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的健康!走近我校“骨健康服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领衔的“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科研、临床带教、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团队的每个成员时刻坚持以黄大年同志精神作为引领,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以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发展为方向,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健康中国战略为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青年学子的“引航人”。
一
大道岐黄、薪火相传、以身为范
该团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老中青三代教师和医务人员组成。团队指导老师、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为团队的人才培养倾注毕生心血,他深深感到,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不仅是他的团队、研究所的紧迫需要,更是中医药事业,乃至国家战略的需求。他长期探索研究生和师承教育、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至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探索出“引路、铺路、养路”的为师之道,善于做伯乐,甘于做人梯,勇于做基石。
● 施杞教授在医院病区开展教学查房
“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负责人王拥军教授是施杞教授众多优秀弟子中的代表,他在2005年3月完成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分子骨科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谢绝指导教授的善意挽留,毅然回到施杞教授领导的脊柱病研究所。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指导原则,培养带领起一支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创新团队。王拥军教授本人也先后成为国家杰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师徒二人在2007年共同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携手上台领奖成为上海中医药界的一段佳话。此后,他们把奖金二万元全部资助了本校贫困的本科学生,并号召所在的党支部成立帮困基金,先后筹措20多万元经费,长期帮助本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成立帮困小组,自愿担任组长,长期对“帮困生”专业辅导、政治关心。目前,所帮困的孙悦礼同学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并已经从本科攻读到博士研究生,并公派到美国纽约大学进修学习,毕业后也继续投身到“骨健康服务”大团队之中,将所学所得反哺社会。
在施杞教授和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提倡“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自尊的品德、自强的精神、自为的能力”人格培养为基本,以“对党和祖国要忠情、对人民要热情、对事业有感情、对集体有友情、对家庭有温情、对生活有激情”的“六情”教育为导向,以“六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建立了“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传承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团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在本科生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红色育人资源,打造“骨健康服务”、“社区健康服务”、“康复作业治疗学”、“运动医学”等一系列课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示范课程,在过程中进一步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史传道”的践行者。
近20年来,团队先后培养出一大批既秉承中医传统理念、也熟稔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人才,其中硕士、博士生230多名,指导博士后21名,学术继承人39名,并先后选派20名博士到国外名校做访问学者。团队已成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上海高校第一批创新团队等。
二
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勇攀高峰
团队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对接“慢性病防治”国家战略,针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弘扬“中医骨伤学科”特色和优势,创新发展了“慢性筋骨病学”,并建立了“中医骨内科学”,带动了中医骨伤学科跨越式发展。
● 团队负责人王拥军在实验室带教
“慢性筋骨病”具有“三高一大”特征(患病率高、手术率高、复发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防治“慢性筋骨病”更加迫切,也是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在防治脊柱筋骨病(颈腰椎疾病)的研究方面,施杞教授带领团队,运用“调和法”和“调衡法”,创制出中药新药“芪麝丸”,同时采用“整颈三步九法”和“施氏十二字养生功”,不仅改善了患者疼痛麻木、活动障碍,还减轻了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发挥了传统中医康复防治颈椎病的特色和优势。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防治骨关节筋骨病(骨代谢疾病、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中,通过“证病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以“肾阳虚”和“肾阴虚”为主要证候,并建立了“证病结合,分型论治”POP的临床规范化方案和综合评价体系,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指导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指南制定。建立了“肾骨系统基因调控网络”,揭示了“骨代谢动态调控规律”的新机制。发现了温肾阳颗粒、滋肾阴颗粒都具有“双重调节骨代谢平衡”的作用,阐明了补肾中药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形成了“调和肾阴、肾阳法”防治POP的整体观思想。该项研究成果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团队创新性提出“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概念,进一步证明“肾精亏虚型慢性病”共同致病机制为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NEIC)系统功能失调,干细胞微环境及细胞信号通路紊乱。该项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团队深刻认识到,用现代科技理念赋能传统医学,是中医药突破发展瓶颈的端口。有效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成果,结合中医传统思维,勇于创新,才能让中医药更好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三
人民至上,精准扶贫,服务健康
团队立足于“骨健康服务”宗旨,坚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以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现代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为目标,弘扬中医骨伤及康复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创新发展了“骨健康服务”体系。团队形成了“内调气血脏腑,外调筋骨失衡”的防治原则,建立了“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保健”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创立了“十二字养生功”、“筋骨平衡操”等富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系列技术,开发出13种“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案,并通过“骨健康服务直通车”、“中医医疗联合体”、“名中医下社区”等方式推广应用。
● 骨健康服务直通车进社区
研究成果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患者前来就诊,已经在2600余家医院和社区推广应用,免费赠送38000张“十二字养生功”、“筋骨平衡操”等健康资料的光盘,为居民免费检测骨密度,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骨代谢四项指标,化验钙磷代谢、肌酐和血镁十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已有300多万人次接受了骨健康服务,从而系统、科学、有效地预防了骨疾病。
● 团队与赣南革命老区签约建设“健康精准扶贫”基地
团队成员还长期深耕在江西、湖南等革命老区和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开展“中医药健康精准扶贫”服务,惠及3000多万慢性病患者。赣南老区革命根据地“健康精准扶贫”基地项目是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健康团队对口支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建设的健康扶贫项目,南康区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传承地区之一。2019年8月双方签署协议,正式启动基地项目,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健康团队赣州工作站,并建立健康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南康区自然人群健康监控和重大慢性病预防为目的的30万人群队列研究项目,指导南康区大健康事业的建设。
团队与当地医院结对子,深入中医科、骨伤科、老年科、康复科等科室开展全面医疗健康指导工作,授人以渔,并积极传授专病专科技术知识。迄今为止,团队开展了教学查房、门诊坐诊、手术指导以及全区大健康与治未病等各类讲座60多次,开展中医药技术进社区服务30多场,健康管理2万余名患者,培养博士后及收徒16名,大大提升了南康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团队成员还长期在当地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服务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患者数千名,每次活动患者都络绎不绝,提高了老区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团队成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制作并推出其编创的“健身气功养肺方”、“肺康复坐位训练”和“肺康复卧位训练”三套“运动处方”的教学视频。参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患者诊治联合会诊,并将该“运动处方”用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15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及随访和康复指导,用于雷神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指导,获得患者广泛好评。“健身气功养肺方”还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网易等平台及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和转载,为疫情期间大众居家运动抗疫防疫提供了科学普及指导。
团队成员还指导学生以公益服务为载体,弘扬志愿精神,倡导互助奉献,组建“岐黄轩”中医药文化科普志愿服务队,服务队进中小学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19上海高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迄今为止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参与志愿者400余人次,服务对象达150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0多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00小时以上。教师团队还指导学生知行合一,投身科创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今年教师节,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精神,并纷纷表示今后仍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以黄大年式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善于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注重双向转化,不断推动中医药人才高水平培养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 “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合影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教”以共进 “研”以致远——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理工学院数学学科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会
- "学思践悟,铸魂育人"\n2021年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程\n——主题班会竞赛
- “德尔塔”毒株预防指南
- 今天,让我们这样刷屏!
- 党史专栏 | 党史百年·重要论述
- 红色印记 | 我的入党故事:张利雯
- 品味 · 党史 | 改革开放篇:思想解放 历史转折
- 党史故事我来讲 | 农奴喜当家,翻身做主人——西藏民主改革
- 夏日炎炎“充电”忙 合肥“新”风送清凉
- “青春心向党 职教展风采”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
- 市经贸校组织召开2021年高考工作协调会
- 深化战略合作 助力长春振兴——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长春市市长张志军调研红旗学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