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刊发丨重庆医科大学:传承西迁精神,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医科大学以此为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西迁精神的传承弘扬深度融合,将学校及附属医院持续25年支援四川凉山卫生学校建设、积极支持西藏昌都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事迹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引导广大师生不忘初心使命,践行社会责任,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重庆日报》于12月3日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重庆医科大学传承西迁精神,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为题发表专题报道。
重庆日报截图
时光的刻度上,总有一些特别耀眼的时刻,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1955年初,中央作出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的决定。
以钱惪、左景鉴、石美森等为代表的400余名上海第一医院专家教授在党的指挥下,闻令而动、溯江而上,扎根山城重庆,开启建设重医、服务西部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西迁壮歌。
2021年恰逢重庆医科大学建校65周年。从历史深处中走来,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豪迈征程,也是一段赓续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重庆医科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精神的传承弘扬深度融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竭尽所能助力四川大凉山、西藏昌都等民族地区教育与医学发展,谱写了一首民族大团结之歌。
“党史学习践初心,结对帮扶促发展。重医将继续发扬西迁精神,用担当和责任,为践行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展现重医力量。”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宴兵表示。
“传承西迁精神,跨越高峰更向前。多年来重医帮扶四川省凉山卫生学校、支援西藏昌都医疗建设,为西部教育和医疗作出贡献,正是学校传承西迁精神、回报社会的根源所在。”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表示。
1
结缘凉山
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医学高等教育
这是一条倾情付出的帮扶之路。
1996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重庆医科大学与四川省凉山卫生学校正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25年间,重庆医科大学先后派出178名专家实地“传、帮、带”,“输血”与“造血”并举,激发大凉山地区医学教育体系内生动力,使凉山卫生学校一跃成为当地医学人才的摇篮。
凉山卫生学校建于1959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凉山州唯一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此前,学校没有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资质和师资。1995年,时任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周雅德到访凉山。在祖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现象令人震惊——数个村镇竟然没有一个医生。
目睹当地的具体困境后,重庆医科大学决定伸出援助之手,支援凉山卫生学校开办大专班,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医学高等教育。
1996年,周雅德与时任凉山州州长张作哈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学校专门派遣高级职称的师资赴凉山实地授课,并全方位支持当地办学。
学校每学期派到凉山教学和办讲座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都有10多名,第一批派去的教授、博士导师有高根五、顾美礼、陈秉礼、刘长安、娄世锋、殷跃辉、骆文龙、杨致邦、孙善全等。在重庆往西昌的航班未开通之前,到西昌需要坐40个小时的火车,老师们常常连夜乘绿皮火车前往,经过漫长的车马劳顿,凌晨到达后立即赶到学校授课。当年很多教师是早晨8点下火车,10点就登上了课堂;课程一完,为了第二天能按时回渝到岗,又马不停蹄地搭上列车,多年如此往复。
凉山卫生学校的老师们感动地说:“重医老师们为凉山倾情付出,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终身受益。没有他们,就没有学校今天的成绩。“
2
技术帮带、设备设施、人才培育
全方位发力
“让重医的牌子在凉山树起来”
“要让重庆医科大学的牌子在凉山人民心中牢牢树起来!”周雅德说的这句话奠定了重医对凉山卫生人才培养的基调。
软硬件齐发力,从设备设施、技术帮带、人才培育等方面把脉会诊,重医帮助凉山卫生学校按下高速发展的“快进键”。
重医专家指导凉山卫生学校教学工作
根据卫校实际情况,重医数次无偿赠送大量教学和实验设施,提供教学标本、切片等和投影仪、显微镜等教学设施。重医教务处每年检查卫校学生3次实习情况,考核基本材料,进行严格的科室抽查,为学生的临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提升联办大专班专业实践基地的教学水平,经过重庆医科大学与凉山州政府协调,于2009年将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挂牌为重医的非直管附属医院,由重医第二临床学院开展教学指导。学院接到任务后,每年安排专家教授及教管人员到凉山开展教学指导工作,邀请州一院教管人员及师资到学校交流学习,极大提升医院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带教水平。
首届1996级大专班毕业生冯菁在凉山卫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亲眼见证了25年来重医老师们对大专班的付出。她深有感触地回忆:“重医的老师治学严懂、上课认真,既给学生讲透基本理论,又介绍最新医学进展,让学生既打好’地基’又有前沿眼光。”
重医每年还会将自己的招生名额划拨给卫校使用,将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专科学生安排于凉山联合办学班就读。
联办大专班1996年首届招生仅限于凉山,招收临床专业学生40人,如今招生范围已扩大到四川全省,专业包括临床、护理,录取名额180名。数据显示25年来联办大专班为社会培养毕业生2024名,其中170多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240多名学生获得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重庆医科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70%的大专班毕业生在凉山州就业,缓解了凉山州卫生人才“量少质弱”瓶颈问题。凉山卫生学校培养的学生,已成为凉山卫生系统尤其是基层、农村防病治病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同时,为加强对凉山卫生学校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重医无偿接收卫校教师和实习医院医师来渝进修。25年来,凉山卫生学校累计安排教师160余人次赴重医进修,每年有20余名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观摩教学、研讨教材和学术活动。
据凉山卫生学校校长吴同和介绍,在重医的帮扶下,学校2名老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突出专家”称号,4名教师荣获省级和州级优秀教师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国、省、州级教学能力比赛,4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国家级二等奖,40余人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奖项……重医人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思想在巍巍大凉山中延续开来。
3
“不仅‘输血’,更要‘造血’”
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昌都是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群山环抱,三江并流,藏语意为“大河交汇处”。
1995年起,重庆对口支援昌都。2015年,在党中央部署下,重庆市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行动,重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接到了对口援藏命令后,立即联合市内兄弟医院,以“以院包科”模式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把医者的仁心大爱镌刻在雪域高原。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不仅‘输血’,更要‘造血’,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重医援藏团队的一致见解。
重医附一院专家指导昌都地区卫生工作
围绕这一初心使命,援藏医疗队员们带着责任、情感和追求全身心投入工作。队员心里都装着一套名为“1234”的工作理念:“‘4’就是要带4个徒弟;‘3’就是你离开的时候要完成当地认可的3项新技术;‘2’就是要把2个规范落实好:第一个是对疾病的诊疗规范,第二个是确保疾病诊疗规范安全有效应用的质量规范;‘1’是让其他当地医务人员把这2个规范变成习惯,留下1支带不走的队伍。”
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蒋迎九是第九批重庆援藏干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他主动请缨,于2019年开始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担任重庆市援藏医疗队队长和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职务。两年来,蒋迎九充分利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合力优势与良好机制,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带领队员与员工完成DSA介入、ICU等8个公共诊疗平台建设,为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引领全院开展新技术279项,实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诊断、远程超声等检查与重医各附属医院24小时无缝隙诊断与支持。
重庆医疗援藏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为昌都市人民医院培养留得住的人才,留下带不走的技术,让重庆优势医疗资源的种子在昌都生根发芽。
近3年来,重医附一院、附二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永川医院、附属大学城医院累计派驻长期援藏专家24人,短期柔性援藏专家18人,专项援藏专家136人……创下昌都乃至藏区的多项新突破:开展藏区首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门脉高压门腔静脉分流术,首例急诊及平诊PCI术,首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开启昌都市微创介入手术的新征程。
4
雪域高原上的“安吉拉”
架起提升西藏医疗水平新的“天路”
“安吉拉”是西藏同胞对医生的尊称。来自重医的医生,正是雪域高原老百姓交口称赞的重庆“安吉拉”。在组团式医疗援藏中,重庆不仅派来了专业医生,还派来了管理人员,共同提升藏区医院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
2017年,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马颖副教授跟随重庆市第三批组团式援藏队员们一起登上雪域高原。与队友们不同的是,当时他已56岁。作为昌都市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他在规范医疗质量、手术管理、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狠下功夫,与昌都签订“师带徒”人才帮扶协议,培训出医务人员1000余名,同时全力推动昌都市人民医院创“三甲”。2018年6月,昌都市人民医院创建藏东唯一一所“三甲”医院成功。
2018年,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渝藏情深·心眼相连”公益项目,为昌都“一区三县”先心病患儿及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2019年至2021年,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吴春教授与心脏彩超专家等先后8次赴昌都筛查先心病患儿,救治先心病患儿上百名,陆续从昌都市芒康县、察雅县和类乌齐县等地转运31名先心病患儿到渝救治,减免医疗费用逾100万元。
重医附一院眼科副主任胡柯3年5次进藏开展青少年和老年人近视及常见眼病筛查,筛查逾2000人次,团队还免费为孩子们配眼镜,开展复明白内障手术,广受藏区群众好评。
2017年,重医附一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并授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昌都医院”牌匾,全面联通昌都医院管理、医疗、人才、技术、科教等各个领域,全面精准帮扶。2021年,重医附一院作为组团式援藏牵头医院组织各包科医院,为昌都市人民医院量身定做了“十四五”发展战略“981”援助规划,助推医院持续发展。
2017年,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以院包科”工作协议》,作出承诺:力争在藏东地区,将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打造成为“大病不出藏”兜底医院的重点学科。通过多维度精准帮扶,全方位助力医院发展,2021年11月,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成功获批西藏自治区唯一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回首援藏的上千个日夜,重医人战严寒、抗缺氧,挽救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他们视昌都为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是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躬行者与传承者。传承西迁精神,践行社会责任,重医专家们在传道授业、治病救人、结对认亲中,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是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实践,谱写出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可复制链接,浏览原文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
https://epaper.cqrb.cn/html/cqrb/2021-12/03/023/content_rb_293533.htm
来源:重庆日报
往期热点
为“艾”发声,让“艾”远离,重医人做了这些事丨12.1世界艾滋病日
“智”汇巴渝 “才”聚重医②丨石丘玲:把事业发展在自己的祖国,让生命为时代而澎湃
重医与莱斯特大学举办2020-2021年度中英联合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
点一下 在看 会变得更好看哦
-
网约车追尾故障货车致6死调查报告
2024年2月29日,G93成渝环线高速重庆江津白沙段发生一起小型普通客车与重型半挂车碰撞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人当场死亡、1 人受伤。事故现场。来源:调查报告近日,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公布了该起
-
15元外卖与照片不符起诉获赔500元
商家疯狂“包装”买家“含泪”上当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外卖实物与宣传照片不符而引发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案。小潘是重庆市江津区一所高校的在读学生。2024年4月5日凌晨,
-
重庆警方通报醉酒女殴打外卖员
据重庆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10月8日13时30分许,该局接群众报警,称在大学城西路29号附近十字路口,一名外卖骑手被一醉酒女子殴打。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处置,将打人女子黄某(42岁)控制,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二师人!年味浓!
- 《防线》
- 温暖南工|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
- 辽宁日报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金雅娟博士成为锦州企业“科技特派员”
- 听!周一来了(第三十一期)| 霜降天地寒,衣物紧加身
- 万众期待 只为你来|欢迎新小然!
- #杏林•生活#我在杏林的等你
- 学校服务企业专员赴昌乐开展“救在身边•生命守护”企业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
- “学党史、悟思想、跟党走” ——成都汽车职校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
- 青春向党·一路有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展演暨第二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直播来啦~
- 王龙亭前学党史,清明时节缅先烈
- 经验交流||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就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