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潍科人 | 杨晓霞:一片丹心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大学 作者:潍坊科技学院 2021-09-03 20:05:47

人物档案


杨晓霞,女,1972年8月生,山东寿光人,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讲授《沟通与写作》《国学》等课程。


上世纪80年代,杨晓霞考入了寿光师范,从那时起,她知道自己以后将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她谨记此言,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路。





窗竹影摇书案上 读书不觉已春深

“传道、受业、解惑”要以“学高为师”做基础,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学生们合格的引路人,首先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从中师毕业的杨老师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知识富足起来,于是继续求学。
1992年,已经参加工作一年的杨老师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取了潍坊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两年后又考取了山东省教育学院(现齐鲁师范学院),1996年毕业后先后给中专生、大学生授课,面对大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杨老师又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于是又毅然决然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上课之余拿起了复习资料。虽然已经本科毕业,但是她英语知识只限于初中三年所学内容,因此要想考研,必须先拿下英语,至少识记6000单词。她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找出了初中的英语课本,从ABC开始,开启了自学英语之旅,先后学习了大学英语1-6册、新概念英语1-4册、许国璋英语1-4册、马德高的星火英语考研单词手册,还坚持阅读英语杂志与报刊,最终考取了西华师范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一读就是三年。毕业后又毫不犹豫选择回到潍坊科技学院,承担起了教学任务。从中师到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杨老师就是这样凭着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生的负责,不断学习,她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身的求学经历可以激励每一位大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杨老师爱读书,“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年少时家庭条件所限只能读《聊斋志异》,读《红旗谱》,读《山菊花》,读《沸腾的群山》,还有形形色色的小画书。聊斋里的人物形象,可爱的婴宁,可憎的画皮,可怜的张生,形形色色的鬼怪人物让年少的杨老师感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心里充满了一种幻想,相信这个世界上正义终能战胜邪恶。读梁斌的《红旗谱》,杨老师记住了朱老忠经常说的:“出水才看两腿泥呢!”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经过亲身实践。从让人心痛的历史中,看到了抗日战争中,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国人生活的不易,杨老师知道了要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路求学中,杨老师与书为伴,读了许许多多内容不同的书籍,从《简爱》等世界名著到《史记》等历史巨著,从《平凡的世界》等现当代小说到《乖,摸摸头》等流行小说,读书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她,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的床头,甚至餐桌之上都会放有几本书。边上课边读书,边读书边育人。课堂之上,杨老师会把看到的好书,介绍给学生们,带领她的学生们领略书中美好的生活,也指引着他们去体验现实生活。书越读越多,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当然想要真正成为“学高为师”的典范,杨老师觉得还差太远。





绿野堂开占物华 令公桃李满天下

杨老师正直诚实,待人热情,工作主动、不畏困难、任劳任怨,善于处理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是一个会想事、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好干部、好教师。她先后被授予“寿光市优秀教师”“潍坊科技学院教学名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双十佳教师”“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参加学校职业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创新能力大赛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她是学生们眼里才华横溢的好老师,老师们的带头人!



作为潍坊科技学院的一名教师,杨老师教授过很多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汉语教程》《国学》《幼儿教师口语》《沟通与写作》,每周的课时最多时能达到二十节,她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让学生感到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都是充实的四十五分钟,是学有所得的四十五分钟。
“传道”是老师的职责之一,杨老师认为“传道”就是要教给学生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到老师,任何人都会联系到四个字“教书育人”。“育人”也就是“传道”,“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最为根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传道”就是要教给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今后无论面对工作还是面对生活,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真诚做事,认真做人。本着这种思想,她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解惑”之时,注重“传之以道”。现在有些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她利用课堂上教授的文学作品、例文等里面的内容讲授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如讲解《论语》时,把书中儒家传统文化的“忠恕”思想、“仁爱”思想、“学而优则仕”等积极入世思想,通过一句句的警句输入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引导他们感悟孔圣人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学好习,做好人。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想要做一位合格的大学教师,首先要有亲和力,不仅有学识,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们虽然身在校园,但他们也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杨老师从老师与朋友的角度帮学生们将来涉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习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时,她引导学生们就此展开讨论,针对当前的就业情况,自己应该做好什么来应对,充分让学生们体味马克思的那句话:“机会倾向于有头脑准备的人。”


杨老师的课堂是有趣的课堂。她利用所学专业,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如《古代姓氏的起源》《古文字与古文化》,有些东西,学生可能去看书,但印象并不深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随时问,老师随时答,引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她给学生们讲姓氏是如何来的,起名字是有讲究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并且在古代叫名字也是有讲究的,直至今天,还有往届的学生让杨老师给他家新出生的小孩子取名字。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让杨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课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好多学生告诉她,最喜欢上的就是她的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杨老师是一位热情的老师,爱分享、爱助人。她曾经担任国学教研室主任,作为《沟通与写作》《国学》的课程负责人,带领一群年轻的老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温馨提示,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她积极探索教学“课程化改革、网络化运行、一体化设计、自主化学习”的综合改革,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带领老师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2019年她与陈爱秋、王芳芳、张玲、苗丽娥等老师共同打造了《幼儿教师口语》线上课程,此课程已经在“智慧树”平台运行,并且在山东省课程联盟上线,获得了潍坊科技学院一流本科课程、潍坊市思政精品课、山东省继续教育精品课程等荣誉。2020年的疫情让线上课程更为火爆,2020年下半年,杨老师担任《沟通与写作》课程团队负责人。她带领王爱萍、苗丽娥、李岩、马健、李英俊、张晴晴、杨曼等老师打造出了《沟通与写作》课程的线上课,录制了近1000分钟视频,写出了十万多字的讲稿,编写了50个教案,制作了50个PPT课件,成功在智慧树平台运行,成为了通识学院本科的核心课程中做得最好的一门课,也是学生颇受益的一门课,并且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以老带新共成长,薪火相传续芳华。在杨老师的影响与帮助下,国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其中,孙淑娟获得了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张晴晴获得了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潍坊科技学院教坛新秀;马健获评寿光市优秀教师、潍坊科技学院“教学改革双十佳”、潍坊科技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书育人“两不误”,教学科研“双丰收”。杨老师热爱教学,又勤于反思,在教学科研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行指委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课题《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山东省社科普及应用研究(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科普研究——以<颜氏家训>为例》,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文化养老研究》、《农圣文化在寿光的传承与发展》,“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资助项目1项,主持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基金项目1项,还有省市级的教改课题共计23项,科研成果多次获评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国内期刊先后发表了《<尔雅犍为文学注>中有无注音问题的考察》《<重刊详校篇海>研究》等论文,并被评为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经担任《国学精粹导读》《大学语文》《文学欣赏与实用写作》《农圣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等教材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工作,其中《国学精粹导读》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但得蜜成甘众口 一身虽苦又何妨

2019年,杨老师担任了教师教育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一到任,便面临选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这一高含金量的省赛。学生如果获得此次大赛的一二等奖,在赛事现场便可签意向书。听此消息,杨老师立刻组建了大赛小组,带领张美玲、范晓霞两位老师,并从幼儿园邀请了两位省级幼教名师,在学院内一轮又一轮选拨优秀的学生,最终确定了三名同学。国庆节假期杨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磨课,陪着她们练钢琴、试讲课、画画儿、唱儿歌、练舞蹈,反复进行课程试讲,面对车轮战碾压下有崩溃情绪的学生,杨老师以饱满的干劲儿,鼓励陪伴她们,永不言弃。备赛两个月,杨老师又亲自带队到鲁东大学参赛,赛前鼓励、赛中思想沟通,一起期待比赛结果,最终三位同学都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两位同学现场就签定了青岛市中区的一所幼儿园,另外一位外省同学,毕业后回老家也发展得很不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杨老师对学生的成功倍感欣慰,更坚定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决心。



杨老师褒有匠心,远离匠气,从教三十年一直用她年轻的心,去引导学生。面临当代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的现实,如何用网络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是她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事。早在2010年她就开设了新浪博客,写了近百万的文字,后来微信社交兴起,又做了“杨扬的小屋2018”公众号,把自己的教学所感所得、学生们课上课下的点点滴滴都收集起来,写了《上课记》系列、《好书共欣赏》系列、《我们办公室的两个好老师》《记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一位自考生的表白》等文章,受到了师生的好评。有的学生给她发微信:“老师,我什么时也进入到你的小屋?”就这样,“杨扬的小屋2018”成了学生们交流的地方,读了哪本书可以来分享,发生了哪些事儿可以来讨论,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来交流,内容异彩纷呈,如万丹丹同学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李芳同学的《我的考研经历》、赵兴悦同学的《勇敢的心——读<乱世佳人>有感》、孙孟钰同学的《我的大学》等等,她的“杨扬的小屋2018”已经成了学生们上网爱逛的地方。



从教三十年来,杨老师与学生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在她脑海里闪回的有初为人师的尴尬与开心;第一次讲公开课赢得的交口称赞;烈日炎炎下骑行50里路做家访;苦练三笔字的付出和收获;带领50名同学在全校大合唱比赛中获第一名的那份喜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杨老师秉持这样的理想信念,力争让学生们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悟、有所得,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杨老师的QQ签名,她坚守憧憬美好未来、努力耕耘当下的教育初心,敢为担当天地阔,实干扬帆破浪行。在教学战线上快乐付出,与学生们一起成长,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宣传部

文字编辑 | 杨奎斗 周伟宏 李翠红

排版 | 董玉臻

责编 | 董玉臻

审核 | 孙克伟

投稿邮箱 | wkyxcb@126.com



校领导深入各二级学院开展“推门听课”

潍坊科技学院迎来2021年秋季学期首批省外返校学生

追梦潍科人 | 潍坊科技学院“梦的种子”团队 让蔬菜产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