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廉音】第25期 | 匾额中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本栏目由学院纪委、图书馆、纪检监察室、
宣传统战部、语委办、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送
生机廉音
匾额中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作者:丁婷
来源:《文物天地》2021年第1期
一
廉匾中的廉吏
每一块“廉匾”的背后都是一个公正廉明、清风两袖的故事。“廉匾”按性质分有皇帝亲自题写的“皇家廉匾”,用于赏赐清官廉吏或悬挂在皇宫中自省;第二种是家族匾,家族中几代为官并都很清廉,或是有一人为官,但因政绩斐然,受全社会公认,也可以代表自己的家族受匾;第三种是由清官廉吏为百姓题写的匾额。
图一 正大光明匾额 故宫博物院乾清宫
现存的“皇家廉匾”数清代康雍乾三代最多,其原因与这三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分不开。清代统治者善于总结前朝的教训,认为朝廷的腐败是国家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比较重视政治吏风、严明纪律,也涌现出很多清官廉吏,名垂青史。故宫内的昭仁殿西室北向悬挂着乾隆皇帝题“慎俭德”匾,“俭德”二字源于《尚书·太甲上》:“伊尹作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节俭的品德。这方匾是乾隆重视节约的品德,皇帝倡导俭朴,社会上就容易形成风气。乾清宫的西庑是清代政务文书周转的批本处,此处有康熙皇帝题的“慎几微”匾,意思是要谨慎检点萌芽中微小杂念、严格律己、防微杜渐。故宫内的这些廉匾供皇帝观看、欣赏以及自警。
图二 康熙帝御笔匾额
图三 包孝肃公祠堂匾
图四 “明镜高悬”匾额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进入清朝后,于成龙继续致力于应举。顺治四年(1647)至顺治八年(1651),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4年,但顺治八年(1651)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35岁。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初入仕途的于成龙最先在广西罗城当县令,仅三年时间就将这个乱城治理,“是金子总会发光”,从此之后,于成龙开始大展他的政治才能,并屡次得到提拔,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立大功。于成龙为官期间整顿吏治、重视教育和科举公正、办案公正严明。
图五 于成龙亲书“相国神仙”匾额
陕西留坝县张良庙的大殿上悬挂着于成龙亲书“相国神仙”的四字匾额(图五),匾长2.26、宽1.06米,木匾四周绘有祥云彩绘图案。匾的右侧题有:“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部河道提督军务加六级特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又加四级于成龙敬书”,左侧为“康熙三十八年岁次乙卯仲夏月谷日”。
图六 康熙御赐“高行清粹”匾额
康熙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于成龙的“高行清粹”匾(图六)。“高行”一词源于《管子·法法》:“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高行清粹”是康熙对于成龙高尚品行的一种肯定。并且,康熙皇帝认为于成龙完全符合《周礼》中考察官吏的“六廉”标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于成龙不仅廉洁,还能善待百姓、推行政令、谨慎勤政、公正执法、严格守法、明辨是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兰考历史上出现过一位杰出人物——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张伯行自幼聪敏好学,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张伯行为官二十余载,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也不带家眷赴任。张伯行做江苏按察使,坚决反对向上司送礼,同时也不会收取别人向他馈送的礼金,并作《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段话用八个“一”表达了作者慎独、慎初、慎微的思想,体现了张伯行的高风亮节。
张伯行的清廉之风传到康熙皇帝那里,康熙南巡到江南时召见了张伯行,提拔他为福建巡抚并亲赐“廉惠宣猷”匾。“廉惠宣猷”表达了康熙对张伯行清正廉洁、惠及百姓的做法很认可,也想让天下人都知道张伯行的功绩。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出两件清代状元王杰的文物,一件是书法对联,一件是题诗石璧。王杰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状元,陕西韩城庙后村人,历任内阁学士、会试主考、学政、各部侍郎、军机大臣等,为嘉庆时期的首辅。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尤其在对抗和珅时更是表现了刚正不阿的精神,最终审倒大贪官和珅。后人称其为“真状元宰相”。
图七 王杰题“泮水钟英”匾额
现存关于王杰的匾额数量相对较多,有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御笔亲题的恩赐匾,更多的是王杰为别人所题的匾,如“芹宫试浪”匾、“泮水钟英”匾。
“芹宫试浪”匾,上款“钦差提督福建学政翰林院修撰加三级王杰 为”;下款“新进生员林永上立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岁次秋月 吉旦”。“芹宫”指学堂,“试浪”指科举考试。既有褒扬受匾人在科举的道路上初试牛刀取得的成绩,还有勉励受匾人今后要精进学业、大展前途、为国效力之意。
“泮水钟英”匾(图七),是王杰题给秀才胡琼的,从字面上看,匾意为学校英才济济。泮水,是指古时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此处是学宫、学府的代称。钟,集聚。英,英才。
除以上清官的相关匾额外,还有很多廉政匾额,如雍正、乾隆年间的名臣孙嘉淦写下了《居官八约》并制成匾额(图八),《居官八约》的内容为“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孙嘉淦严格奉行自己的八项准则。
图八 孙嘉淦“居官八则”匾额
清代郑燮不仅是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也曾入仕,郑燮于乾隆元年中进士,后当过范县知县,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治理灾荒亲历亲为,为百姓所爱戴。郑燮善于画竹,竹正是代表了清正的形象,关于郑燮最著名的匾额就是“难得糊涂”匾(图九)。
图九 郑燮“难得糊涂”匾额
二
科举制度对古代官员廉洁品质的影响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科举的诞生便是为了公平公正选拔人才,以取代之前易出现士族垄断、受贿现象的人才推举制度。隋唐之前的人才选拔主要依靠世袭和推举,人们想要当官,除了刻苦读书,还要拉拢关系,这种现象从根源上滋生了腐败,若一位官员从为官之前就有腐败的思想和行为,那在为官之后只会变本加厉,危害社会。
科举制度从考试内容上看,儒家思想渗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中,从思想上增强学子廉政的价值观,从而规范行为;从考试资格上看,科举打通上层与下层普通人的阶梯,就算是官员子弟应试,也有相关的回避制度来避免舞弊案的发生。当然,1300年的科举史中也出现了多次科场舞弊案,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统治者对腐败行为严厉的处罚、绝不纵容的决心。只能说再严格的制度也无法克制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总有人会铤而走险。从考试过程中看,严格的入场搜检、内帘、外帘等一系列对试卷谨慎的处理方式等,都体现着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让学子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下考试可以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
古代廉政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廉政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们应以史为鉴,建设好当代的廉政文化,助力中华民族复兴。
-END-
往期回顾
【生机廉音】第20期 | 你言我语共话廉——年生书记说“廉”“生”威
建党百年特辑 | 【生机廉音】第21期 ——登魁书记:学党史 明纪律 讲规矩
【生机廉音】第21期 | 你言我语共话廉——代进书记说“静”悟“静”
节前特辑 | 【生机廉音】第23期 ——罗欣主任:守好节日廉洁底线
【生机廉音】第24期 | 你言我语共话廉——荣誉主任说“荣誉”
编辑:范娟娟
审核:胡赛 徐睿
责任编辑:黄乐佳
百年 历史
砥砺 自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