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辞典有生命力”|【字词典章 家国人生】时钟篇 · 潘再平与《德汉词典》
【编者按】
《中国大百科全书》《汉俄大词典》《法汉词典》《德汉词典》《新时代西汉大辞典》《西索汉外-外汉辞典系列》……一本本厚厚的辞书背后,会有怎样生动而曲折的故事?代代上外学者,如何“板凳甘坐十年冷”“著书不为稻粱谋”,为我们展示语言与知识的“道”与“美”?
1972年,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联合发起编写《德汉词典》的项目。1975年,《德汉词典》列入“国家语文词典出版计划”,并明确由上外统一领导编纂工作。这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德汉语文工具书,释义与用法并重, 收词85 000多个。鉴于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应用较广,《德汉词典》特别收录了18 600个科技词汇,受到了全国读者的喜爱。
本期发布上外原创系列微纪录片《字词典章 家国人生》(Collecting Words,Connecting Worlds)第六集:时钟篇 · 潘再平与《德汉词典》,愿这点滴记录,带你穿越时空追溯文脉,感受上外人融入在那字里行间的“爱”与“热”。
曾有西方辞书编纂学者说过
辞书犹如钟表
最坏的总比没有好
最好的也不能指望它分秒不差
尽管如此
却有一批学者
甘愿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宣传
提供走时最准确的钟表
而夙兴夜寐
1976年,潘再平在做辞典编纂工作的科研报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学界尚无一册内容翔实的
德汉语言工具书
潘再平教授主(参)编的三版《德汉词典》《新德汉词典》
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德汉辞典
它的出现
解决了学习者的燃眉之急
从主持1983年第一版
到参与1999年修订版
再到2010年
主编第三版《新德汉词典》
潘再平教授的大半生
都是在辞典编纂的时光中度过的
1979年6月,潘再平与北大W.Zeisberger(蔡思克)教授一起讨论《德汉词典》书稿
辞典为何再三修订?
潘再平教授说
辞典要反映时代特征
收录鲜活的词汇
上外德语系原主任潘再平教授在修订辞典书稿
许多新事物出现
伴随新的语言现象产生
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辞典编纂必须要反映的
更是辞典的生命力所在
第一版《德汉词典》与时俱进,收录了当时的大量德语新词
辞典编纂和修订工作
几十年如一日
第一版《德汉词典》由上外、北大、同济三所高校联合编写
Beharrlichkeit führt zum Ziel
坚持到底 就是胜利
这是潘再平教授的座右铭
也是一代代上外人
守望的学术初心
本系列视频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度学风建设项目资助
相关阅读
星火篇 · 姜椿芳与《中国大百科全书》
明灯篇 · 从《汉俄词典》到《汉俄大词典》
编舟篇 · 徐仲年与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法汉辞典
桁渡篇 · 中国“西班牙语辞典之父”孙义桢
津梁篇 · 西索汉外-外汉辞典系列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监制 | 衣永刚
制片 | 钱俊妮
文稿 | 钱俊妮 顾忆青
审校 | 赵耀
编辑 | 赵耀
视频 | 刘健 周旭阳 苏洋 左振伟
鸣谢 | 中国科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