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融合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化工复合型人才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五个融合”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系统梳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特开设此专栏,旨在更好地展现学校各单位近年来推动“五个融合”的特色举措,以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五个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能扎实掌握传统化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了解新型化工学科的理论与应用前沿,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又能结合多学科交叉知识进一步深造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德育与智育融合
突出工科特色,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围绕“弘扬工匠精神、坚定报国之志”等鲜明思政主题,积极发掘思政元素,形成规范的教学内容写入课程课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巧妙结合,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目前学院已建设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在德育智育融合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打造“化工科技文化节”、成立“学生学业发展辅导员工作室”、大力发展“化工协会”等学术类社团等手段营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
学院通过深入推动德育与智育融合发展,已构建了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近三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2项;2018、2020年获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资助;2020届毕业生中超过60%的同学选择在境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学科与专业融合
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目前,已形成了与国家发展和地方需求相吻合的学科架构;建立了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和重点的学科发展体系。
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强特色”的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海洋化工”“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3个学科方向,建立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和重点,以“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为基础和支撑的学科发展体系。成功实现了学科与专业的自然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先后被认定为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构建了化工与海洋深度融合的“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聚前沿”的本科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实践和实操”环节,利用化工专业大型研究性仪器与装备,设置贯通本科后3年的“高等海洋化工综合实验与实操”课程。实现了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性融合。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健全岗前培训与管理机制。强化教研室的教学督、导和集体备课机制,在专业调整论证、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大纲审核、教学培训组织、教学研讨和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发挥实质性作用。成功实现教师队伍个体与整体的高度融合。
科研与教学融合
认真落实“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教育理念,动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承担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员教授为本科生上专业基础必修课的目标;引导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领域前沿进展相结合,开出了一系列深受本科生欢迎的选修课和公选课,如《奇妙的仿生学》《制药工艺学》等;部分课堂已形成了教师引导小组研讨、查阅文献、形成小论文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思辨创新素养;重视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面向本科生的《海洋腐蚀与防护》慕课、2门化工类虚拟仿真实践课程。
近5年,学院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46项(7000余万元),项目负责人全部为本科生导师。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已成为常态,已参与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学院组织了主要面向本科生的“集智论学,师者道化”前沿学术交流系列报告,邀请学院一线教师报告自己最新的科研进展,每期约有50名本科生参与。同时,这些科研项目也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根据近3年的统计,约78%的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这些科研项目。
学院未来规划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广东省化工产业的迫切需求,重点打造海洋化工新技术平台,争取筹建国家级大平台,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理论、应用成果,以此来反哺本科教学,不断更新丰富本科生教学内容,为本科生提供更多深度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使培养出来的本科生更具领域前沿视野和创新能力。
▲201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答辩评审会(来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积极探索本硕贯通培养模式,结合“化工+海洋”的学科特色,开设一批具有海洋化工特色、面向学术前沿的本硕贯通课程,包括《工业催化》《腐蚀电化学》《海洋资源化工》《海洋功能材料》《海洋生物污损及防护技术》等。现阶段已打通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学分互认,为本校升学研究生尽早开展专业研究提供便利。
在学业发展规划指导方面,学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业指导活动。在学院层面,定期开展升学专题师生午餐会,由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及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老师,与有升学规划的本科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与辅导;组织考研-推免学术沙龙,邀请通过推免、考研等方式进入学院学习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在班级层面,开展升学相关主题班会,收集本科生的升学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辅导。
在升学氛围营造方面,开展“集智论学,师者道化”高水平学术讲座活动,每周针对一个前沿学术主题,面向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拓展本科生学术视野,提升学生学术兴趣及深造意愿;定期开展学术规范及文献阅读等科研技能相关培训,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让本科生提前融入科研氛围,尽早确立升学意向。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
学院不断推动一二课堂深度融合,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学风。
坚持“一院一品”,全力推动“学习互助小组”项目建设。继续全力支持“学习互助小组”项目建设,以学习科目为单位由学生自主成立由同年级朋辈学生参与的互助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优秀学生开设“小课堂”等方式,开展朋辈互助学习,有效提高学生成绩,营造良好学风。此外,开展“学期导引”项目,由高年级学生在学期伊始向低年级学生介绍学期课程基本概况及不同科目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加强同学们对学期课程学习的基本规划,切实提升学习效率。
推动“一社团、两项目”的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术竞赛的开展。大力支持学院学术类社团“化工协会”的发展,并以社团为推力,推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工车竞赛”两项主要赛事及其他与学科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学术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的开展。2020年学生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取得成绩新的突破。此外,学生团队获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资助,“化工协会”获评优秀学生社团。
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学生基础科研训练。继续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实现基础科研训练对本科生的全覆盖;组织“集智论学、师者道化”高水平系列讲座十余场,加强学生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举办文献阅读大赛,提供文献阅读和文章撰写的技能培训及实践演练,打牢本科生的科研基本功;公众号开设“一周论文”栏目,师生自发整理专业领域优秀文章作交流分享,拓宽学术交流渠道。
▲202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车比赛(来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五个融合 |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
▲五个融合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工融合”创新人才
▲五个融合 | 化学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iSYSU ---
来源:教务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倩赟
初审:郑燕丽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新娘回门宴穿旗袍给学生上网课
- 恭贺新春 | 院党委书记王显伟、院长李汝刚祝全校师生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 集海大福卡,点击获取福气一整年
- GUATers的日常,你也是这样的吗?
- @全体武大人,我们的一生离不开ta!
- 三走进、三服务、三融合丨吉科学生处(团委)组织志愿者赴兴隆社区开展支教活动
- 我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熊健民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获得佳绩
- 中专部党支部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追寻党的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 笑掷流年,未来可期!新闻社顺利举行第六届换届暨总结大会
- 百名党员讲百年党史 | 以身许国,与核共舞(82)
- 院长王晓凤为电气工程系师生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报告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