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你身边的学术类社团,让你兴趣与学术两不误!①
日月光华流转,金秋丹桂飘香,
复旦大学迎来了2021级新同学。
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
怀揣着无限希冀与热望,
踏入复旦校门,跻身百年星空。
复旦大学社团文化丰富多彩,
致力于打造复旦学子的“第二课堂”。
学术类社团将
学术科研与兴趣爱好有机结合。
本期推荐的学术类社团有:
天文协会、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青年照明协会
后续,也将陆续推出更多的优秀学术类社团,
期待新同学在社团活动中,
找到兴趣,施展才华!
天文协会——
漫天星辰愿作你最深沉的寄托
星海璀璨熠耀,宇宙浩瀚无垠,每每仰望,总是能触动古今之人无尽的神思遐想,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上下求索的天文人。怀着对宇宙星河最纯粹最赤诚的热爱与向往,出于对天文领域科研知识的探索与渴望,天文协会的553名成员们如繁星般相遇,汇聚彼此的光芒,星河流淌二十载,照亮了更为广阔的苍穹。
▲
天文协会摄影作品《百年光华》
路边天文是天文协会的标志性活动之一,具有无法比拟的日常性与容纳性。每一个晴朗的星夜都可以在光草东侧进行观测,欢迎每一位同学前来参与,已成为天文爱好者们最为便捷的交流平台。现任天文协会会长、19级德语系的沈凡力同学回忆起初次光草观星的情景,依然觉得微凉的惬意盛满了心旁。当时的她既期待又紧张,渐渐因协会讲解同学的娓娓讲述而入迷,天文知识伴着虫鸣声声入耳,而身旁一双双专注的眼眸,在微暗的环境里闪着熠熠星光。
▲
光草观星
“在我的理解中,天协是一个理想、包容而又纯粹的组织。它既可以容纳专业能力爆表的‘大佬’,也接受所有怀着热爱的‘小白’,它更像是搭建在天文爱好者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不管是谁都能在天协有不同的收获。”
沈凡力幼时便被星空美景吸引,上小学时购买了天文望远镜,却为艰难组装之后无法充分利用而遗憾。年岁渐长,她愈发想要探索唯美星空背后的天文知识,在初入复旦的社团招新时毫不犹豫地直奔天文协会而去。两年间,她不断扩充自己的寻星、认星、讲星能力,学习深空观测与摄影,组织策划了各类活动,为自己的热爱不懈努力。在天文协会,像她这样并非天文专业的学生数不胜数,社团仿佛是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使他们视野更为广阔,体验更加多彩。
天文协会所有活动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外出观测,协会合作的观测基地如崇明岛、南汇嘴观海公园等,拥有优渥的星空条件与专业先进的设备,每一次外出观测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带给天文爱好者们触及灵魂的震撼与感动。
▲
2021年5月崇明观测
因热爱而努力,因努力而收获。天文协会荣获“2020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上海天文社团一等奖”、多次荣获校五星级社团。协会的流星雨观测记录曾多次被国际流星组织(IMO)、NASA采用,成员摄影作品曾在格林尼治摄影大赛等国际赛事中获奖。此外,天文协会还在每年四至五月举办全国高校天文摄影大赛,邀请专业评委点评,为天文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
天协成员星空摄影作品
天文协会自创办以来坚持“普及天文知识,探索宇宙自然”的宗旨,推动校内外天文科普工作的开展,积极助力国家科普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校园天文科普,天文协会组织面向全校的科普讲座teatime,并不定期邀请教授、资深天文爱好者等权威专家讲解当下热门的天文话题。两种讲座涉及主题和覆盖知识面广泛,适合各类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天文协会还推出了面向核心成员的进阶培训workshop,鼓励关于天文发展近况的讨论交流,以及观测、摄影经验的分享。
▲
科普天文知识
中英文双语天文杂志《观象》是天文协会的社刊,通常每个寒暑假各出一期,至今已出版十四期,是天协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刊每期围绕一个天文主题展开,由协会学术部成员执笔创作,用流畅通俗的语言将繁杂的天文知识展现给读者,科普性与可读性兼备。《观象》是天协初心的缩影,关于科学认识,关于天文普及,关于一代代天协人的热血和思考。沈凡力也将自身德语专业的特长发挥在翻译板块中,力求严谨翻译科普文章或新闻报道,获得了一定的学术自信。
▲
社刊《观象》
天文协会同时致力于校外天文科普,举办“天问计划”公益科普夏令营,旨在为教育资源稍为欠缺地区的孩子们点亮求知探索的光。夏令营课程以“天文”为核心,辅以人文、实用性的课程。
▲
天协成员教孩子们使用天文望远镜
2020年暑期,首届公益科普夏令营在江西省上饶市的横峰县葛源镇举办,那里的星空质量良好,是国内第五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天协社员们担任老师,为36名孩子策划课程、实际教学,共赴一场星光之旅,播撒梦想的种子。
▲
“天问计划”公益科普夏令营合影
天协的指导老师郝兆宽评价道:“这些活动和杂志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不但能够惠及他人,而且我想参与这些组织活动和办杂志的同学,自己在学术上以及各种组织能力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术特别是天文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复旦大学天文协会也迎来了20岁生日。许宁生校长给天文协会全体同学回信祝贺,赞扬协会立足复旦、扎根中国、心怀寰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的讲话,使协会成员备受鼓舞。
▲
许宁生校长回信天文协会并与社团骨干合影
为助推天文科普、弘扬复旦文化、彰显爱国责任,天文协会未来会积极将学术资源输向偏远地区,在地方建立实践基地,举办天文公益科普夏令营等多种创新形式的活动;开创政府社团合作新模式,积极与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馆、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等单位展开合作,共同推进天文科普工作的开展。
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
用最强大脑去解码大脑的密钥
当你在阅读文章,思考字句的含义,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画面,这一系列看似寻常的过程全都归功于大脑的飞速运转,而你是否也会运用大脑来思考大脑本身的奥秘呢?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脑科学便是一门揭示大脑奥秘的学科,致力于探索生命科学研究的“终极疆域”,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今国际科技前沿热点。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类脑研究院)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脑科学与类脑前沿交叉研究机构之一,下设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复旦张江国际脑库(ZIB),是上海市脑与类脑市级重大专项支持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依托于顶尖脑科学研究平台,2021年初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正式创办,19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陶锃担任社长。
谈及协会的创办缘由,陶锃说类脑研究院的研究员与研究生们希望能构建一个与本科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向他们科普脑科学知识,而陶锃一直对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兴趣强烈,也与自身专业相关,于是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创办社团的任务。
▲
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招新现场
陶锃说:“初入校园的同学们,对于前沿的学术知识,可能缺少了解的门路与途径。社团可以给本科生提供机会,让大家有机会去接触到相关内容,让脑科学有更广的普及面,这是社团创立的初衷。”
受到学校对学术类社团的大力支持,依托于实力雄厚的类脑研究院与张江国际脑库,由脑影像及行为遗传学方面的青年研究员贾天野担任指导教师,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的创办过程十分顺利。短短一学期,社团已吸纳了70多位对脑科学兴趣强烈的同学,以理工科与医学类专业的同学为主,也不乏人文社科类同学,让陶锃等为协会作出筚路蓝缕之功的师生颇觉欣慰,也反映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力。
▲
协会负责人为感兴趣的成员讲解
复旦大学科研机构综合党委赵玮杰副书记指出:“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是国内第一个依托重大科学项目成立的学生社团,是类脑研究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诚挚欢迎全校各院系本科生参加这个社团的活动,在科学家的带领下亲身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树立融合创新、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勇攀科学高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2021年4月27日,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举办第一次社团活动,参观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水平设备、亚洲规模最大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
协会成员参观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在影像中心设备工程师范向华与物理工程师王前锋的带领下,社团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大鼠扫描的11.7T高场小动物磁共振系统、3T与7T的人脑扫描核磁共振系统以及心脏血管的扫描核磁共振系统,为高精尖设备而震撼。
▲
7T扫描的人脑影像图
▲
11.7T扫描影像图
▲
亚洲首台Terra 7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
▲
操作核磁共振系统
聆听工程师的讲解后,同学们与其交流学术问题,获得了前沿技术的新知识、新理论,充分认识到技术发展对于类脑研究的重要性。社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观脑影像中心,了解更多的类脑研究前沿知识。
▲
成员观摩学习脑科学设备
组织讲座与举办讨论会也是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搭建领域前沿学术与同学之间桥梁的重要方式。学术讲座主要邀请类脑研究院的老师主讲,一类面向广大普通同学,作为兴趣类、科普类的讲座;另一类则是前沿的学术讲座,相对深奥,但也欢迎旁听。
▲
冯建峰院长《生物大脑VS人工智能》专题讲座
此外,后续协会将向类脑研究院的老师申请,让成员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升学术素养,锻炼实操能力。陶锃说:“希望新学期能够有更多的同学加入社团,作为兴趣拓展,掌握跨学科知识,探索大脑的宇宙。接下来我也将为社团整体的凝聚力提升,社团未来发展作出努力!”
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类社团新星,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将坚持创办初衷,致力于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学术活动交流及参观,着眼于科学技术前沿探索、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作用。
正如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谢小华所言:“大科学装置和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催生学科交叉和融合,是现代大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利器。张江国际脑库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脑成像设备,集聚世界顶尖的学术大师。期待年轻的你们,没有学科桎梏,没有知识偏见,没有思维藩篱,面向前沿科学的星辰大海,与大师肩并肩,用最强大脑去解码大脑的密钥。”
青年照明协会——
电路跃动着微光莹莹
爱心灯、收音机、电子时钟……这些工艺品或许曾是你送出或收获的礼物,伴你度过漫长岁月。而青年照明协会却让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围坐桌前,亲自动手焊接电路,发挥各自的心灵手巧,让一个个小元件精妙组合,成为他们眼底心上跃动着的光芒。
▲
青年照明协会开展焊接兴趣活动
现社长、2018级微电子学院秦昊祺同学在大一初入复旦大学时,便听闻学校的社团文化十分丰富。在百团大战前仔细翻阅各大社团宣传册之后,秦昊祺对主要活动为电子制作的青年照明协会最为青睐,既能满足他高中时便热爱动手制作的兴趣,也与微电子专业对口。百团大战当天,青年照明协会摊位上精美有趣的电子制作,以及功能多样的单片机深深吸引了秦昊祺,他与协会三年的缘分就此开始。
每月一次的焊接电路是青年照明协会的固定活动,初入协会的秦昊祺对电子制作了解尚浅,但在技术指导小老师的悉心讲解、手把手教学之下,熟练地对元件进行区分并逐一焊接,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从零到一、成功创作的成就感。越来越多的DIY作品装饰了寝室的书架和床头柜,对电路知识、焊接技能掌握得愈发熟练,秦昊祺笑称自己以后可以接替老爸“家电维修工”的职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焊接活动成果
青年照明协会力求保证参与者的活动体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平台。协会组织部成员、下一任社长、2020级张馨文同学说:“很多人看到我们的活动就会担心自己不会做,做不好。我一开始也有这种顾虑,但当我参加了第一次活动,我就知道,我的顾虑是多余的。社团会有成员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焊接,如何制作。文科的同学也完全可以做好!”
▲
焊接活动的“沉浸式体验”
焊接活动中难免出现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的情况,可能造成成品的瑕疵,青年照明协会的讲解者肩负着排查、解决问题的重任,管理层成员也带着新人一步步观察现场教学,在纠错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协会组织部部长、2018级蒋侃亨同学说:“在青照的活动筹备时,我们组织各部门合理分工,以确保从活动宣传、材料购备到现场指导以及成果分享的过程中,部员们能密切沟通、倾力协助。利用学习闲暇之时,能为同学们服务是荣幸之至,活动结束时同学们的喜悦与感谢,也无疑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
青年照明协会成员与焊接成果合影
针对有兴趣学习电子电路的同学,社团还开设了进阶的单片机学习班,向同学教授常用模拟、数字电路以及单片机语言等知识。秦昊祺大一时便参加过社团举办的一次单片机教学活动,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参与活动的同学大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多步骤都不得不由负责教学的学长代为完成,也缺乏后期的深入指导。此后他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办法系统地对社员进行单片机的教学,从而让那些“有志之士”在社团中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
单片机
在2020学年的春季学期,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工组长、分团委书记、指导老师高丽梅沟通后,时任社长的秦昊祺决定在社团的管理层人员中进行单片机学习班的试点,主要形式为参与者观看线上教学视频的同时,在线下对手中的单片机进行同样的操作;遇到问题时,大家一同讨论,一同解决。学习班举办过几次后,得到了参与者们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遇到难题而原地打转,大家都可以在讨论中共同进步。
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普与科研相结合,单片机学习班的规模日渐壮大,形式日趋创新,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也愈发高涨。通过研究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实用效果,学习一些单片机上的简单编程,实现相应的功能,社员对电子系统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
▲
单片机学习班
成立于2000年的青年照明协会已经历了21年的发展,未来将充分结合社团自身特色,积极与其他组织共同承办活动。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学生会、腾飞书院自管会等学生平台,扩大社团面向学生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接触到社团的活动,学习到更多的焊接、单片机等方面的知识,尽情徜徉于这片发挥才能、挥洒创意的天地!
对天文、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电子电路领域的浓厚兴趣使天文协会、张江国际脑库学生协会、青年照明协会的同学们相遇,在学术类社团中蕴含着复旦学子的学术科研热忱、公益科普热心,令复旦百年星光的更为璀璨。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胡慧中
图 片
由各社团提供
责 编
汪祯仪
编 辑
曹盈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