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口述云南】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批纪录电影,留存了少数民族珍贵影像!
由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出品的
20集系列短视频
《建党百年·口述云南》
成就篇
今天推出第3集
《民族志影像中的云南少数民族记忆》
(视频 ↑ )
《佤族》、《黎族》、《苦聪人》、《景颇族》、《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这是一批拍摄于上世纪50—80年代的少数民族志电影 ,年轻一代可能不太知道它们的存在。
在学术界,这一批鲜为人知的电影被誉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开山之作”。
当年参与拍摄这批民族志电影的杨毓骧、徐志远、蔡家麒等先生已经年逾古稀,谭碧波、杨光海、刘达成等先生已离世……
2010年首届人类学/社会学纪录影像年度论坛
刀永明、徐志远、谭碧波、杨光海、
蔡家麒、杨毓骧(从左至右)
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完《佤族》、《凉山彝族》和《黎族》等影片后说:
“搞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拍这样的片子是对世界的贡献。”
纪录片《独龙族》
在国际上,这批影片曾震惊了西方学术界。
1990年秋,德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经过重新编辑,向欧洲观众播放了这批影片,产生了巨大反响。
杨光海编著《纪录片档案 鄂伦春族》
这些影片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志电影特色的新片种,为后人留下了反映那一时期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谭碧波、谭乐水:父子两代人
拍摄影视人类学纪录片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正确执行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其间,作为一种记录手段,电影首次被大规模地运用到田野调查中。
从1957年到1976年,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导,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各地的调查单位及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合作,共拍摄了16个民族,21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简称“中国民族志影片”。
第一批影片涉及云南的有3部,分别是《佤族》、《景颇族》和《独龙族》,这几个民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由谭碧波负责组织拍片,撰写文学脚本。
纪录片《苦聪人》
2017年10月25日,中国民族志电影奠基人谭碧波先生在昆明离世,享年105岁。谭碧波是云南省文联的创始人,历任云南省文联秘书长,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谭碧波(1913—2017)
1956年,谭碧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大调查,担任领导工作。1957年 12月,他开始写《苦聪人》、《独龙族》等边疆几个民族的大型纪录片脚本《边疆民族纪实》,以及佤族社会历史纪录片脚本。谭碧波组织拍摄了佤族、景颇族、独龙族、苦聪人、傣族、摩梭人等6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纪录片,这些纪录片被誉为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奠基之作。
谭碧波的这段经历和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贡献,很长时间并不被外界所知,包括自己的儿子。
纪录片导演谭乐水
受谭碧波的影响,他的儿子谭乐水也成为了国内影视人类学的践行者,他是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纪录片导演。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专业学习的谭乐水,无意中在云南省科协看到一部黑白纪录片:“片头先出现的是‘科学研究之用’,接着出现了我父亲的名字,我才知道父亲就是新中国最早的纪录片人之一。”
杨光海、杨毓骧:倾力拍摄民族志影片
在于1957年开始拍摄的21部中国民族志影片中,有11部都有一个名字——杨光海。他或是摄影,或是导演,或是导演兼摄影。
杨光海先生是云南大理的白族,先后供职于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019年4月,云视网记者在北京密云采访了杨光海先生,当年11月27日,杨光海先生因病去世。
2019年4月,云视网记者在北京采访杨光海先生
从1950—1990年代,杨光海先后参与了42部纪录片和民族志电影如《佤族》、《苦聪人》、《独龙族》、《鄂伦春族》、《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等的拍摄制作,并有多种著作和论文发表,是中国民族志电影领域最重要的先行者。
杨光海在云南参与拍摄了《佤族》、《苦聪人》等多部纪录片。当时的拍摄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拍摄《佤族》和《独龙族》时,交通极为不便。到独龙江拍摄时,他们坐了货车换马车,然后再跟马帮走几天几夜,光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月。拍了两个月之后,还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走出来。
杨光海先生早年拍摄纪录片时的工作照
1958年拍完《佤族》,1959年杨光海又去拍《苦聪人》,共同参与这部片子拍摄的徐志远、杨与杨光海七进哀牢山,前后历时一年多才拍完。
年轻时的杨毓骧在拍摄
今年95岁的杨毓骧先生曾于1956年至1966年进行过民族调查、民族识别和民族志电影的拍摄工作,至今他对过往的工作经历仍记得清清楚楚。
曾参与过民族志影片拍摄的杨毓骧、
徐志远、蔡家麒、谭碧波、刘达成先生
1956年6月,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开始了,中央成立了8个少数民族调查组,云南省也成立了民族研究所配合工作。当时云南的调查组先分为3组进行田野调查,杨毓骧所在的是景颇分组,在谭碧波、宋蜀华等人带领下开展调查工作。1959年,杨毓骧参加拍摄了民族志影片《苦聪人》。
2021年,云视网记者采访杨毓骧先生
大学毕业后,谭乐水回到云南工作。四十多年来,他走遍了云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大量抢救性拍摄,拍摄了《巴卡老寨》、《曼春满的故事》等少数民族纪录片,陆续完成了20余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作品。
谭乐水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拍摄了7集纪录片《重返》,再次重返老一辈少数民族影视纪录工作者拍摄过的少数民族地区,选取50年前老一辈曾经拍摄过的景颇族、佤族、独龙族、纳西族等作为拍摄对象,对各民族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做一个比较研究。
今年3月,谭乐水在昆明发起并组织了“重访”影视人类学论坛活动,他和历史学家林超民教授担任坛主,邀请了杨毓骧、徐志远、蔡家麒等先生来与观众交流。
谭乐水、杨毓骧、徐志远、林超民老师
(从左到右)
“重访”影视人类学论坛活动现场
对老一辈拍摄民族志电影的举动,谭乐水充满了敬意,作为一个影视人类学的学者,谭乐水说,“我们国家很了不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胶片十分珍贵,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人有这个远见和眼光,用有限的胶片来记录那个时代和处于那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真的是非常难得。”
《中国民族志电影先行者口述史》郭净等 编著
“我父亲和杨光海、杨毓骧、徐志远、蔡家麒、曹成章、刀永明、刀述仁、杨俊雄、刘达成老师他们老一辈的纪录影像工作者都是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行者,将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历史往前推了40年。他们当年拍摄的作品没有稿费,没有署名,到各地去拍摄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的事业心、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谭乐水说。
2021年10月24日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课题团队
获得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终身成就奖”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责编|宣传部
排版|数媒2031班 鲁睿 冯正碧
电话|0872-2673460
关注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与我们共同关注身边大小事
-
哀牢山露营博主7天涨粉36.5万
“苗疆陈朵朵”在哀牢山保护区露营事件,并非简单的个人行为,它映射出当下网络时代流量追逐与自然敬畏之间的冲突。虽然陈朵朵事后道歉,并声称“没有破坏任何自然环境”,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行为背后的深层问题。陈朵
-
云南哀牢山连发三条公告:擅入保护区最高可罚5000元
据媒体报道,一名博主在国庆假期期间,独自踏入云南哀牢山收集素材的视频,使这座神秘的山脉迅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迅速行动,连续发布了三条重要告知书。这些告知书明确指出
-
哀牢山景区发布安全警示:切勿贸然探险 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近期,因为一位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让哀牢山在国庆假期爆火,不少人慕名而来。10月3日,云南哀牢山仙境官号发视频称,国庆节假期,哀牢山旅行来了一亿人。针对近期游客量激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