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 俞立中:这个世界很不太平,教育国际合作会不会受影响

大学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 2021-09-01 23:22:4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立中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正在从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向信息化时代的个性化方向变革,世界各国在努力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改革方向。


追求一流的教育,一定要站在国际教育的大平台上审视和谋划自己,相互学习和借鉴。既要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又要看到与一流教育的差距,看清改革发展的方向。有没有国际视野和高度,是不一样的。战略眼光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发展会起实质性的影响。教育国际合作的初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关注全球问题,参与全球事务,向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和推介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这是双向的进程。


中国在融入世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愿意并善于跨文化沟通、交流、理解和合作的国际化创新人才;需要更多了解中国、理解多元文化、有志搭建中国与世界纽带的各国优秀青年。搭建国际化的教育平台,不仅能够让中国的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是帮助各国年轻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认同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更积极寻求人类的共同之处,从而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也是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学生个体是有差别的,没有一种教育模式适用于所有的人,教育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样,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完全一样。只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首先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应该关起门来做,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教育对外开放,不能忘了初心,不能简单地看作国际交流的迎来送往,也不只是中外师生的进进出出而是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育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服务等出发,把握一流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本土,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


《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是上海教育国际合作在新时代下的更高要求,包含了各方面任务通过校际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国际教育组织,加强已经落地的专业性教育国际组织建设,提升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进一流教育资源,推动走出去办学,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需要中外学校努力寻求共识,追求共赢;更关注合作的目的和内涵,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应该搭建各种平台,保证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疫情还尚未得到控制,新一波疫情在一些国家又卷土重来;国际经济贸易摩擦乃至政治外交的冲突,影响到正常的人文交流;民粹主义正在不少国家抬头。大家自然很担心,教育国际合作是否会受影响?教育对外开放还要不要坚持?应该说,在世界的大变局下,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显现了。


如果我们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是政治与外交关系,第二层面是经济与贸易关系,第三个层面就是人文交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交通航运的不断升级、全球产业链的更新换代,世界各国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中出现了不容小觑的“逆全球化”的声音,尤其全球疫情的发生之后,这一变化更为凸显。这个世界很不太平,政治外交上冲突加剧,经济贸易上摩擦不断,全球疫情阻止了人来人往,更需要我们理性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开通人文交流的通道,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而教育和文化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


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而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必须认同这些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但我们更需要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如果人和人之间不交流,教育和文化上没有沟通,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必然加深文化隔阂、对立和冲突。


教育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制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发现和认识人类的共同之处,而且对青年学子而言,教育国际合作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亲身体验、亲眼看见、深度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从而更理性地、更完整地认识这个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教育国际合作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合作办学、合作项目、师生交流、共享课程、借鉴教材、学分互认、学习各国语言、开展科研合作等等,可以是多边合作,也可以是双边合作。在当今数字化、人工智能的时代,信息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支撑和帮助教育国际合作的实施。然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哪种形式的合作,教育国际合作应该更关注青年学子的人文交往,相互理解和尊重,求同存异,这是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青少年正是在长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全球教育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多元文化的场景。由此可见,教育国际合作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帮助青少年学子在认同文化差异、欣赏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寻找人类的共同之处,承担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本文作者系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