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中国精神之西迁精神

大学 作者: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1-11-19 17:13:49

胸怀大局

无私奉献

弘扬传统

艰苦创业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重温交大西迁精神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上世纪50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开启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故事。

收到信后,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还特意提起收到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来信的事。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又专程到西安交大考察调研,蕴藏着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的深意。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新华社发)

  西迁精神指的是什么呢?

  交通大学始称南洋公学,1896年由盛宣怀等创办于上海,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之发轫。1921年定名交通大学。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布局和西部工业发展需要出发,作出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

  上世纪60年代初拍摄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门(资料照片)

  当时的西安,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学校建在田野之中,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气御寒。

  面对困难与挑战,交大人没有退缩。他们披荆斩棘,向科学进军。

  至1956年9月,包括815名教职工、3900余名学生在内的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开启一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1959年拍摄的西迁后的交通大学校园一景(资料照片)

  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指引下,交大人始终秉承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俯瞰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邢鹏 摄)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这是西迁人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也是西迁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长远看,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脱贫攻坚战场,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将激发更多人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书记来到西安交大,也是为莘莘学子指明奋斗方向。

  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是当代青年的共同责任。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2018年毕业典礼(新华社记者刘潇 摄)

  60余年后的今天,在西迁精神激励下,广大青年弘扬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扎根实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奋斗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必将书写新的青春华章。

弘扬西迁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2020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后合影留念。

1956年正在建设中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园。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

  历史铸就荣耀,精神永放光芒。65年前,一大批知识分子听党号令,为国担当,从黄浦江畔迁到渭河之滨,矗立起西迁精神的巍峨丰碑。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刻、寓意高远,既是对交大人承续历史使命、弘扬西迁精神的重要嘱托,也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1.爱国主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奋进的精神底色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交通大学自诞生起就深深铭记着“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的重要使命。1896年,盛宣怀以“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创建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南洋公学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新篇章,也奏响了交大人爱国奋斗的壮歌。南洋公学时期,师生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立志要为社会作一番事业。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歌——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由当时的教务长张焕伦所写,要求青年在国家民族沉沦时立大志,鼓舞青年刻苦读书,为国家、为民族挑大梁。这种浓烈的家国情怀哺育了蔡锷、顾维钧、张元济、黄炎培等一大批爱国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交大学生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颇具影响的全国性学生运动中,始终冲在战斗第一线,斗争锋芒直指国民党政府当局发动内战、迫害民众、纵容美国扶植日本的反动政策,交通大学成为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的“民主堡垒”。

  1955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1956年,交大师生义无反顾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投身祖国大西北建设,铸就了伟大崇高的西迁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阶段,交大西迁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局面,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了党中央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的调整,推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

  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拔地而起。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奋斗,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了屹立西部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先进典型。可以说,正是这份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支撑,才创造了西迁这部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长征”。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交大人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激昂之情,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奇迹,填补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空白,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应。

  西迁历程生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西迁精神镌刻着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奉献、赤诚报国的精神密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广大知识分子要永葆爱国精神底色,始终牢记责任担当,不断磨炼坚强意志,把爱国之情化为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把握历史机遇,增强文化自信,激励奋斗精神,再创卓越功绩。

2.“听党指挥跟党走”是广大知识分子前行的思想根基

  “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抓住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老校长彭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深度思考,也是被交大西迁及60余年创业历史经验证实了的一条重要原则。1956年,在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后,时任校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带领17位党委委员中的16人率先奔赴西安。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协调各方,解决种种困难,最终使得西迁精神在西部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传承发扬。西迁人以奉献报国体现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在进行时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情怀,用切实行动履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回顾交大西迁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保证,为交大西迁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听党指挥跟党走,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使得西迁方案得以顺利执行,西迁精神得以淬炼而生,为新中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育了大批英才,为改变西部落后面貌提供了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办好高等教育,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可靠途径和正确方法。高校党委要在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担当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能力,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抢占国际学术制高点提供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度认识“听党指挥跟党走”新的时代内涵,践行“四个服务”,坚定信念、强化使命、勇于担当,将弘扬西迁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3.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一个学校要振兴、要发展,就必须在国家和民族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交大西迁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并得以成功,是因为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内心深处,始终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奉献青春年华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之心以及为此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正是举校西迁的根本动力所在。

  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不是短暂的支援,而是永久的扎根,是为了建设和发展去开创新业。这一过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电机之父”、一级教授钟兆琳先生,西迁时已入知天命之年,只身一人扎根西北,奉献三十载,为交大电机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著名热工专家、一级教授陈大燮先生时任交大教务长,他积极响应和支持学校西迁办学,全家西迁,又将一生积蓄的大部分捐赠给学校。在“西迁人”的身上,“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不求回报的无私付出,闪耀着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光芒。他们把个人奋斗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与行动。扎根中国大地,首先要立足国情,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的地位更重要,影响范围更加宽广。这就为高等教育、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要牢牢把握国家发展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有从“0”开始的勇气,敢闯“无人区”,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包括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重要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好自身在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作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守西部热土,勇担时代重任,将西迁精神落实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行动中,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交大力量”。

弘扬西迁精神 矢志爱国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教育同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同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弘扬践行西迁精神结合起来,以理论学习和真理力量以及整改落实的扎实成效教育党员干部许党许国,引导师生员工爱党爱国,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1.夯实思想之基

  主题教育启动后,学校领导班子不等不停,立即开展学习教育,为全校党员干部带好头。7月5日,首期“常委读书班”举行,校党委书记张迈曾以《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题作辅导报告。班子成员暑期无休,坚持每两周一次,通过“领读原文+重点发言+交流研讨”,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战略思维意识、战略规划水平和战略执行能力,现已连续举办12期,并进一步制定《关于建设“常委读书班”的实施意见》,推动集中学习研讨常态化制度化。

  抓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理论学习,集中三天学习研讨,院系领导班子结合实际集中两天以上时间开展“干部读书会”,把原原本本学作为武装思想的必修课。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教授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通过网络向全体二级党委中心组直播。倡导党支部开展“践行西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研讨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西迁精神,以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开通“新时代·新阅读”微信阅读平台,线上“打卡”学习党员超过6000人次。

2.筑牢信仰之魂

  学校党委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结合主题教育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西迁老同志潘季在学校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动情地说:“‘最美奋斗者’是属于所有西迁人的荣誉,所有交大人的荣誉,交大师生要传承好西迁精神,继续扎根西部,勇作新时代的奋斗者。”

  国庆前夕,学校214位教师荣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学校立即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纪念章里话初心”活动,邀请“纪念章”获得者走进师生党支部,分享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92岁的车锡平教授用质朴而坚定的话语给学生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学医是为了建设祖国,这就是激励我一辈子埋首研究神经药理学的动力。”

  学校还集中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身在世界各地的交大师生录制发布《青春告白祖国》。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赴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中华之声”研究生歌咏比赛、“奋进新时代”教职工合唱比赛组织万名师生用歌声赞美祖国、祝福祖国。千名师生集体观看党史纪录电影《重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28年间的光辉奋斗历程。百余名高层次人才、新任教师参加“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正确道路”研修营。优秀学生标兵开展“标兵谈”微论坛。丰富多样的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厚植为民之情

  主题教育伊始,学校立即围绕“初心使命是什么”“怎样做到守初心、担使命”等题目,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问卷调研,收集整理出党的政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干部作风能力等10个方面437项问题,为主题教育开展提供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坚持问计于民,聚焦主题列出14个专题,主动深入师生开展调查研究36次,座谈、访谈1200余人次,深入课堂听讲思政课16次,“走网上群众路线”轮值领导信箱受理206件次师生群众来信,收集到建议100余条。同时,班子成员通过外出会议、学术活动、浅谈合作等活动,虚心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咨询经验做法,学习借鉴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集中交流。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学校党委下决心在主题教育期间立行立改,用最快的响应速度、最有力的工作举措、最直接的服务效果向师生践诺。针对学生资助不精准问题,学工部门积极为贫困学生送爱心;组织部门从校管党费中拨付30万元帮扶慰问本人或家庭遭受重大病痛和困难的学生。针对创新港师生住宿和生活服务问题,后勤保障部党委为教职工提供1000余套临时客房,增加创新港到地铁口接驳车车次,开发班车“一键预约平台”,机关党委设立“职工温馨港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妈咪爱心小屋”,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服务。针对教职工生活上的困难,离退休党委主动与校医院、附属医院和养老机构联系,及时推动解决西迁老同志看病困难、照护等问题。

4.力推改革发展

  西安交大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始终突出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注重实效的导向,以自我革命精神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在我国西部为党和人民建设一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积极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26个研究院、1个联合设计学院、63个研究平台进驻创新港,4500余名师生常驻创新港,190余个国际国内企业确定在创新港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创新港科技资源“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师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勇攻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主题教育期间,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彭宗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攻克了世界首条穿江特高压电力大通道工程中特高压交流GIL输电绝缘和放电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打破了国外垄断;空天与力学研究院王铁军团队参与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西安交大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