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奥运奖牌背后的上体科技密码!

大学 作者:上海体育学院 2021-08-16 23:17:06

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校20名学子、运动员参赛,共取得2金1银2铜的好成绩!上体健儿的精彩表现带来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


竞技体育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力量必不可少。上海体育学院始终坚持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定位,依托体育学A+学科,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竞技体育发展和国家体育综合实力提升贡献智慧力量。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在科技助力奥运方面,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奥运会科技攻关服务项目奖11项、奥运会科技攻关服务个人奖8人次。在东京奥运会备战周期,学校围绕奥运的科研项目超过40项,100多位科研、体能训练、管理保障等工作人员服务保障国家队的训练工作,在科研保障、体教融合、建立国家队训练基地等方面形成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科学备战 上体力量



一个半小时内斩获两枚奥运会金牌,游泳运动员张雨霏的成功与身后的科研保障团队密不可分。

 

2018年,我校研究生杨嘉浩与张朕加入张雨霏教练团队,提供体能与科技助力服务。杨嘉浩与张朕确定了“改变与优化技术”的主题,从体能训练技术与专项技术两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训练保障。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教授这样生动地描述针对张雨霏的训练手段:“我们采用复合式的方法,先进行身体功能性的训练,提高神经激活能力,再采用增强训练,将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更好地提高训练的质量。”


杨嘉浩、张朕与张雨霏合影

杨嘉浩向张雨霏展示录像


中国羽毛球队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2金4银,其中混双取得1金1银。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研究生刘超杰参与中国混双组体能训练。针对几名重点运动员所遇到的问题,刘超杰逐个进行指导,与教练员密切沟通体能训练的计划,帮助运动员缓解伤病、提升核心力量,使他们的体能水平能满足各个时间段的竞技要求。

刘超杰指导中国羽毛球队进行体能训练


高炳宏教授团队还为国家田径队中长距离组开展“应对高温高湿降温”课题。他们通过一系列研究与分析,为国家田径队中长距离组配备了含有冷饮料、冰背心、排汗帽、降温风扇的降温“四件套”,帮助运动员在高温条件下快速降低体温,恢复运动能力。

 

在中国赛艇队,我校参与研发的综合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可以利用视频实时捕捉运动员的训练动作,并做出实时分析和判断。更准确的测试手段、更科学的训练安排、更高效的硬件设备,为运动员带来了更好的运动表现。



精准分析 因材施策





7月24日,我国女子重剑运动员孙一文获得东京奥运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开赛以来的第三枚金牌。7月30日,我校运动员王子杰与队友兰明豪、董超和石高峰获男子重剑团体第四名,追平中国男子重剑团体奥运历史最好成绩。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郭黎老师长期从事国家击剑队科技服务工作。在东京奥运会周期,郭黎带领团队对接训练需求,在移动距离、比赛时间、运动强度、疲劳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击剑的运动特点,提出采用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来提高体能储备。8月5日,中国击剑协会向我校发来感谢信,为我校郭黎老师团队所提供的有力科技保障表示谢意。


郭黎老师团队连续跟进了包括南京站、山东站、广东站在内的多场全国比赛,为国家击剑队的运动员们提供大量的科技支撑。“首先我们要分析运动员在正式比赛当中的运动强度、身体承受了多大的生理负荷,以及赛后的恢复情况。”




郭老师团队不仅记录了运动员每一场比赛,场上的整体心率,还引入了疲劳程度的记录指标,大量数据的记录还涵盖了运动员每一场比赛大约的移动距离、比赛强度、心血管反应等等。团队根据全国比赛实战当中的情况,以此作为每位运动员的参照,在打模拟比赛、打实战、做训练的时候进行对照,以提高训练质量。

 

早在2006年,郭黎老师就接触到击剑项目,开始进行多项击剑运动科学相关的研究,例如运动员的反应、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还包括击剑速度的决定因素等等。



他做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如果我们用同样2米长的尺子去量所有人,那么量姚明可能尺子不够,量我可能正好他说,团队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专项的不同需要,找出击剑训练的特点。

 

关于未来,郭老师表示团队将会更加关注全民健身,面向爱好击剑的青少年群体,做好推广普及,提高水平。




密切关注 保驾护航




7月29日晚,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我国运动员陈梦夺得冠军,赛后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李隼与陈梦向我校运动科学学院已退休的王人卫教授发来致谢,李隼表示:“谢谢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队员都在您的关心下完成了梦想。”陈梦则激动地说:“谢谢王老师,让我有这么好的竞技状态!接下来团体赛中继续加油!”而在8月5日晚,陈梦与队友孙颖莎、王曼昱击败日本,成功获得了中国女乒奥运会团体赛的四连冠。


王人卫教授从1976年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女子运动与健康促进和运动干预慢病方面的研究。2002年,王人卫教授开始从事女性运动员健康体适能的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和医学专家的反复探讨,王人卫教授率研究生团队探寻到了安全可靠的营养补充方法,通过保持能量代谢平衡,帮助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去参加训练和比赛。


王人卫教授(右)2008年奥运前

在国家队女乒做科技服务保障工作

王人卫教授在给运动员做健康检查


2012年起,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开始服务于多项国家运动队。为了确保安全有效,王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团队成员对运动员进行一对一跟踪,每天记录运动员的饮食、训练和休息情况,测试摄入和消耗的能量是否达到平衡,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调整优化营养方案,适当增加或减少营养补充。



为备战东京奥运会,2019年春节期间,王人卫教授应李隼教练之邀,远程医学监督、指导女乒队员的健康体适能状态。王老师以近20年的试验与实践研究为基础,为刘诗雯、陈梦等女乒运动员提供科学研究服务,保障了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王人卫教授不仅服务于国乒队,还曾给拳击、帆船、蹦床、自行车等项目的女子国家队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北京、伦敦、里约到东京,多名女运动员在王人卫老师的保驾护航下,实现了夺冠的梦想,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王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王老师常说:“只要需要我,我一直会尽我所能!”



集中保障 创造历史



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在东京奥运会夺得铜牌,取得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首枚奖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国三人篮球国家队的常设训练基地,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主教练许佳敏是我校2020级硕士研究生。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介绍,根据三人篮球的运动特点,快速进攻和攻防转换,运动员反复冲刺和恢复能力是重点保障内容。“通过在训练场上监测跑动的距离,跑动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去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状态及疲劳程度,给他们不同的恢复手段和方法。运用高压氧、超低温冷疗、下肢负压,再加上营养,理疗按摩,让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达到高水平。”


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落户上海体育学院,这也是新时期培养篮球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三人篮球作为新兴项目,从上海体育学院腾飞。近三年,上海体育学院为三人篮球国家队提供训练、科研、教育保障。2019年,中国队获得女子三人篮球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今年5月,中国三人篮球国家队在上海体育学院进行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最后集训。学校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落实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最全面的场地、器械、食宿条件,确保球队集中精力备战训练。中国篮球协会于7月30日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备战期间我校对三人篮球国家队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



体教融合 服务社会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倡导科技助力奥运,通过科学的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和训练方法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而提高成绩与竞技水平。一名竞技体育运动员,只有做到体能达标、心理健康、技术到位的“三位一体”,才能够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


然而,要做好科技保障工作并非易事,需要时常留意、总结各类信息,与教练展开沟通,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与日程安排。科研人员、教练与运动员的相互配合,是推进竞技体育科研工作的关键。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在新技术指导下运动员成绩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教练意识到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寻求科研团队的帮助。“每个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性。此时,科研团队就能够成为教练的‘第三只眼睛。”高炳宏表示:“这一届奥运会之后,科学训练一定会提到更加重要的议程上。”

 

如今,上体愈发重视复合型科研人才的培养,科研团队的水准已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秉持着使学生更加“懂体育、懂运动、懂人体”的理念,上海体育学院近年来申请了一批新的专业,如在东京奥运备战周期内,我校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开设了体能训练和运动能力开发两个专业,将服务奥运备战作为人才培养有效实践。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独有的科研成果,形成了“6+2”的备战重大比赛训练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其中包括六个方面的训练质量监控模块和两个方面的科医保障支撑内容。东京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备战中,“6+2”系统应用于跳水、帆船、自行车、拳击、赛艇、游泳、帆船等项目,并协助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获得“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炳宏获评“2020年度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个人”,该系统在北京冬奥会中将继续进行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始终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为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未来我校将在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整体发展,立足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竞技体育直接贡献人才,如运动员、教练员等;另一类则是竞技体育支撑性人才,如战术分析、康复营养、运动防护、科研服务等,毕业生既可以到运动队当教练,也可以到大中小学任体育教师,还可以从事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相关指导和研究,成为市民身边的健康之友。



科技助力奥运的热情永不停歇

上体人还在继续为

单板滑雪队、钢架雪车队、

高山滑雪队、速度滑冰队等

十多支国家队进行科研保障

为北京冬奥贡献科技力量

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稿:王诗睿、周彦宏、柏晓叶

排版:柏晓叶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黄勇、刘思琪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