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拾遗】《邵华曾与我同住一室》

大学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07 14:00:10


校史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宝库。回首学校发展历程,师大人矢志教育、初心不改;展望新时代,我们奋勇向前、筑梦百年。建校70载,多少美好时光与记忆,多少汗水与辛劳,都逐渐凝结成校史,沉淀为厚重的校园文化。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师大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将推出系列校史故事,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反映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好时代需要的人民教师的信心与决心。欢迎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共同讲好辽师故事。

校史拾

红色讲述

邵华(1938年10月-2008年6月24日),女,汉族,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湖南常德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6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研究员。邵华是毛岸青夫人,少将军衔,是共和国15个女将军之一。邵华曾到我校(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一段时间,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忆那段同窗岁月。


邵华是毛岸青的妻子,毛主席的儿媳妇。她曾到我校(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一段时间,我们两人同住一个寝室,相处两年。当时我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只知她化名叫张少华。


一九六零年我是中文系学生(六二届),并兼做辅导员,为了方便工作让我单独住一间小寝室。四月的一天,系领导对我说:“北大一名学生随母亲来大连疗养,母亲是中央一位领导。这名学生解放前与父母一起被捕,在新疆监狱坐牢。身心受到摧残,这次来大连疗养怕耽误学习,到我系随五九级听课,跟你住一起。”从此我们俩在一个寝室相处了二年。我们俩人住的是中文系学生住宿楼学生二宿舍三楼朝南的一个小寝室。


初次相见她给我的印象是:亭亭玉立,浓眉大眼,梳两条漆黑的辫子,面容清秀、文雅,和蔼可亲。衣着朴素大方,上蓝下黑的布衣衫裤,一双普通的黑皮鞋。性格爽朗,富有朝气,洋溢着青春活力。随着季节变化穿戴也仍很平常,就像当时大多数人们穿戴的那样。夏天常穿白上衣蓝裙子,冬天常穿紫红色小棉袄,外面套件蓝罩衣,贴身穿的衬衣有的还带着补丁。同当时人们的穿着没什么两样,谁也不会想到她是高干家庭子女。头一次见面,她未语先笑,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说:“我叫张少华,二十二岁,是北大中文系学生。请多关照。”我被她感染了,也友好地回答她。我很喜欢也很尊重她。在生活上尽量多照顾一些,那时候热水房离我们宿舍很远,每天我都早早地打好热水保证日常生活用水,抢先收拾打扫寝室,让她能安心学习。


张少华来大连疗养也不忘学习,每周到校三四天住在学校。白天听课,晚上复习,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一段时间她白天听文学课,晚上还要上俄语课。俄语停课后,她又为其父陈振亚烈士写传记,我还帮忙誊抄过。她真是高效率的利用时间,常常很晚才休息。我看她高负荷的学习工作,担心吃不消,常常劝她劳逸结合早点休息。


课余空闲时我们也交谈生活、文艺作品,国内外大事。记得一次看完电影《刘三姐》之后,我们两人谈论起来,她说“这是一部好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好,塑造了一个普通民女——刘三姐舌战群儒,她机智勇敢,用朴素的语言(歌词)战胜群儒,故事生动赏心悦目,歌曲节奏明快。同时导演把大自然的风光美与人物美的形象结合起来,引人入胜……”我们畅谈文学作品,常常是越谈越兴奋。我感受到她的艺术鉴赏力、思想境界,知识的深度、广度远远超过了她的年龄。我们也常常谈论国内国际大事,那时中苏关系紧张,一次她说:“苏联向朝鲜索要抗美援朝的债务,朝鲜同志生气地说:‘行!要钱我们可以还,但如果要命(指抗美援朝牺牲的志愿军)我们可还不起。中国从来也未让我们还什么!’”显然少华的知识信息多而广。


一九六二年四月的一天,张少华的母亲来到中文系,告诉我们少华要回北京了,并感谢学校对少华的关怀和帮助。她的母亲看上去就是一位善良的中国普通老妈妈形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一说起话来马上能感到她就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革命,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她说少华一岁时她们一家四人去往苏联,途经新疆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先将她们软禁三年,后又关押监狱四年。少华父亲在狱中受尽酷刑后,被刽子手盛世才杀害。一九四六年经党组织多方努力,才将母亲、少华及姐姐救出。母亲还说在狱中遭受折磨,整天戴着手铐脚镣艰难地行走,到现在还留下隐疾,走起路来还像戴着镣铐那样一甩一甩的。说着她站起来边走边讲,形象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受教育。我提出请她给我系学生做场报告,让大家都受到教育。但她说:“不行啊!组织上有规定我到哪里做报告,必须经中组部批准。”报告没做成,但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也从中进一步了解了少华。知道少华从小在敌人狱中长大,见到的是敌人牢狱的铁窗、高墙,更看到父亲和共产党人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以及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这对她幼小心灵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对她后来的成长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华临走时送给我一个泥人张的小陶俑,并与我们几位同志在主楼前合影留念。她离开大连那天,我和六三级辅导员一起去南山宾馆送行,原本想一直送到火车站,但看到大连市领导多人前去送行,我俩只好告别后返回学校。少华回北京后给我寄来毛主席诗词书签一套,一九六三年元旦少华寄来北京大学贺年卡,背面写着诗一首赠给我:


笑在眉上喜心间,

我向巧云贺新年。

来年再催跃进马,

红专道上

                      ——飞奔向前。

少华贺

63.元旦




邵华离开大连前,在辽宁师范大学主楼前与孟巧云等几位同志合影:


注:左一为本文作者孟巧云,左二为邵华(张少华)


同年还寄来她与同学的合影照片一张:



少华是个有情有意的好同志。


少华来我校学习时,我只知她是中央某领导的女儿,走后方知张少华是化名,原名叫邵华。她不只是两位革命家的子女,还是毛岸青的妻子即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媳妇,她姐姐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妻子。我恍然大悟。一方面更感到邵华的可亲可敬,另方面也感到我与她的差距太大太大,就放弃了与她的联系。但我心中始终有她,关心她的状况,从报刊等传媒上了解她的情况。知道了她是为了陪爱人毛岸青才到大连,怕耽误学习才到我校学习。少华与毛岸青是一九六零年“五一”节前结婚,婚礼是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大连市委书记郭述申主持,只摆了一桌宴席。婚礼上邵华动情地说:“我们是真心相爱,结合是漫长旅途的开始,生活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但我们携手同心,就一定会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像邵华说的那样,在“文革”浩劫中江青点名批判诬陷邵华母女,否定邵华是毛岸青妻子。邵华旧社会坐过敌人监狱,“文革”中又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但她是那么坚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美好生活。一九七零年邵华与毛岸青有了儿子,毛主席为孙子起名叫“毛新宇”,她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邵华努力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位巾帼英才。我为她高兴。“文革”之后,邵华回到她曾学习的辽宁师范大学,到中文系看望老师和同学并宴请了系领导。邵华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光阴荏苒,转眼邵华离开辽师大已有五十九年了。二零零八年六月邵华因病逝世,噩耗传来我悲痛不已,悔恨想当初放弃与邵华的联系,更悔恨没有机会向她解释了。我长久沉浸在昔日的岁月里,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活力。我俩同住一室,经常谈笑风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充满美好的想往。邵华有雄心壮志,那样刻苦奋进,胸中装着国家与世界,是那么大气,又是那么平易近人,她做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她那美丽大方的音容笑貌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她那高贵的品格我永不会忘怀。她送给我的小陶俑、贺年卡和相片都是珍贵的纪念品,永远寄托着我对邵华的哀思。


邵华,怀念你啊!永远怀念!


二零二一年五月


来源:辽师大离退休中心

作者:孟巧云


点击图片查看内容




乐融矩阵

师大全景  学院印象  青诉  益友 

初相见  初迎新  初体验  小情书

记录师大 2020校历

师大版 | 令人心动的“offer”

LNNU综艺频道在路上......

大连最美公交站原来在师大……

献礼展映 | 这首校园歌曲跻身全国30强

学校召开建校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推进会

师大官微 | 2021 第218期

综合排版:范译文

责任编辑:刘昊 富馨瑶

校对:吴咏诗 魏爽 李昕洋 郭雅倩

审核监制:孙雪 孙凯丽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probgs@lnnu.edu.cn


微信公众号ID :lnnuwx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