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你眼中是“最美”?
什么是最美大学生?
是勤勉务实、甘于奉献?
是刚健自强、敢为人先?
南华2021年“最美大学生”投票活动
又双叒叕开始啦
群英荟萃 榜样云集
谁会是你心目中的“最美”呢?
快跟小南一起看看这些优秀的候选人吧!
一、携笔从戎,圆梦军旅
向金晶的心中从小便有军旅情结,除了来源于影视剧和英模故事,也受了外公的影响。她的外公是是一名退役军人,自幼伴她成长的都是外公部队里的故事。外公每次提到部队都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而她也希望长大后能像外公一样穿上军装,实现军旅梦想。2016年,向金晶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号召,应征入伍,来到了武警北京总队,开始了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从戎生涯。
二、坚守哨位,做首都维稳忠诚卫士
由于岗位分工需要,向金晶成为了一名特殊勤务的执勤哨兵,奋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担起使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特殊的任务需要超常的付出,上岗前,通过10多个科目的考核,真正练成了“铁腰杆”和“火眼金睛”。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北京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向金晶所在的单位虽坐落在北京,但因为肩负着特殊任务,政治要求高,保密性强,所以他们每天经历的是“哨位—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每周10分钟座机通话成了她们仅有的与家人沟通的渠道。一年之中,每天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哨位上,就是在前往哨位的路上。但向金晶觉得哨兵的日子并不枯燥,因为她深知北京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哨位虽小,却担负着重任,自己的存在本身为祖国心脏的和谐增添了些许力量,笔挺的军姿、刚毅的眼神,守护着安定,守护着秩序,守护着无数笑脸。编携配装齐整、齐步前进、立定、敬礼、踏上哨位、还礼、礼毕,两分钟的执勤准备,两小时的默默守望,夜深人静的时候,寂静得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漫漫长夜,挺直脊梁,在静静守卫中迎来太阳。
寒来暑往,春去秋到,日夜守卫,分秒在位,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大家都患上了轻重不等的静脉曲张、腰肌劳损等病症,但是肩上的红肩章,胸前挂着的金星闪耀、红旗飘荡国防服役章,这些让她清楚感知保家卫国的无上荣光,寒风吹不倒,酷暑热不怕,用默默奉献诠释着首都维稳精锐之师的绝对忠诚,履行了“保卫党中央、保卫习主席、保卫首都安全”的神圣使命!
三、练就过硬本领,继续践行报国之心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向金晶深知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蓄满青春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三年来,她认真规划,勤奋刻苦,前三学年的学习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先后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先后获得了第四届“深水杯”全国全国三等奖、第十四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主持省级大创项目1项。
同时,向金晶并未忘记部队教给她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连续2年担任军训教官,把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递给同学们,被人民网、新湖南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也在公共卫生学院、衡阳医学院等院进行征兵宣讲,把自己参军入伍的故事分享给同学,在南华广场连续几天进行摆点咨询,把国家激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若干措施宣传给大家,希望更多的同学投身国防事业。
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保持着服务意识,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期间,协助支部书记做好支部日常工作,主持多次党日活动及支部会议,为支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担任班助期间,把自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解决他们一些生活与思想上的问题。
今年3月,留在部队的战友给她发来信息,她们所在的武警北京总队某部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她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虽已退伍回到学校,但在未来时光里,她将与留在部队的战友们一起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奋斗,以她的方式继续践行爱国报国之心。
(滑动查看全文)
一、爱国情怀,代代相传,立报国志
他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农村家庭里,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母亲和大多数人一样是给普通人,而他自小就随母亲生活在一起。在他小时候记忆中父亲的样子都是父亲穿军装或拿着枪的一张张照片。那个时候的他也有了一个小小的迷彩梦。当他稍微长大时见到父亲时,他和父亲交流最多是体能训练,每天跑步蛙跳下蹲。他知道这是父亲帮他容易生病的体质,同时也锻炼出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随着他慢慢长大,父亲作为一个老兵也给他说过很多自己在部队的事情。于是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在他心中悄悄种下。
二、践行初心,苦练本领,争当标兵
上大学军训结束之后,他就加入了预备役大队。大队的训练没有让他感到苦和累,反而让他的爱国情怀在发芽在成长。在第二年决定参军入伍,在新兵连他展现了自己队列的优势,协助班长练习队列。那个时候他的体能在新兵连并不是很突出,他就每天晚上去俱乐部加练,体能逐步提高,每一次体能考核的时候,他都会在心里默喊:“我能跑的更快,我能再多做一个,这还不是我的极限”。部队有句话说的好“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在这种自我严格的要求下,他当上了连队“尖子”,在新兵结业考核中取得新兵专业考核第一名的成绩。
在连队,他是文书是光瞄手更是发射手,下连队后他去过氧气稀缺环境恶劣的高原去演习,那里的气候是大风吹的眼都睁不开,天气寒冷,喝的是河里的水,睡的是帐篷,在他看来这种恶劣环境的地方才是军人应该待的地方。实弹打靶,在烈日下每一个步骤反反复复练习,每一个数值要反反复复纠正,无数次训练只为把百发百中。一年的时间转战大小近十个地方进行机动、演习、打靶等,所在班排在演习中表现荣立集体三等功,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士兵和嘉奖。
三、言行诠释,退伍不褪色
退伍回到学校,他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次主动承担起学校新训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官”。他把部队所学的优秀的作风和习惯带到军训中带到大学的生活里,努力刻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成才报国奖、 优秀学生。他在学校没有丢掉军事技能,每天会跑十公里等,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国防军工知识竞赛一等奖,他也能够带动身边体现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把自己良好的内务习惯带给身边的人。他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星火燎原之势”,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军人的优秀品格。
(滑动查看全文)
一、脚踏实地,痴迷科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更需要付诸实际行动。自入校以来,他对科研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他没有丝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保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在研究生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38.015。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1篇(IF=16.190,TOP期刊);中科院二区SCI论文3篇(IF分别为5.283,6.381,6.381;其中一篇为ESI高被引论文);中科院三区SCI论文1篇(IF=3.780)。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学业奖学金3次。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并获得会议中的青年论文竞赛二等奖一项,优胜奖一项,壁报奖三等奖一项。
二、不忘初心,争做先锋
自入学以来,他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敢于提出质疑,勇于创新。作为党员,他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他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寒假疫情期间里他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际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结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发表了相关论文,而且该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为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他人,带动周围同学刻苦钻研,努力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他一直坚持助人为乐的理念,多次在研究生论坛、其他学院分享自己的SCI论文写作经验。
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刻苦学习、潜心科研,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青春,用不懈努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他将学习和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不断积累不断成长,面对科研中的困难,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去克服难题。实验结果如果成功,就会收获诸多,而如果失败,一年的努力与时间都将付诸流水,一切从头再来,成功与否,一切都是未知。假期期间,他经常在实验室阅读文献,做实验。他深知做学问需要扎根,需要储备,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恒心。他说:“抱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失败也是意料之中,但我愿意去试一试。”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总是充实和忙碌的,尽管有时候充满着失意,但是他始终坚信只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滑动查看全文)
一、奋勇向前,不负韶华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衡阳人,王婷从小就对老一辈南华人为祖国原子弹事业添砖加瓦的故事耳濡目染,那时父母会跟她说衡阳272厂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功勋厂,南华大学也是无数核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高考后王婷选择了南华大学作为第一志愿。自从选择核工程与核技术这个专业,王婷立志绝不虚度年华,定要奋勇前进,为祖国的核事业研究添砖加瓦。自大一起,她就给自己定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好数理基础,因为她知道要想做好科研,在科研领域有一定成果就必须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
2020年,她正式加入赵鹏程老师的课题组,开启反应堆热工水力科研之路。首先是学习反应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即学习建模软件和进行模型求解。自此,她经常除了正常上课就是泡在课题组里,从普通二维模型的建立到三维模型的建立,从画简单的四边形网格到学会用0切、Y切法画三维网格,一直都在不断学习进步。可是科研之路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好不容易把模型建好了,模型的导入求解存在问题。当看到电脑上一排排的红色错误警告,当想到费尽心力建的模型不能求解时,她也曾怀疑过自己,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完成项目,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但很快她重拾旗鼓,重建信心,在赵鹏程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学长们帮助下,在一遍一遍查阅相关书籍下,在一遍一遍尝试过程中找到错误,这次项目培养了她对科研的兴趣,也培养了她科研思维,自此以后,她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随后,她开始培养构思论文的能力,经常熬夜阅读国内外文献挖掘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与老师学长们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铅冷快堆环形燃料热工水力性能方面开展研究。整个研究涉及物理和热工程序的耦合,其中热工程序的建立这块有一定的基础,可是物理那块她几乎是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为了弥补知识的缺漏,她几乎整个假期都待在课题组学习,只为研究尽快步入正轨。同时在学习物理软件之初,也会因为错误而无法输出正确的几何图。这时她翻阅全英文的说明书,虚心请教学长,从成功输出一根燃料棒模型到一个组件模型,没有什么是不可克服的。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老师学长们的悉心指导下,她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在卓越行动计划期刊《核技术》发表论文《铅铋反应堆环形燃料结构热工水力分析方法研究》,目前已见刊。此外,她在国际期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发表SCI一篇和期刊《核动力工程》发表EI两篇(已收录)。
二、砥砺前行,全面发展
在学业方面,王婷一直勤奋好学,专业成绩连续三年稳居第一。顺利通过英语国家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多次荣获南华大学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并获得核动力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在竞赛方面,王婷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优秀奖、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国际数学建模大赛Honorable mention、湖南省首届“核十 X”创意大赛二等奖等。
在担任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期间,王婷工作认真负责,协助部长积极完成各类志愿者活动,号召同学们一起奉献爱心。同时在担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研社社长时,她主动分享学习科研经验,并且开展相关软件技能培训。在核+x比赛时,她帮助社员主动联系计算机学院同学,寻求合作并使其在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
青年,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担负着复兴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定要不畏困难,砥砺前行!她说:青春由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不负韶华,不负光阴。
(滑动查看全文)
一、勤于学习,以奋进之我练本领
从小学时期的搭建试验,再到中学时期参加校内文学社的耳濡目染,胡佳琪自幼就在心中埋下了热爱科研与写作的种子。这粒种子在一次次努力和小成就的激励下生根发芽,逐渐变成了日后从事建筑科研工作的决心。
进入大学后,胡佳琪潜心学习专业知识,立志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终身,现已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她学习成绩连续四年位列第一,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另考取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二甲证书;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4次、“三好学生”4次;获得“十佳学习标兵”,“优秀学生标兵”等称号。
二、敏于思考,以创新之我展风采
胡佳琪认为,建筑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许多弱势群体的处境都可以依靠优良的建筑设计得到改善。她一切从零开始,自学了大数据分析、环境行为心理学等跨专业的知识,阅读了大量前沿文献研究,不断探索城市更新领域。即使在科研道路上充满着荆棘,但一想到,自己研究的内容能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实现空间正义、进而推进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一切阴霾都会消散。本科阶段作为主持人申请的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与空间句法的现代社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 以衡阳市为例》获得国家级立项,并以3篇高质量论文为研究成果,于2021年5月顺利结题。于此同时,她也将目光聚焦在被视为城市毒瘤的城中村和被视为弱势群体的儿童,作为主创成员参与了省级立项的大创项目《健康城市视角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中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儿童友好型健康城市社区空间更新研究 --- 以衡阳市为例》,以“跟踪”等近距离观察研究对象的方式,观察城市中被人们忽略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状况。以极具人文关怀的设计方式实现空间正义,为居民提供更有尊严的城市体验。
在学科竞赛方面,她积极参加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探究建筑被动式节能的方法,践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曾获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第12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
作为负责人主持科研课题和设计竞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协调团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都曾使她抓耳挠腮,但在一次次的尝试和锻炼中,她的领导能力得到了迅猛提升。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让她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经验,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让她坚定了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决心。
三、勇于担当,以实干之我强素质
学习之余,胡佳琪也有许多别的爱好,并做了不少新的尝试。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做过太多学生工作的她在本科阶段尝试了不少学生工作。胡佳琪曾担任学院组织部副部长、读书会理事长、班级团支书等职务,组织策划过“一二九红歌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等大型活动。她凭借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组织策划能力,获得过校“十佳共青团干”、“优秀共青团干”等荣誉。在职期间,筹办的“读书分享会系列活动”,获得校级社团的重点项目立项,同时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她会始终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来激励自己,她将怀着纯粹的赤子之心,继续在科研道路上攀登学术高峰。
(滑动查看全文)
一、科创为新,落地为业
王晨扬自大一进入实验室以来,先后负责参与了KNN三元体系压电陶瓷制备、纳米纤维素增韧增强PZT/Al2O3/ZrO陶瓷体系等三项课题,在《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一作,SCI,Q1,IF=5.89)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因实验过程中发现粉体颗粒大小不均会导致相关材料强度、韧性急剧下降,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后,他提出以倾角叶片代替传统滚筒球磨/离心球磨的方式来进行粉体研磨细化,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最终研发了自配比高能球磨机,其研磨粒径均匀度相比卧式滚筒球磨机提高了26.8%,相关技术已申报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倾角叶片工作也发表了相关论文。此外,该项目取得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半导体研究所老师的关注与支持,与湖南纳微科技、长沙天创粉末等公司达成了合作与采购意向。备赛“互联网+”期间,他在工作室吃睡了近4个月一遍遍打磨材料,完善发明创造,最终在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省级一等奖,以全省第十名的成绩推荐至国赛,取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的成绩(学校参赛来最好)。
三年的科创生活中,一个个时间节点是刺激神经末梢最强的“兴奋剂”,早七晚十一是常态,时常在实验室工作一天后还需一路跑回寝室赶热水洗澡,阶段性实验时还需通宵守着仪器运行。施一公曾说:“寻找实验过程错处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立刻重做一次”,他数次重复积累下的废料多达近十公斤,导师还曾打趣:“他三年便用光了我读博五年的陶瓷粉料”。
二、聚沙成塔,团结拼搏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在大二学年组建了“亮点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从事仪器设备的改良研发,先后带队自主研发了“仪器远程控制系统”、“自配比高能球磨机”。团队经过17、18两届成员更迭,先后有8人次推免至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博学位,占对应年级成员的44%,成员还一同先后参与了两届国际会议(ICMLCA 2020、第九届上海国际注射成型高峰论坛),并在仪器设备展中与以上海炬晶为代表的一众仪器设备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团队共计申报专利17项,已授权5项,发表SCI、EI论文6篇,连续斩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银奖3项,及其他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三、情系乡根,压花奔康
在疫情期间,他参与到南华大学压花创新团队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案中。与团队一同深入走访调研了湖南省四处困难村落,用压花奔康模式为困难人群排忧解难,相关项目在第六届省“互联网+”大赛中斩获公益组金奖(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大学生案例评比中被选为优秀案例。同时,协同团队与浙江省诸暨市“壹加壹公益发展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实现总额80000元的定向捐赠,相关资金由服务中心联合志愿者中心进行监管审计,并直接推动学校在诸暨市的社会实践基地成功落地,相关压花工艺品先后销至湖南璟笙、成都盐研行食品等公司(总额累计约60000元)。在今年6月他与服务中心一同向诸暨市民政局申报了“压花奔康”乡村振兴项目,得到批准并获启动资金2万元,现已开始首期压花教学授课与产品设计销售。
四、自强不息,追梦不止
在他这三年多的创新创业与科研中,千百次的实验错误磨炼了耐心,屡受挫折的科创工作塑造了韧性,在企业、政府的交流走访中培养了表达。自强不息的座右铭一直深刻在他脑海中,正也因此,在今年暑期他成功取得了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入学资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王晨扬的科创之路闪耀着“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未来的生涯中他必会紧跟步伐,在这条路上奋勇前行,为社会做贡献,为母校争荣光!
(滑动查看全文)
一、相逢竞赛,持之以恒
“从0到1,从无到有”这是的肖银的竞赛历程,也是他实现最初梦想的宝贵经历。因部门结缘竞赛,大一主持大挑、互联网+、节能减排校决赛等重大型赛事,与多数懵懂的新生不同,他并非“只做一个看客”,而是想成为比赛的参与者。“敢想敢做,行动力强”是他周围朋友对他一致的评价,通过在比赛现场和优秀团队交流,找到自己科研的灵感,组队钻研,2018年,他实现了第一次竞赛从院到校的突破!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十分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连续三年学习成绩均稳居专业前三,荣获过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称号。在2019到2021这三年的时间里,他怀着对竞赛的热爱与赤诚,放弃暑假假期参与培训,挤出课余以及晚自习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加工、试验模型,以少年之姿驰骋于各项重大型比赛中,最终取得了“中国软件杯”国二、计算机设计大赛国三、节能减排国三、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省一、湖南省医学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省一、小挑省银、大挑省二、美国数学建模Honorable Mention省二以及若干项省三、二十余项校级奖项等优异的成绩。一路走来,他勤学笃行、求实创新、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最终让梦想开花结果。
二、责任担当,开拓进取
“人生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走出来的辉煌”带着满腔热忱,肖银又开拓了另一个战场—创业。他坚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年年末,他与武汉弘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企业+农户”金鳅养殖合作协议,于国家级贫困县隆回县中的温塘村实施,金额十余万,在2020年3月泥鳅成熟时,却遭遇疫情,生意受挫,但因为肩负农户的期望与责任,他参与衡阳市珠晖区扶贫办电商助农项目,分销产品金额近5万,成功化解危机。之后,又多次参与进南华多家附属医院、社区医院的互联网改造项目中,同时带领团队与东舟孵化器、珠晖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合作,与省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入驻南华大学创业园和中国衡阳898创新中心大厦。
创业之路困难重重、大起大落,他明白创业不仅仅是创新、合作、交流,更是去坚持、奉献、成长;更深刻领悟到要想把事业做成功,一定要发掘行业的痛点问题,并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科研首位,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勇担责任,贯彻双创精神内核、践行初心。
三、砥砺奋进,筑建丰彩
回顾肖银的创新创业生涯,是在不断跌倒中成长和收获的。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过提出想法、方案被否定,建模中遭遇多次磕磕绊绊,因连续备战省赛成绩下滑等困境,但每次的失败,在他的脸上看见的不是无望,而是一颗坚定必胜的决心,也许正因为他这份坚守、执着的精神,许多团队、实验室都向他抛出橄榄枝。三年间,他曾与护理、电气、经管法等多个学院的优秀团队一起合作参加竞赛,并主持有大创国家级立项,且作为成员参与了学院教授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立项课题。最终凭借自己过硬的知识技能推免至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攻读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竞赛和创业这条路上他走了很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最开始的兴趣,逐渐变成了一种热爱,一种责任。一路上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的奖状,更是师生间的友情和一颗执着坚持的心。与初入校时的他相比,经历这一切的他更能沉着、冷静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
(滑动查看全文)
一、立鸿鹄志,成栋梁才
众所周知,周总理于少年时便壮志非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戴威小时候身处农村,视野受到局限,但是他的志向并未收到限制,对未知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引领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吾辈亦当于少年时立鸿鹄之志。“从小,他就爱捣鼓”戴威奶奶总这样在外人面前形容他。小时候的李戴威喜欢用家里的材料给自己做玩具,再大一些他就喜欢拆开买来的玩具研究运动的原理、连接的方法。上了小学,一次上课时老师向全班征集自己的梦想,“我要成为科学家”,李戴威语出惊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而他并不在乎别人的嘲笑,“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是他青春的颜色。这位少年来到了异乡的南华大学,但追梦路上以梦为马他一刻都没有停歇。作为机械专业出身的学子,李戴威在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眼光投向现实生活,观察身边的小机械,惊叹于其中的连接原理、运动,他从这些小机械中积累自己的设计经验,慢慢着眼于更复杂的机械,一点一点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大一寒假,在别人都在享受休闲舒适的假期时,他暗自发奋学习三维建模的技巧,草图、三维零件建模、装配体层层突破。通过大一的学习和实践,他在机械成图大赛中崭露头角,斩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此后,他加入了MA战队,跟领这支队伍学习各类知识技能,参加各类比赛,踏入了创新创业的道路。
二、做到最好,便是成功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如果还能重整旗鼓,就是一种勇气与自信了。他从来不缺乏这种自信与勇气。“工程训练大赛”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大型比赛。倾注全部心血,为了想赛题的解决方案而上课出神在当时是常有的事。据他回忆,吃饭、洗澡甚至睡前想的都是赛题。一路上遍布挫折,缺乏资金场地、充满质疑,一切都如锋芒刺在心尖,但他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就在他满怀期待带着作品参赛时,却被与对手的差距狠狠刺痛,他被现实的拳头锤倒在地。他知道自己此次也许与奖项无缘了,尽管如此,晚上回到酒店李戴威却并没有放弃,他以积极地心态鼓励队友进行最后的修改调试,尽自己所能地做到最好。比赛落幕,终无缘奖项,在随后的一年里李戴威又先后参加诸如互联网+、大创、大挑、RM机甲大师等十余项比赛。曾获得包括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RM全国机器人大赛在内的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8项,参与省级立项2项(主持一项)。此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为第一申请人),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5项为第一申请人)。每每回想起自己的比赛历程,他却总说这次失败的经历是最宝贵的。他明白了倾其所有,尽己所能,做到最好的自己,便是成功!
三、磨形炼性,修身慎行
李戴威总喜欢把自己投入到各种工作中以锻炼自己不同的能力。在2020-2021学年中他先后担任了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部部长、校青志雷宏分队副部长。“团学工作锻炼了我,同时也让我有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担任创新创业部部长时,他积极组织创新创业类比赛和各类培训,尽自己所能地在学院中营造良好的科创竞赛氛围,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以诚恳的态度,切实的措施广泛的征求他人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无论是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上,还是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上,都以一个更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周围。为期一年的部门任职中,在一次次地举办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团队协作中,他的协调组织能力大大提升,先后获得为“优秀共青团干”,“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滑动查看全文)
一、积极参赛,充实自我
在校期间,董超然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并荣获三次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两次院级一等奖,并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他始终相信:“青春不寐,奋斗才是最靓丽的底色!” 用学习充实自我,用行动演绎青春,这是他对时间的态度。
二、青春力量,“疫”线飞扬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心中有力量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定信念,去做对的事。2020年年初,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学,他便主动请愿到宾西社区和圆梦公益担任新冠脑炎疫情防控志愿者,帮助隔离人员购买物资。前期因隔离人员较多,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物资,扔垃圾等,以维持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
因为疫情不定,政策也随时在变化。因此需更换小区通行证,上了年纪的着急出门,但是通行证还没有发到自己家里,按照规定他们是不可以开证明的。“那一段时间真是难熬”董超然回忆,“我天天被堵着帮开证明,被脾气不好的埋怨,遇到不理解的还会产生肢体冲突。”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厌其烦地和群众宣传疫情形势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大家要懂得保护自己,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跑的次数多了,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小董”。每天看到无传染病例的时候,每次当有人向他感谢时他都感到一切都值得,这份坚持也让他体会到志愿工作的意义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他说:“我只不过是千万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做着普通的志愿服务”那段时间的志愿工作也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为表彰他的志愿精神,政府为他颁发宾西镇抗疫证书,并评选为哈尔滨市抗疫优秀志愿者,南华大学也评选他为十佳青年志愿者。他用行动诠释着奋斗才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三、热爱公益,行动不止
他热爱公益,不管是在社区或在学校,都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中。在社区,他和负责卡点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对外来人员进行返城办理和隔离,厚厚的棉衣抵不过冰冷的寒风,彻骨的寒意盖不了内心的炽热,他希望把温暖送给每个人;在学校,他多次在火车站当志愿者,迎新,有志愿服务的地方就有他。他经常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校园生活。这些都让他深有感触,也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在志愿服务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爱,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小小一缕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董超然坚信:我们是志愿者,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们未来可期!
(滑动查看全文)
一、专心治学,见贤思齐
秦丰迪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协助导师出色完成课题组工作。
研究生期间主持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军工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等;曾分别获一等、二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获第七届“互联网+”大赛校级二等奖。他始终认为,严于律己、思能进取,因此常常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上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国庆放假期间,秦丰迪同学的家乡旬邑县遭受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暴雨当天,秦丰迪驾车外出前往隔壁市办事,中午返回途中,突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拦截在他驾驶车辆的前方。他绕道回家补充衣物、携带可能有用的工具后再次返回发生泥石流的道路,准备参与抢险工作。
灾害发生后,旬邑县政府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全部投入在了抗洪抢险工作中,同时启动了灾害调查以便进行灾后快速重建。秦丰迪同学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在得知灾害调研人员短缺的情况后,立即出发与县政府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偏远山村统计调研。抢险救灾期间,秦丰迪等人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村庄受灾情况,保证了调研区域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县区内抗洪抢险及灾后调查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秦丰迪同学在工作中不畏困难,敢于向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收到了来自旬邑县政府部门的感谢信,信中对秦丰迪同学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以及积极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进行了肯定。秦丰迪同学的事迹彰显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当代青年的胆识和担当。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秦丰迪出生在陕西省旬邑县秦家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儿时到现在的成长中,他见证了自己家乡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摆脱贫困。受此影响,他认为发展自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家乡服务。这次经历后,秦丰迪同学除继续投入学习与科研外,继续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坚定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总书记号召下,他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校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发展再添一份力量。
(滑动查看全文)
一、自强不息,勤学苦练
胡娟出生在湖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淳朴的农民,为养家糊口,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将她抚养长大。父母常教育她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培养出她坚毅顽强、积极向上的性格。她深知,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强大的背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自上大学那天起,她就给自己设立“好好学习,争优争先”的目标。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她不仅在大一就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还连续两年获得专业第一,获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华星助学金、两次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校十佳文体骨干”等奖项。在体育竞赛方面,作为非体育特长生的她,先后在校运会上得过10余枚金牌并且打破两项校女子长跑最高记录,也曾获过湘江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更是成为第20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冠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她会继续砥砺前行,绽放属于她的万丈光芒。
二、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她是跑道上的“拼命三郎”,自加入校田径队以后,每天早上她和队友都在北校田径场上进行跑步训练,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她都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当然,任何一件事要一直坚持做下去是很难的,但对于她这样一个敢于与自己较劲、不轻易认输的“狠人”,早起训练并不算什么。她会把事情提前规划好并按时完成,到22.30准时关手机睡觉,第二天6:00,闹钟一响迅速起床。当有懒惰心不想起床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提升绝没有那么容易!胡娟知道,要想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她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怕训练跟不上队友,她就会提前开始跑,让自己的各项机能有充足的时间适应跑步状态;为了增加体力储备,她会刻意逼自己每顿多吃,增加训练餐。
三、全面发展,并驾齐驱
在学习训练之余,她积极地参加导师组的科研活动,还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院级三等奖。她经常查阅文献,了解最新医学知识以丰富阅历、拓展见识。此外,她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的时候就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并于2021年6月被党吸收为预备党员。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心捐款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在她身上能看到当代年轻人勇于担当、奋力开拓的精神
(滑动查看全文)
一、身处逆境,自强不息
黄思思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农村家庭,因父母感情失和,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二老都是普通农民,体弱多病,家庭拮据。虽然家庭贫困,但她精神却不贫穷。在家人的教导下,她慢慢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并立志要好好学习,走出山村。在她高一的时候,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了解到国内药学行业的严峻形势后,她便以屠呦呦为自己的榜样,要成为一名药学科研工作者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种子也开始在她的心里扎根。2018年,她考入南华大学药学院,实现了她的药学梦想。然而,入学半年余,她不慎被电瓶车撞致左膝严重受伤,在南华附二卧床治疗三个月,期间克服重重困难自学课程,拄着拐杖参加期末考试,最终在大一学年获得了总评第一的成绩。她就像一个历经磨难却永不低头的斗士,本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二、敢于突破,勤于钻研
在科研方面,大一时她就加入了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所负责项目《DADS在乳腺癌细胞中逆转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获省级立项,目前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CCK8实验。事实上,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对于本科生而言更是充满考验和挑战。比如在某次实验准备测量细胞OD值时,临时得知院里仅有的一台酶标仪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而实验时正值午休时期,无法求助师长的帮助,于是她带着96孔板前往医学院实验楼,在医学院师兄的帮助下完成了实验。但是因为阿霉素容易失活的特性,数据并不理想,实验需要继续重复做。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她也遇到过停电停水等无法避免的突发情况,而这都需要去灵活处理。种种突发情况都让她意识到,反复做同一个实验得不到结果也是常见的事。正是因为认识到探索未知领域并非易事,所以在对待每一次困难时她都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总结经验,愈挫愈勇。也正是因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她以第一作者在《上海医药》杂志发表论文《香豆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以第一作者在投SCI论文《The anticancer mechanism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oridonin》。项目《新型环保纳米银促愈止血敷料贴》在“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奖项十项,项目获省级立项并成功发表论文。
三、志存高远,奋发向上
凭借着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她已经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三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一次以及“十佳学习标兵”、“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八项。
在工作方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获“优秀学生信息员”荣誉称号,所在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同时担任过合理用药协会活动部部长、校学社联办公室主任等职位,为院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2021年暑假期间,黄思思参加高校举办的夏令营,获得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等近十所高校的优秀营员即推免资格,最终成功推免至复旦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因为家境贫寒,学习过程中她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步入大学后,她也时刻谨记着要用同样的方式报答社会。在疫情期间,她加入公益协会并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90小时。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坚持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信念。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黄思思同学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困难不会限制住她,磨难不会束缚住她,相信她会怀揣着自己的药学梦想,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去追寻榜样的力量。
(滑动查看全文)
一、有志者,事竟成
王琪来自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皆是农民出身,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为此,她在学习上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她清楚,大学作为又一场马拉松的起点,努力拼搏后方能绽放最美的光彩。同时作为公卫学子,作为医学生,她在新生入学时就确立自己的目标,立志成为一名研究生。她要求自己一定不忘初心,在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后,方能在公共卫生领域贡献社会。如今,瓜熟蒂落,她成功推免至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二、脚踏实地,勤勉务实
踏入科研的过程是不易的。在大一,王琪作为负责人参加了“互联网+”大赛,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创新创业赛事,初期缺乏专业老师指导,与团队成员对照优秀计划书进行打磨,终是勉强获校三等奖。尽管水花不大,她并未气馁,后续,她和成员将比赛创意融入大创,参与省级与校级大创课题各一项。在课题中总结经验之后,她自己尝试参加预防医学专业重要赛事——健康科普大赛。她作为负责人撰写视频脚本、协调mg动画场景布局,并需同时兼顾故事的完整性、场景转换逻辑性以及配音协调性。初作品完成后,她才发现作品的配音有些问题:习惯性把“新冠”的第一声,读成了第四声,这是健康科普视频的大忌。与队员连夜重新录制后,她们的作品进入了决赛投票环节。作为一名预防医学学生,她知道,投票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科普也不仅是体现在科普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她联合学院创新创业部举办了科普作品学习活动。同学们在众多科普作品中学习到健康教育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大赛的内涵。科普大赛后,她再接再厉,和队友共同整理了2015-2020年近3万篇与食物中毒相关的新闻报道,总结这些报道中包含的错误科普内容,经过不断修改,以第一作者成功发表论文。
三、实践出真知
王琪不仅学习和科研上奋力拼搏,作为预防人,她深知实践出真知。大二暑假,她奔赴学校对口扶贫点——湖南省涟源市申家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和队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居民膳食情况;运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为当地居民开展营养知识宣讲,反响良好。同时,她还负责撰写宣传稿,向中青网投稿,让更多群众关注古塘乡申家村,关注“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一审后,二审几经拒绝,在和队友斟酌措辞,多次修改后,终于在中青网发表通讯稿两篇。她本人也获湖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王琪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认识到预防医学专业实践人才对国家健全公卫体系的重要性。为此,她始终铭记并践行“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滑动查看全文)
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2017年一群热爱压花的学生集结一起,由中国首位压花硕士李莹莹老师指导创立了“南华大学压花创新创业团队”,并成立了衡阳莹朵工艺美术品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省级压花艺术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团长郜文龙,副团长胡彦梁,现有团员68名。团队设置有产品研发、设计、宣传、竞赛等部门,实行积分制管理。团队占地300M²,共三个实验室一个展示区,设备齐全。团队成员主要以压花艺术为研究内容,以校园常见植物和餐厨垃圾为原材料,经过科学和艺术加工成各种类型压花艺术品。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自创立以来,团队一路乘风破浪,以压花为中心,多个研究方向齐头并进,涵盖压花文创产品研发、压花作品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课题开展、压花产品推广等多个领域。例如,2020年的“走进花花世界”压花进校园植物认知活动、压花进长沙雨花非遗研学基地等活动。此外,在压花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等三个方面,团队也举办了南湖公园原点工坊周末社区亲子花艺活动、雨母山镇幸福村压花扶贫活动、压花科普视频拍摄等活动,促进了压花艺术在群众中的传播,提升了人民幸福感。
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团队作品《千里江山图》荣获国家级金奖。在闪闪发光的荣誉背后,藏着无数艰辛与温暖。“为了呈现出完美的作品,团员们需要从色彩、意境、整体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对于学业繁忙的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较大的挑战。”指导老师李莹莹说道。在这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里,无论白天黑夜,实验室里总不缺乏他们忙碌的身影,一有空闲的时候就往实验室里钻。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甚至拿来枕头,在压花工作室里休息。一群热爱压花的少年们,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诠释了什么是顽强拼搏、什么是专属于他们的青春。
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近年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团结一心,利用课余时间,累计开展了压花进中小学、进社区、进乡村等100余次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合作创作了200多幅压花作品,荣获了压花奖项国际级34项、国家级100项、省级61项;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共9项,国家级5项、省级1项;团队成员成功申请压花专利8项;在中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9篇,EI收录2篇。尤其是在国际级赛事“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一扇花窗”压花扶贫项目荣获了红旅赛道湖南省金奖。
四、慎重如始,则无败事
团长郜文龙:“在团队里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感受到了努力向上的大学氛围,感受到了青年一代的热情。也通过学习压花接触自然整个人心态变得快乐更好更加沉稳,这是一门非常好的学科,我希望继续推广压花艺术,把接触自然的这种快乐心情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感受一下压花艺术的自然魅力。”
而今,团队并未止步于当下,力图在国际舞台上大展宏图,展现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身为南华学子,在求是致远精神的引领下,他们坚信能够带领压花团队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滑动查看全文)
南华大学衡山π机器人战队建立于2016年10月,最初是为参加2017年ROBOCON中国赛区比赛而建立。其前身为“南华大学CAF机器人队”(C-cooperation ,A-action,F-friend ),后正式更名“衡山π机器人战队”。建立初期,团队只有六人,在条件差、资金少的情况下,经过近4个月的准备,制作出了团队的第一台机器人。他们带着这个机器人参加了南方赛区的分区赛。尽管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付出努力总会有回报。“友谊、羁绊、知识、能力,如何建设团队,怎么制造机器人等”都是经历那次比赛所收获到的。现衡山π是一个主攻ROBOCON机器人的团队,比赛周期为12个月,团队间以机器人为纽带,多学科交融互补,共同努力做出完整的作品,参加比赛。
一、不屈不挠·敢拼敢闯有担当
在这些年的不断发展中,衡山π以ROBOCON比赛为核心,以多点开花为方针在诸多领域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多次取得优秀团队称号。
每一届荣誉的背后是每一位衡山π队员的呕心沥血,他们连续四年获得国家三等奖,而光鲜的荣誉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更是在今年的第二十届“投壶行觞”比赛中今年赛事中,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多重压力,他们晚上自行组织睡地板,通宵更改机械结构,修改代码,反复调试机器人,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功夫不服有心人,最终创造历史,闯入全国32强,荣获国家二等奖,完美的诠释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同时他们鼓励队员多方位发展,在2020-2021年度中,他们在学校的鼎立支持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荣获科技创新类竞赛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20项,市级4项等,申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课题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4项;申请专利33项,其中18项已授权,其余正审核中,发表著作4篇。每一年都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创新,会动手,能协作,敢拼搏的优秀学子。
二、齐头并进·团结就是力量
六年风雨,砥砺前行。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到现在具有明确分工的科创队伍,他们一直在路上。这里有一群热衷创新,敢想敢做的年轻人,他们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个个变成现实。各大科创赛事的奖项他们尽收囊中,他们是一支极具创新力的队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济世救民的情怀。而衡山π战队的出现则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战队的不断发展中他们广泛吸收来自学校各个专业的优秀同学。日常团队维持在20-40人之间,目前团队共有成员47人,他们分别来自机械、电气、计算机、经管法、化工、资环安学院等各专业。目前战队设有机械组、电控组、视觉组、运营组四个部分。团队成员需要大量学习除本专业外的课外知识和技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员们的创新意识,专业素养以及动手能力,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大学生活。
衡山π机器人战队是一个纯粹的团队,他们的成员都不是功利主义者,也不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只为兴趣和心中的梦想。在这个团队,你不仅仅能学到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可以结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时也能收获到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荣誉和充实感。通过团队进行机器人制作的训练过程,团队成员的工程意识大大提高,也能开始着手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相信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获得一定的技术沉淀之后,他们的成员会越来越优秀,团队会越走越远。
他们就是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相信他们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他们那可爱的前途将更加光明。
(滑动查看全文)
水流千里,不问归期。总有人在默默守护,如同春日的朝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无处遁形。总有人在呵护保佑,如同冬日暖阳,给人温暖。
一、蕙质兰心,细雨入风
赵丽源同学是南华大学优秀学生的代表之一,作为学生,不仅专注于个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广泛学习心理学以及其他各样的方面知识。这为她日后作为心理朋辈顺利开展学生活动以及辅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丽源学姐更多的时候像是我们的姐姐,而不只只是学姐”,和她相处的新生如是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众人给她的赞美。对于工作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奖掖后进,让初入大学的新生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就像她表示的那样,因为我也是从新生一路走来的,所以很知道大家在陌生的环境里需要更多的关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摇动另一颗心。”蕙质兰心,为人善也,赵丽源同学的行为是以自己的内心摇动更多同学内心的见证。
二、千里所行,万里传音
2021年夏季军训期间,大一新生鲁星言同学身体不适。9月21日凌晨,鲁星言因腹泻脱水导致恶心、喘不上气,此时宿舍同学早已入睡。她便给赵丽源发信息询问医务室晚上是否有医生值班。看到消息的赵丽源立马下床,并询问关怀,得知鲁星言身体不适的具体情况后,果断嘱咐她整理好相关证件和用品下楼等候,自己穿着拖鞋就从笃行园赶去三省园接上鲁星言后赶往医务室与班级助理李丽敏汇合,期间鲁星言一直发冷。因情况严重需前往医院治疗,赵丽源和李丽敏带着鲁星言奔赴医院,并全程陪护,直到早上八点。在这陪护的7个小时里,赵丽源不断发信息给鲁星言家长及时说明相关情况,让家长“千里之外,虽有牵挂,但无担忧”。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大学,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希望我的存在能够带去温暖和帮助,让学弟学妹们少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困扰。”赵丽源动情地说道。
三、展名校南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赵丽源作为大学生的诸多行为,譬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经常参与各种爱心捐赠、成年即献血、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等。不仅服务了社会,还展现南华学子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心理朋辈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我们渴望着马卡连柯那样的人来作为我们的导师,殊不知,导师就在我们每个人都身边。以赵丽源为代表的心理朋辈们,不仅是南华学子风范的表现,也是南华心理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的见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对赵丽源作为心理朋辈的最佳印证。
(滑动查看全文)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南华学子
你最pick谁?
快来为你最最最钦佩的TA
投票打call吧!
Tips:
投票规则为每天可投票一次
每次可给10人投票
本次投票结果占最终评选的30%
为确保活动公正公平
大家一起遵守投票规则
不得刷票!
否则会被取消本次评选资格
投票截止时间为
2021年11月19日24:00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每一个人发光发热的背后
都有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和努力
看完这些优秀学生的故事
小南瓜们是不是深受启发?
希望大家也能向优秀的他们学习
追逐光、成为光
下一届“最美大学生”
我们,不见不散!
▼往期推荐▼
材料来源:学工部
素材整理:吴晓彤
文案:韦一妃
封面:高漪
制图:于思宇
编辑:吴晓彤
审核:曾永艳 吴晓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我校项目“一种用于生产手机及电源等产品智能制造的关键创新技术”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
- 战“疫”有我丨“青”尽全力 南工学子积极投身抗疫一线
- 青岛职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 元旦 | 虎虎生威迎新春,2022,所愿皆成真
- 德科新闻 |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检查评估组来学院进行年检
- 转发|台州市教育局发布进一步加强近期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工作通知
- 统计与信息系“扬帆梦之队”开展义教义修志愿服务
- 相约山职 梦想起航
- 彩虹毯、加油牌……湖大这场毕业礼,炫酷!温情!
- 党史撷英|地道里的土电话
- 继续教育学院有序组织开展我校2021届成人生毕业补考工作
- 教师资格考试可以查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