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请查收山东大学最新学术一览!

大学 作者:山东大学 2021-08-19 21:18:05


光阴弹指,奋进的山大人始终深耕于学术沃土。近期,山大人在众多领域表现不凡,捷报频传。下面请随姗姗一起,查看最新学术一览吧。


01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本科生在天文学期刊MNRAS发表文章


02

全色图像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胡绍明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红超巨星参宿四的致暗之谜


03

王凤山教授团队提出酶法糖基化修饰活性多肽的新策略

04

陶绪堂、赵显教授团队在单晶光高温传感技术领域获新进展


05

全色图像由高分辨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王禄山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06

生命科学学院邵明教授团队建立快速获得斑马鱼母源突变体和高效产生大片段DNA删除的遗传学方法

07

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在抗真菌免疫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08

孙金鹏教授团队在GPCR的别构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09

赵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成果

10

彭鹏教授课题组发展立体和区域选择性酸碱催化糖苷化新方法

11

韩克利教授团队揭示非铅钙钛矿中调控光致发光和光催化活性的动力学机理

12

山东大学STAR组在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取得进展


滑动查看山东大学学术新闻



01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本科生在天文学期刊MNRAS发表文章



近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郑书玥在学院李凯老师指导下,于天文学权威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The first photometric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extremely low mass-ratio contact binary NSVS 5029961”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


本论文使用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1米光学望远镜对一颗相接双星NSVS 5029961进行了多波段观测,结合卫星巡天数据,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拍摄的光谱数据对该目标进行了首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SVS 5029961是一颗极端小质量比浅度相接双星(质量比0.15,相接度19%)。这一结果增加了极端小质量比相接双星的样本数,对研究相接双星的质量比下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还对NSVS 5029961的色球活动、演化状态、以及当前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它应该是由短周期小质量比分离双星通过磁制动引起的轨道角动量损失以及Case A型的物质传输形成。这些结果对研究相接双星的形成、演化以及活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02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胡绍明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发问揭示红超巨星参宿四的至暗之谜


8月5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9)在线发表了题为“Spectroscopic evidence for a large spot on the dimming Betelgeuse”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山东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



该研究工作的主要观测数据由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一米望远镜观测获取,对获得的参宿四变暗及回升过程中的高分辨率光谱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红超巨星参宿四的神秘变暗是由于其表面出现恒星巨黑子造成对这一广受天文学家和公众关注的现象提出了新的物理解释。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实测天体物理课题组胡绍明教授、李凯教授、高东洋实验师、博士生杜俊举参与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





03

王凤山教授团队提出酶法糖基化修饰活性多肽的新策略




近期,山东大学药学院王凤山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Improve Stability of Bioactive Peptides by Enzymatic Modular Synthesis of Peptides withO‑Linked Sialyl Lewis x”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catalysis(IF: 13.084)上发表。王凤山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郑小菊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王凤山团队期望建立一种多肽糖基化修饰方法,以实现结合多肽的快速、高效、绿色的糖基化修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酶法模块化组装策略,实现了多肽的sLex(Siaα2–3Galβ1–4(Fucα1–3)GlcNAcβ1–R)糖基化修饰,合成糖肽的量达到了制备或半制备的规模。



04

陶绪堂、赵显教授团队在单晶光高温传感技术领域获得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陶绪堂教授、贾志泰教授,与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赵显教授及中北大学王高教授合作,在单晶光纤高温传感技术领域获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esign and directional growth of (Mg1-xZnx)(Al1-yCry)2O4single-crystal fibers for high-sensitivity and high-temperature sensing based on lattice doping engineering and acoustic anisotropy”为题(DOI: 10.1002/adfm.202103224),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8.808)。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陶绪堂教授、赵显教授、贾志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涛、王浩元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辅助材料设计,并利用激光加热基座技术(LHPG)成功制备出高熔点(>2100 ℃)、大长径比的尖晶石结构MgAl2O4及其格位掺杂的系列单晶光纤,并将其作为超声波导光纤成功研制出测温极限>2000℃的抗氧化高温传感器,为恶劣环境下超高温探测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途径。


05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王禄山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发表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王禄山教授与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抗生素菌渣绿色无害化及资源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ynamics and removal mechanisms of antibiotic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pectinomycin mycelial dregs: An integrated meta-omics study”为题,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一区top期刊,IF=10.588)。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沙国萌为第一作者,王禄山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相关研究利用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实验室的整合宏组学平台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了中试规模条件不同处置方式的大观霉素菌渣发酵过程中抗生素去除和耐药基因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优势菌Saccharopolyspora、Bacillus和 Cerasibacillus分泌的内肽酶、羧肽酶和氨肽酶等蛋白酶在蛋白高效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大观霉素菌渣二步法发酵的技术,使得耐药基因及转移元件的丰度均明显降低达到优于行业安全评估结果。这将为高效、绿色抗生素菌渣大规模处理工艺的构建提供全新策略







06

生命科学学院邵明教授团队建立快速获得斑马鱼母源突变体和高效产生大片段DNA删除的遗传学方法


8月6日,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动物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邵明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Rapid generation of maternal mutants via oocyte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CRISPR/Cas9 and sgRNAs in zebrafish”的研究论文。邵明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张冲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此外作为共同第二作者,博士生陆通、硕士生张伊庄和泰山学堂本科生李家广也为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



这项研究成果提供了快速获取母源突变体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但可以大大缩短获取母源突变体所耗费的时间,而且使更多基因母源产物的功能有机会得到阐明,尤其是在遇到合子突变致死或不育的情况时,这种手段的价值将显得更加突出。卵母细胞条件性敲除技术的建立和进一步优化为破解母源因子功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较大规模开展母源因子功能筛选提供了机遇。同样重要的是,卵母细胞基因编辑产生大片段DNA删除的倾向性使得它极适于进行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录后调控元件的删除,这为研究基因组中占绝大比例的非编码序列的功能提供了理想工具。



07

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在抗真菌免疫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在抗真菌免疫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中科院一区,IF:18.187)以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TRIM31 facilitates K27-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SYK to regulate antifung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雪儿、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洪海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成江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高成江教授团队通过筛选靶向CARD9的去泛素化酶,发现OTUD1依赖其去泛素化酶活性切除CARD9上K33位连接的多聚泛素链,促进CBM复合体的组装,从而增强了下游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OTUD1缺失可降低CARD9介导的信号传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降低,Otud1敲除小鼠对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更易感(J Immunol2021; 206:1832-1843)。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抗真菌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研究,为抗真菌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08

孙金鹏教授团队在GPCR的别构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8月5日,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张健教授和陆绍永教授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2021年IF=14.919)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pathway of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uncovers conformational intermediates as targets for allosteric drug design”的研究论文。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生何欣恒、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杨照和硕士研究生周淑华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孙金鹏教授、张健教授和陆绍永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从最近发表的AT1R失活态和激活态的晶体结构出发,发展了识别隐式别构机制及位点的新策略,为AT1R别构激动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09

赵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赵伟教授团队在NLRP3炎症小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RIM28 SUMOylates and stabilizes NLRP3 to facilitate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RIM28通过介导NLRP3 SUMO化修饰促进NLRP3表达和炎症小体活化”)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中科院一区,五年IF=15.805)。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秦颖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赵伟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本论文的独立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


赵伟教授团队通过筛选发现了多个能与NLRP3结合的分子,其中包括E3 SUMO连接酶TRIM28。TRIM28特异性结合NLRP3,促进其SUMO1、SUMO2和SUMO3修饰,从而抑制NLRP3的泛素化和蛋白降解,促进NLRP3表达和炎症小体活化。该研究揭示了NLRP3的两种蛋白翻译后修饰(SUMO化和泛素化)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精细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机制;同时为炎症小体异常活化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10

彭鹏教授课题组发展立体和区域选择性酸碱催化糖苷化新方法




近日,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彭鹏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O-Glycosyl Trichloroacetimidates as Glycosyl Donors and Platinum(IV) Chloride as a Dual Catalyst Permitting Stereo- and Regioselective Glycosidations”ACS Catalysis杂志(中科院JCR期刊1区,最新IF:13.084)发表。彭鹏教授和德国Konstanz大学Richard R.Schmidt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博士生李彤和李天路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借鉴糖基转移酶的酶促反应机理,研究团队提出以“拟酶仿生合成”为思路,开展“酸-碱催化”的糖苷化反应研究。为了实现高区域选择性、高立体选择性的糖苷键的构筑,彭鹏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以氯化铂(IV)为催化剂,O-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为糖基供体,经过“酸-碱催化”途径的糖苷化新方法。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计划、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等资金支持。



11

韩克利教授团队揭示非铅钙钛矿中调控光致发光和光催化活性的动力学机理



近日,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韩克利教授团队在复杂体系非铅钙钛矿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光致发光和光催化可调控的功能,并针对一系列的性能变化探究了其动力学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Controlling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atalysis Activities in Lead-Free Cs2PtxSn1-xCl6Perovskites via Ion Substitution”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尹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韩克利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此工作中,该团队创新性合成了一系列锡铂基钙钛矿Cs2PtxSn1-xCl6,通过调节Pt/Sn的取代比例,有效的调控了光学带隙,并在可见光区产生了第一激子吸收峰,打破了跃迁禁阻效应,实现了水中发光和光解水产氢的双应用。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础科学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







12

山东大学STAR组在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从纯能量产生正反物质对的基本物理过程,并提供了真空中的偏振光在磁场作用下折射的实验证据。这两个过程分别于1934年和1936年被提出,距今已有80多年。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杨驰教授和当时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后(优秀海外博士引进项目资助)、现在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做Goldhaber fellow的James Daniel Brandenburg对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实验观测到来自于光子-光子对撞产生的正反物质—正负电子对,是科学家首次通过单次过程把来自于光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物质。实验进一步测量了偏振光在强磁场中被“吸收”产生的正负电子对,看到了基于光偏振角的“吸收”(或“通过”)。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和山东大学等的资助。


攀登学术高峰永无止境,学人砥砺展正气浩然。每一分进步意味着信心与肯定,每一点成就都让SDUer由衷自豪。不忘初心,勇攀学术高峰,砥砺奋进,山大人始终在路上。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新闻网 融媒体中心 

文 | 山东大学新闻网 高一诺 

编辑  |  胡明霄 熊思宇 叶文苑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耿嘉泽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