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为您推荐
“七一勋章”获得者们背后的故事
今天为您讲述
《黄大发:“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 黄大发在村旁的高速公路大桥下(6月16日 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的中心广场上,一群游客正围着一位老人合影,他就是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很难想象,山后悬崖峭壁上那条绵延近10公里的水渠,竟然是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耄耋老人,带领老乡们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历时36年开凿修建而成。
潺潺渠水,泽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也讲述着一个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立志为大家做好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左手扶着空木桶,右手拿水瓢,中年男子半蹲在地,盯着身旁一眼锅盖大小的水泡子……在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一尊名为“水贵如油”的雕塑,生动复原了当年草王坝村群众的艰辛生活。
长期以来,全村人畜饮水都指望一口泛着黄沙的小水井,地里庄稼则全靠“望天收”。1935年出生的黄大发对母亲最深的记忆,就是站在水缸旁一次次嘱咐自己不要浪费水。
吃百家饭长大,黄大发对乡亲们心怀感恩,渐渐萌生了一个朴素而又坚毅的信念:一定要让大伙儿喝上干净水,吃上白米饭。1958年,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第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为大家做好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经过几番走访调查,他盯上了从邻村流过的一条小河。尽管与水源地相距仅数公里,但两村之间横亘着上千米的高山绝壁。要想让这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进草王坝村,唯一的办法便是开山修渠。
“草王坝的水,就是要拿命去换。只要把水引过来,地里就能种上水稻,我们就能吃上大米饭。”黄大发发动数百位村民,背上钢钎和铁锤,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
“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建设好”
开凿修建这条渠要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转眼20多年过去,草王坝村几乎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村民的日子依然穷苦。
“黄书记,是大米饭好吃,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沙饭好吃?”一次去参加全乡大会,午饭时,有位干部看到黄大发,随口开了句玩笑。这句不经意的戏谑,深深刺痛了这位中年汉子,也激起了他重新修渠引水的斗志。
黄大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技术,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渠。“我要学技术,要争一口气!”1989年,54岁的黄大发被选为水利辅导员,安排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此后3年,黄大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专业水利知识上。
1990年,草王坝村遭遇大旱,腊月还没过完,许多村民已经连杂粮饭都快吃不上了。黄大发再也等不及了,裹着一身单衣,连赶两天的路,徒步走到县里申请给饮水工程立项。“冻得发抖,但劲头十足,满手老茧握着扎得疼。”时至今日,时任遵义县水电局副局长的黄著文,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终于,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草王坝水利工程得到批复了。县、乡政府从当时拮据的财政里划拨了6万元资金和38万斤玉米。按照当时的政策,村民还要投工投劳,并自筹部分资金。算下来,全村得再凑1.3万元。
黄大发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各家各户凑钱,当初费了10多年功夫没干成,一些村民难免质疑、犹豫,他当着大伙儿的面立下誓言,又拿出了100元作表率。乡亲们的热情终于再度被点燃,短短3天,1.3万元如数凑齐。
1992年大年初三,黄大发带着几百人再次上山修渠。没有吊车,他就带头用绳索拴住身体,把自己挂在悬崖上凿石;放炮需要的炸材,他带人步行数十公里到乡镇背回来;鞋磨破了舍不得花钱买,他就穿草鞋上工地,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经他手的钱不下20多万元,没有出一分差错,怪不得全村人都愿意跟着他干。” 76岁的老会计杨春友回忆。
1994年6月1日, 7200米长的主渠终于修通,清凌凌的水流进了草王坝村,大人们手捧清泉,大口大口地畅饮,孩子们沿着沟渠,跟着水流撒丫子跑……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建设好。”黄大发说。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引来活水后,黄大发抓住时机,带领群众彻夜挖土筑田,稻田种植面积从240亩增加到720亩,并且实现旱涝保收,村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同时,黄大发带着大伙儿修通了4公里的通村公路,领着人们肩扛手拉把电线杆架进了村,还勒紧裤腰带集资建了学校……通水、通电、通路,黄大发当年的三大愿望一一变成现实。这些年来,黄大发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今年86岁的黄大发坚持下地干农活,房屋后山上的两亩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黄大发感召下,爱心企业进驻村庄持续开展帮扶行动,帮助村里将“大发渠”打造成热门旅游景点。如今,渠道边上修建了木栈道,村子里也陆续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除了种水稻,黄大发还动员村民种黄桃、柚子,发展养殖业,并且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出售特色农产品。
到2020年底,团结村人均纯收入达1.18万元,每年进村参观学习、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当初那个偏僻的贫困村早已脱贫、旧貌换新颜。
“等明年你们再来,我们村还会大变样呢!”指了指山顶上的高架桥梁,黄大发欣喜地说,到明年,途经村子的高速公路将开通,“到时候团结村到仁怀市只需20分钟,上遵义也不过半小时。游客来这里更方便,老乡们出山的路也不再遥远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西安事变纪念日|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再次发布重要提示
- 喜讯 | 我校学子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
- 计划充足,这一次你不要再错过国家统招了!8月23日8时至18时,单列类(选考外语)补录!欢迎第一志愿填报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
- 2021年SCAC广西征集、河南、云南、四川录取情况查询通知(录取情况实时更新)
- 那一场青春芳华里的“雪”——记郑州七中“博雅教师”赵雪
- “六管齐下,汇聚四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我校召开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暨第二季度意识形态研判工作会议
- 祝贺我校入围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国际战略奖”
- 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之听我讲党史(警官学院 张子源)
- 29岁、30岁、33岁,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
- 《党史故事100讲》第33讲:国共合作 共创大业
- 立夏|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