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他们把暑期过成了“田园生活”
清晨6点半,李敏和师弟王一博、陈勉早早就来到实验基地的田间,她们今天的任务是给实验田里的玉米施肥。
李敏是我校土地学院郭焱老师团队的2019级硕士,当年夏天,还没入学就先来到了梨树实验站,在这度过了一个暑期的实习生活。正式入学后,每年从4月份播种季开始一直到10月收获季结束,她都一直驻扎在实验站学习科研。
在我校梨树实验站,像李敏这样的常驻学生约有近百人。其中包括我校土地学院李保国、任图生、郭焱、李子忠教授团队,资环学院杨晓光、李隆、张卫峰教授团队的学生,此外还有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学研机构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初心和使命:“保护培育黑土地 高产高效可持续”,这也是梨树实验站的建站初心和使命。
梨树实验站初心墙
最“讲究”的“庄稼人”
刚到自己的“责任田”地头,李敏就麻利地从三轮车上跳下来,娴熟地从车上取下肥料、量杯、小镐子等,然后开始给师弟们交代任务:施肥量、深浅度……分配好任务后,她便一头钻进玉米地开始施肥去了:挖沟、撒肥、填埋,熟练的操作一气呵成。为了抓拍到他们施肥的镜头,记者也跟着钻了过去,虽然是早上,地里依然闷热无比,只走了几步,便已汗流浃背了。而且,玉米叶子硬得吓人,像刀子一样在胳膊上划来划去,火辣辣地疼!
李敏、王一博、陈勉在给玉米施肥
休息间隙,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不怕玉米叶子的“刀割”。李敏笑着展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袖套!她说,刚来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做防护,也曾被这样“刀割”过。平时除了要进行锄草,杀虫,施肥等田间管理外,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等关键生育期内,他们还要开展田间观测:无人机多光谱和RGB影像的获取;田间原位测量株高、叶长、叶宽等表型参数;光合有效辐射测定;破坏性取样获取叶面积和生物量信息等,一整天都要泡在田里。
田里烈日晒、蚊虫多,这是他们在田管和田观期间常见的两大难题。不过,这对于爱生活的他们来说,总是能找到办法解决。工作服、防晒帽、防晒口罩、袖套,全副武装起来,活脱脱一个“阿拉伯人”!在基地,这副武装也是每一位学生的“标配”,他们笑称:自己是一个最“讲究”的“庄稼人”!
李敏的实验田
其实,他们的讲究,更多的是在地里。附近的农民说,李敏她们的田地是最干净的田,比农民们种地都细心、讲究得多,田里一点杂草都没有,庄家的长势也比农民的好!
苏日高格在修理劳动工具
这是真的!记者见到苏日高格时,她正在田里除草。苏日高格是李隆教授团队的博士生,她说,今年雨水多,杂草长得特别快,田间管理如果跟不上,就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必须要清除他们。
苏日高格和同学在观察玉米长势
今年是苏日高格在梨树实验站学习的第三年,她们主要研究作物多样性种植的优势。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梨树视察时,她就在实验站。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在这里认真实验实践,做好玉米豆科间作,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以更加生态友好的方式保护黑土地,以实际行动为黑土地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午1点半,太阳正大,张飞霞和师弟在田间测量
最拉风的出行方式
在实验站,一辆辆电动三轮车穿梭在站里和基地之间,这是同学们最拉风的出行方式!由于去基地需要带上很多测量、取样等田间观测的工具,以及施肥等用的肥料,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们必备的出行工具。在这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个个都是开电动三轮的“好把式”。即便是从来没碰过电动三轮车的新同学,到这两三天便能学到这一技能,麻利地开车上路了。他们戏称:实验站是一个专门培训三轮车驾驶员的免费“驾校”。
开着“三蹦子”去实验,
不一样的风景,有没有很拉风?
刘雨彤就是免费“驾校”的“学员”。来自城市的她在来梨树之前从没接触过这种“三蹦子”,现在已是一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了。在记者的请求下,她爽快地拉着我们一起去田间采样、收集数据。
下午1点,一天最热的时候,刘雨彤在田间采集数据
刘雨彤是任图生教授团队的博士生,每年5月份,她们就要来到实验站,从耕作、播种、施肥到后期田块的除草、打药、收获,基本上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在这边守着。除了田间管理,她还要做农田蒸散的定位观测,定期去田里采数,查看设备情况,作物指标测量,测量植物的株高叶面积等。她坦言,自己是学土壤学的,今年是她们科研小组在黑土地上开展保护性耕作研究的第11个年头,“黑土是我们珍惜的研究对象,保护培育黑土地更是我们身负的重要使命,我们会握好手中的接力棒,将黑土地保护这份事业继续传承下去,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郭世博是记者到达实验站当晚,遇到的第一个开着三轮车回站的同学。他正拉着师弟师妹们从基地采样回来。看到记者拍照,高兴地和我们一边打招呼一边一阵风似的疾驰而过。
郭世博小组的同学在处理刚采回来的样品
他们都是杨晓光教授团队的学生,目前在梨树开展种植结构布局调整方面的工作。当晚,他们就把采样回来的玉米棵剪成小段,然后称重、记录,之后还要烘干,测这些作物的生物量。郭世博表示:“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导,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扎根黑土地,精心研究、科学实践,让青春绽放在保护黑土地的路上,保护黑土地,有我!”
杨晓光团队在泉眼沟的自动气象站。据说,
梨树县气象局的好多数据都是从这里调阅的。
苦中作乐的科研仔
在实验站苦不苦?苦!在实验站累不累?累!但是,无奋斗不青春!这是实验站同学的青春口号。
实验站地处农村,离县城约有20公里的路程,到镇上也得有5公里,由于偏远,快递不能直接送达,平时买些日用品需要到县城或者镇上,而且,网络信号也会时好时坏。但是,这些并没有挡住同学们前进的步伐。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条条数据、一个个样本被相关研究机构引用,一个个措施得到农民们的广泛认可……他们,是组成“梨树模式”的有生力量!
听说要采访,
江敬安特地脱下了工作服,换上了“盛装”。
江敬安是张卫峰教授团队的硕士研究生,他目前在梨树从事合作社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探索一条符合梨树当地、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社道路。他说,苦并快乐着!每当看到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引用,自己的研究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依据,就会觉得特别开心,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下午6点半,张帅和师兄师弟们结束田间采集工作,愉快地走在田埂上。像极了打靶归来的战士,又像歌曲里唱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土壤学博士张帅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耶鲁大学教授李旭辉说:学术是场苦行僧的修行,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怕苦怕累就输了。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张帅是李子忠教授团队的博士生,2019年就到站工作学习,每年的作物生长季,她都是在站里度过的。记者找到她时,她正在大田里做测定实验。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根据实验需要,大多的时候都要在中午的时候去田间采样,然后带回实验室测定,然后再采再测,一个作物生长季都要如此重复,繁杂而单调。“我们就是学土壤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她说,土壤的肥力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就上去了,在站学习两年多,她已经对这块黑土地爱得越来越深沉。“我们一直秉持着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把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洒在黑土地上,现在,我们更要以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为目标,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把论文写在这片黑土地上!”
下午5点10分,张家奇和同学还在田间取样
除了在站实验学习,他们中的党员还参加了“党员科技服务队”。张帅、苏日高格都是服务队队员。每年,她们都会前往生产一线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田,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苏日高格说,每次和农民一起交流,都是最快乐的时光,那种学以致用的感觉特别好。张帅说,每次得到农民的认可,即便再累也会觉得满身轻松。
土地学院土壤学硕士研究生刘燕青在做养分测定
晚间的实验室
当然,她们最开心的事儿还是,在顺利完成实验后,三五一群的跑到县城逛逛街,吃顿好吃的……
作者/摄影:欧阳永志 孟祥慈
责任编辑:晁茜淼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血腥!日本“海豚湾”再度开启捕猎季
- 冒雨前行 传递浓情|新津职高建军节慰问本校退役军人教职工
- 冬日暖阳里,江大的小哥哥小姐姐款款而来
- @AIITer,今天你画饼了吗?
- ༄冷࿆ྂ冷༄冷...加衣服啦!汉中最低气温将跌至0℃→
- 勇立潮头勤奋楫 击鼓催征再扬帆\n——初21级召开教学论坛及年级工作会
- @毕业生们,听!
- SMU优秀毕业生 | 帅紫钰:乘风破浪,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
- 赛教学,展风采,促成长!——西安市长安区职教中心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活动
- 嘿,你身上有光!
- 名师引领促成长 智慧相融谱新篇——2021年长沙市“同研共享·名师优课”小学英语主题培训圆满结业
- 开新局:我校与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