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87】西迁精神

大学 作者: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2021-09-23 15:05:43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精神内涵

精神内涵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

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的爱国精神。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交大西迁老教授这三句感人至深的话是对交大西迁师生胸怀大局、舍家为国爱国精神的最生动诠释。
  
“西迁精神”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生最美丽。62年前,在古城西安东南角的田野上建起一所著名重点大学,靠的就是一往无前、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越是面对困难和矛盾,越能激发出非凡的力量:西迁的交大师生们一边搞基建一边开展教学和科研;基建科工作人员住在工棚,边设计边施工。
  
“西迁精神”是敬业无私的奉献精神。交大西迁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并成功,“西迁精神”之所以能够感染无数人,“密码”就在于:在交大西迁师生的内心深处,始终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敬业无私、奉献青春年华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热工先驱陈大燮作为迁校带头人之一,舍弃了大上海的优越生活环境和在上海的房产,义无反顾偕夫人一起,首批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
  
“西迁精神”是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1959年,交大迁校不久就参与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的全部设计和制造工作;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笔图形显示器;1978年,唐照千教授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涡流式测振仪;2000年,研制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并发表重要讲话






精神介绍


交大西迁史


►195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建设大西北的战略,决定交通大学主体从上海内迁西安。

►1956年6月2日,西迁的先遣队伍出发,8月10日第一批西迁师生员工和家属从上海徐家汇踏上西去的专列。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从上海黄浦江畔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

►1957年,交大主体部分迁至西安。

►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别独立设校。





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约3000名学生义无反顾踏上西迁征途。


1956年8月10日,上海徐家汇火车站。刚刚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国光打包好行李,处理好房产,带着妻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往西安的列车。他手里的车票上印着一行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西迁后的交通大学校园一景(资料照片)


西迁之时,老校长彭康已步入天命之年。他说:“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考虑我们学校的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来考虑。”彭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庄严承诺:“要在西北扎下根来,愿尽毕生之力办好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新华社发)


60多年时光荏苒,这场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大规模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西迁精神不仅激励着西迁的交大人,也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当代年轻人。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西迁精神,跨越时空。当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西迁故事。


01

  1896年,南洋公学在上海创办。到上海解放前,以南洋公学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交通大学已经成为拥有理、工、管理三个学院的全国著名大学。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大学


02

  1952年,经过院系调整,交大成为一所以机、电、船为主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为了改变高校过多集中于沿海的局面,满足建设西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上当时国际关系趋紧,195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将交大从上海迁至西安的决定。上图为1955年5月26日,交大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向全校传达迁校决定并进行思想动员;下图为彭康与老教授们在西安城郊勘察新校址



03

  在西安城郊皇甫选定新校址后,华东建设工程设计院组成设计组,从上海前往西安进行现场设计。1955年10月,西安新校址破土动工,至1956年暑假,10万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完成,确保了第一批迁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需要。图为抵达西安新校区的交大学生从竣工的教学楼前走过



04

  当时的新校址处在田野之中,晴天路扬灰,雨天水和泥。交大的师生员工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迁往西安,建设大西北。图为1956年交大师生在进行设备装箱


05

  1956年7月20日,首批教职工和家属迁往西安。8月10日,1000多名师生员工和家属在上海徐家汇乘坐专列迁往西安。到9月上旬,交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已约6000人抵达西安。图为当时上海校园中欢送师生员工西迁的场景以及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特制“乘车证”


06

  党中央、国务院、高教部都非常关心交大西迁,周恩来曾亲自过问。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中央决定交大分设两地,实行统一管理。195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为1957年9月5日,周恩来致函高教部部长杨秀峰,通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两地的新方案



精神解读


08:47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传承“西迁精神”,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中砥砺爱国、奉献、奋斗的坚韧信念,在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不懈斗争中锻造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西迁精神”的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西迁,是听党指挥、服从安排的生动体现。“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党中央一声令下,交大党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当时的西安“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条件十分艰苦,但是老一辈的交大人没有怨言也没有懈怠,他们把党的要求、学校命运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坚决服从和执行组织的决定,“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2017年,15位西迁教授们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听党指挥跟党走,几代交大人砥砺奋斗的精神内涵,就是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这正是“西迁精神”的精髓所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知识分子要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要把“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结合起来,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要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忠诚践行者,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扎实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弘扬“西迁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学西迁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学在60余年风雨兼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书写了开发、建设、崛起、奋进的辉煌篇章,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迁伟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我们要根据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历史使命和发展愿景,挖掘“西迁精神”新内涵,培育“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时代精神高度挖掘“西迁精神”的新内涵,使其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契合,通过综合教育改革,把“西迁精神”融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职责,以此涵养和滋润育人工作,激活教书育人体制机制,盘活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创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化作精神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创造智慧与发展动力,就能撑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宏伟大厦,使其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卓越贡献。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坚守自我、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激情、冲动、韧性与从容。“西迁精神”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新星,蕴涵着交大西迁人的价值自觉——胸怀大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靠劳动和创造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创造出不平凡的人间奇迹,这种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尖锐,风险也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越是艰难困苦,越能激发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西迁精神”中蕴藏的精神宝藏,从中汲取思想智慧与文化力量,自觉把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嵌入我们的头脑中,转化为从国家和世界大局思考谋划问题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就能攻坚克难。坚定文化自信,在迎接挑战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就会获得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新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功绩。


精神意义

 

(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22日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


来源 / 网    络

责编 / 赵治国

编辑 / 程一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办公室新媒体管理中心

微信号:SXGJSW

投稿邮箱:5691389@163.com

联系我们:程一芳(微信号chenyifan88),卫婷(微信号diedaodemogu)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