多的责任和担当。
郭婧在特战队新兵训练结束之后被派往广西桂林带新兵,由于班长工作繁忙,新兵的日常训练以及管理的重担全部压在作为副班长的郭婧身上。当时郭婧为了让女兵们克服爬铁丝网的恐惧,尽管广西多雨,地面潮湿,她仍然身先士卒,全程趴在泥潭里给新兵们示范技巧。“基本是新兵爬几次,我就跟着爬几次。一天的训练下来,就像是刚从水里出来一样。”郭婧回忆起当时的训练情况。
长期的高负荷运转让这个很少生病的“铁人”也扛不住了。
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样训练。郭婧感觉有些头晕,测了一下体温,38℃,已经发烧了。但是心系新兵的她没有太放在心上,强撑着继续训练。就这样,郭婧一直撑到中午,体温升到38.3℃,也没有什么胃口。打过点滴,郭婧本以为再休息休息,烧就会退下去。未曾想,到了晚上,情况恶化,发了高烧,体温高达39.8℃。“我很少生病住院,当时真的是感觉有点意外。”郭婧回忆起生病的经历,至今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我第一次吸氧,之后我在医院待了一周。”
令人欣慰的是,郭婧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所有的新兵们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核。
退役之后,军队里面的优良传统也被郭婧带回到校园生活中,规律的作息时间,全包寝室内务,定期地锻炼身体,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些“本色”将成为郭婧的人生底色。
刘逸舒:扎根边防是不可退缩的重任
刘逸舒,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年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西部战区西藏某旅,2018年3月在军队中提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3月1日成为预备党员,2019年9月退伍返校,服役期间连续两年获得“优秀义务兵”,参加“边防管控重大任务”。
01
守卫边疆,攻难克险
2017年6月至7月,中印边界冲突让洞朗这个边陲之地第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也让人们认识到边疆其实一直都不太平。
“我们当时到西藏洞朗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了,当时局势其实还是挺紧张的。”他所在的连队的驻地离对峙地点只有一山之隔。“当时,边境巡逻军队就在山头上,我们站岗的地方就在山脚下,山上的动静一清二楚。只要听见枪声,我们就会往前冲。”刘逸舒对当时紧张的局势历历在目。
困难不仅是与“人”斗,还要与“虫”斗。荒山野岭蚊子非常多,再加上刘逸舒和队友们是方圆数百里少见的“活物”,自然就受到了蚊子们的“特别优待”。“晚上出去巡逻的时候,成群的蚊子围着我们转,眼里只有黑压压的‘蚊云’,耳边全是嘈杂的‘嗡嗡’声,就像进了闹市区。”甚是夸张的条件着实吓了刘逸舒一跳。连队里会给大家配备花露水、清凉油用来驱蚊。但是,蚊子太多,喷完花露水,并不能坚持太久。无奈之下,他和队友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来避蚊:巡逻时多动动,“全副武装”少露肉,用花露水多“洗洗”。三管齐下,才堪堪挡住蚊虫凶猛的“攻势”。
挡住了凶猛的蚊群,还要抵抗恶劣的环境条件。刚到高海拔的西藏地区,“高原反应”不可避免。“高原反应影响最大的是体能,在重庆的训练基地,我无负重3公里长跑可以跑进10分钟,在西藏就只能跑到13分钟。”刘逸舒回忆道,“整个训练下来,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特别是肺,已经感觉不到肺的存在了。”
时刻紧绷的神经,蚊虫的袭扰,恶劣的高原反应,条件之艰苦已然无以复加。“入伍就是要去锻炼自己。条件艰苦,才能磨练意志。要不然我觉得入伍两年就等于白去了。当初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二话没说,直接选择了去西藏的边界。”刘逸舒说起自己入藏的原因,十分坚定。入伍虽是受退伍师兄言传身教的影响,但是躬行参军便发现言行只能展示十之有一,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明白此间真意。
升旗仪式,第一排左一为刘逸舒
02
光荣入党,追求卓越
“入伍是提升党性认识的最好机会,我们每周都会有两次的党课学习,反复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刘逸舒说起自己在部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经历。“到连队之前,班长就给我们讲述了‘党员先锋队’的故事。”
边境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前线战士里的党员们自发组织了“党员先锋队”。他们绝对不会开第一枪,但是枪响之后,他们绝对会第一个冲上去,第一个打出“第二枪”。
刘逸舒到连队的时候,正面直接冲突已经偃旗息鼓,局势也是稍有缓和,但是这支“党员先锋队”一直都在时刻准备着。“我当时不是党员,所以不能加入‘先锋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刘逸舒现在回想起来仍会有丝丝遗憾。看着连队里几乎全是党员的队友,受到“党员在前”的精神的感染,怀着“守卫边疆就是一份荣誉,要把这份荣誉继续升华”的想法,刘逸舒郑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已经成为预备党员的边防战士刘逸舒被抽调参加军演。在一次联合防卫演练中,刘逸舒负责一处炮击阵地的警戒。在离炮弹到达阵地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一位牧民驱赶着一群牦牛和四五头羊径直向炮击阵地走来。情况危急,刘逸舒发现后,立马上前和牧民交流,制止牧民的危险行为。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十分不顺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牧民也没有改变路线的意思。这让刘逸舒不禁捏了一把汗。就在沟通无果,局势僵持不下的时候,刘逸舒看到正悠哉游哉吃着草的牛羊,灵机一动。不再纠结于和牧民“驴唇不对马嘴”,刘逸舒收集一点草料,开始喂牛羊了。一遍喂牛羊,一遍向反方向走,把牛羊引到远离炮击阵地的草地。“这样,牧民就只能跟着牛羊走了。”“我是军人,也是党员,这事不仅得处理,还得好好处理,不能简单粗暴,草草了事。”
“边防条件很艰苦,但只有真正深入前线,才能真正的磨炼意志品质,真正的了解党和军队,明白自己的初心,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两年艰苦的边防生活让刘逸舒成长了许多。
以青春之我们
承自强之意志
携创新之精神
秉报国之志向
无论何时何处
自强奋进,战斗不息,与有荣焉
往期报道
点击查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