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榜样--踏平坎坷成大道——记科学家刘永坦
当白发苍苍的他登台领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刘永坦——这个名字才广为人知。
2020年8月,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
这一生,他只专注于一种国之重器——新体制雷达的研究。“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85岁的刘永坦说。
刘永坦在家中看书(2018年12月25日摄)
1936年,刘永坦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作为预备师资被派往清华大学进修两年。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挑起了教学科研两摊任务。
1965年,刘永坦主持并提出了国家“单脉冲延迟接收机”研制的总体设计方案,只可惜,“文革”打断了这项科研任务,这个醉心于科研的青年插队落户到当时的黑龙江省五常县。
插队的经历,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腰病,却也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此后无论顺境逆境、时代变迁,他对科学的求索不变,少时的报国之志不改。
1979年6月,刘永坦登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他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公派出访的学者。
那时,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伯明翰大学的雷达技术实验室,中国学生大多做的是科研辅助工作。
“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刘永坦心里不服,他铆足了劲,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日夜。
他的导师曾三次挽留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其科研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出色”。
“跟你同期来的中国学生,有的已经同意留在英国了。”最后一次,面对导师的劝说,刘永坦依旧淡淡一笑,微微颔首:“再次感谢您,人各有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在他的设计推动下,“21世纪的雷达”将在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大显身手,造福于民。
“一项任务完成了,就要开始下一项,只有研制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才能给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他说。
刘永坦(右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室钻研雷达技术(2018年12月25日摄)
40年前,他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更好走的路”:沿着西方既有路线做更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或者直接“下海”赚钱。
可是,他甘坐“冷板凳”,多少单位高薪聘请,都被他一一谢绝。即使在1991年和2015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他依然低调无名地奋斗在一线。
去年8月,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助力学校培养人才。
今年9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本科“永坦班”迎来第一批“00后”新生,这是他寄予厚望的后辈……
刘永坦却并不在意这些盛誉。“我们那代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只想为国家做点事,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一辈子一件事,刘院士始终燃着一把火。”
统筹:赵丽
责任编辑:卢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潮汐车道可以掉头吗
- 邀请函丨数字技能人才分岗培养云论坛诚邀您参与
- 重庆面试通知丨三亚航院2022年空中乘务和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重庆招生面试通知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深入基础部听新专业教师授课
- 学院党委书记为青年学子讲开学第一课
- 一张图看懂戴口罩有多重要!
- 正行润德 融合育人——成都西川中学班主任工作室小课题研究初探
- 毕业MV 丨 在《青春》中《遇见》
- 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一讲 崭新命题 中国特色
- 山传时间 | 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山传师生热议山西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走进高校
- 【办实事】我校教师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专题讲座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暨“团结就是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