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红色党史故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第五十六讲)

大学 作者:海南大学 2021-10-07 22:01:40

第五专题

历史性变革: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

第五十六讲

万隆会议

第五专题主讲教师简介

秦晓华,女,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

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厅课题等纵向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厅规划课题6项;著(含参编参著)有《海南特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比较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研究》3部;在《思想教育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海南省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一百个党史故事之五十六: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参与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齐聚一堂,召开了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召开,有29个亚非国家参会。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经过充分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12月底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这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琼崖红驹

编辑丨陈越梵

投稿邮箱丨hndxwx@hainanu.edu.cn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