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凡:从本科开始,就要做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2215条推送
第十八届毕业生论坛嘉宾 陈亦凡
“像一个新入武行的刀客,醉心于手起刀落的斩获”,在电信学院陈亦凡的眼中,实验室就是他的“江湖”。
在本科四年里,陈亦凡先后参加数字微镜型畜禽肉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研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手持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产地研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一篇;长期主持实验室研讨会,在校内的学术会议上做过多次口头报告;获得专业三等奖学金、创业基金优秀项目奖等多种奖项。
从刚入学的迷茫到后来的坚定,陈亦凡在科研这条路上脚踏实地、步履不停,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江湖故事。
初定目标,“积跬步,致千里”
新生入校,迷茫是常态。陈亦凡在尝试过许多活动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科研。陈亦凡坦言,大学四年可以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是“很有魅力的事情”。
"没有基础知识就像练武之人没有内功,难成大器。"陈亦凡如是说。因此,他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一直坚持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一边打仗一边练兵”。
对于陈亦凡来说,没有看完相关的书就去动手做实验是常事。他喜欢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根据所遇到的问题去查书、查论文,巩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不断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边打仗一边练兵”的学习模式,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每件事情都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绩点并不突出的陈亦凡,选择扬长避短,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动手实践与研究中。“不局限于课本并不意味着脱离课本,实验还是要尽量向理论靠拢。”理论与实践的交织,是陈亦凡提升科研水平的“秘诀”。
潜心科研,“学无涯,苦作乐”
陈亦凡第一次参加的科研项目,是关于数字微型畜禽肉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研制项目,该项目旨在使肉质检测的过程简便化,方便农民的日常使用。他担任了项目助理一职,负责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把输入进来的数据转化成结果。万事开头难,在接受采访时,陈亦凡轻描淡写地描述了期间的“痛苦”。这个项目持续了大约两年,陈亦凡花了一年时间用来做实验采集数据,半年时间用来组写论文并修改。项目后期,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EI论文。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发现近红外光谱是一项非常奇妙的技术,可以解决非常多的实际问题。从此,他专心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研究,主持进行的手持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和运用近红外光谱来研究产地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本科基金会的支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做研究不只有收获成果时的热泪盈眶,更多的是过程中的辛苦与坚持。他与团队成员们花费大量心血进行一个研究,在快要完成时才发现国外已经有人做过。
在给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时,陈亦凡总是十分兴奋,眼睛里有光芒和热爱。他把自己的收获总结成三点:一、构建了自己一套研究的方法论,所撰写的论文在相关的研究领域算得上是前沿研究成果;二,提高了自己的压力的阈值;三、找到了一个有意义的、值得自己为之努力的研究方向。
出国读博,“有心人,天不负”
陈亦凡也曾认真思考过未来的道路。直接就业或是先按部就班地读研究生是他身边绝大多数同学的常规选择。他考虑到,人的大脑在32岁之前会达到智慧的高峰,他想把这段最宝贵的时光献给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
国内国外教学模式与师生模式大相径庭,陈亦凡想知道哪一种更适合自己。这把出国读博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
大学四年的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成果给了他勇气和自信。陈亦凡建议,如果想像他一样,申请直接读博士并且免学费的学校,就必须展现出能让“对方甘心出钱请你过去做研究”的实力。自荐信里除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要表达出和导师一起合作的态度。类似“我在这个领域有一些小小的成绩,积累了些经验,你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觉得咱们两个合作,在这个领域里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这种主题,而不是一味谦虚地表示自己作为一个追随者,非常希望加入老师的团队里学习的意愿。
没考雅思托福、绩点不够突出是陈亦凡的劣势,但他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科研经历较为丰富,与他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十分契合,最终成功直博全球排名前一百的百年老校——诺丁汉大学。
《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陈亦凡看来,杨春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师长,“他不仅传授我知识,他对于科研的坚持和热情同样感染了我。当我对未来困惑不已时,他还为我指点迷津。杨老师就是激励我勇攀高峰的路标”。
跟着杨春勇老师在实验室学习的三年是辛苦和充满挑战的,但科研项目和比赛的一次次磨练,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并且有信心面对今后的任何困难。“我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如果不是杨老师这一路上的谆谆教诲,我是绝无可能成长为如今的自己,看到现在所看到的风景”,陈亦凡动情地说。
出国读博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与困难。陈亦凡难免担忧,甚至会有很多负面的猜想。比如读博期间付出很多但没有期待中的收获、人生进度比同龄人落后了一大截、远离家人朋友的孤独情绪无法排解等等。但电信院领导和老师们的鼓励,让他最终坚定了信念。
因为曾经的付出,因为敢想敢做的拼搏,更是因为梦想,陈亦凡即将在诺丁汉大学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活,继续在雷达应用这个领域发力。从本科生到博士,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永不停歇的步伐。
想要了解更多民大故事,欢迎加入
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记者团交流群
814996217
我们期待与你一起开启美好的民大生活
拿到多所985高校offer、保研至国防科大......这位民大人在主动选择中成就自己!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 | 陈亦凡
文字来源 | 文彬琪 胡杰
编辑排版 | 蔡姝婷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