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建好新时代“西军电”
“全校师生员工要心怀‘国之大者’,为全面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设好‘新时代西军电’共同奋斗,为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日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擘画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提出了建设“新时代西军电”的奋斗目标。
红色基因铸就“军电”辉煌
1931年,红军成立了无线电训练班,并发展壮大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及通信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由此徐徐展开。
1959年至1961年,在主楼五楼科学研究室,毕德显、陈太一、蔡希尧等一批优秀的雷达、通信、计算机、天线专家和骨干力量集聚于此,瞄准科技前沿及国防急需装备,开启了早期重大科研项目有组织攻关。
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我国科学研究史上的“第一”被不断刷新。
承载了几代西电人学习热情的“石凳自习室”,见证了“学在西电”优良学风的积淀。嘹亮军歌、整齐步伐,为西电注入严谨认真、笃行不辍的灵魂。
学校屡屡打破技术封锁和壁垒,开创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新学科和新专业,昭示着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AI赋能传承“军电”精神
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来说,今年的毕业典礼显得隆重而特别。近乎真实的学校办学旧址被搬上大屏幕,7000余名本硕毕业生一起上了一堂沉浸式创意思政课。
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借助了“4K+5G”虚拟演播技术,再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场景,展示了西电迁校史,传达了西电先辈“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精神气概,给全体毕业生带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感的“鼓与呼”。他们感叹:“没想到知识和科技可以如此结合。”
信息技术与红色资源的育人“合作”还远不止于此。
今年4月,西电利用MR全息复刻技术,构建了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场,将相机环360度拍摄出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中央军委三局旧址的全景图像。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互动实时观看,不仅为同学们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还能全面、准确、真实地重现每一个展馆与每一件展品。用MR技术形成的3D虚拟云体验中心,集成在学校素质能力拓展系统中,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素拓系统“来到”延安,共同感受学校绵延着的红色根脉。
此外,学生自制党史校史百米长卷,线上校史馆、博物馆开展,AI+教育中心为育人赋能……
西电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赋予90载办学历史最鲜活的展现方式,把红色资源融入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赓续传承忠心向党、科学报国的红色基因。
“强国有我”续写“军电”荣光
南校区西南一隅,毗邻“观天巨眼”的50米口径模型,一处大型实验装置拔地而起。在它的顶端,“逐日工程”四个朱红大字赫然夺目。这是继为“中国天眼”(FAST)贡献西电智慧之后,段宝岩院士率领团队又一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为国分忧,也是西电勇于自主创新、针对全球能源危机前瞻布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早在成立之初,我们团队就立下志愿,一定要把我们国家的芯片搞上去。”郝跃掷地有声地说。
郝跃带领团队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发领域埋头苦干,克难攻坚,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科研水平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其成果GaN微波器件被国际同行称为该领域“三项代表性成果之一”,保持了近十年的世界记录,已批量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中。相关技术产品还为华为、中兴、三安等企业5G通信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解决了华为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校长杨宗凯表示:“作为信息领域的领头羊高校,西电发展的舞台大、责任也大,概括起来就是信息引领发展、技术驱动变革、融合走向共生。”
国家火星探测工程、探月工程、探日工程、大射电望远镜等重大项目中,牵头实施的“觅音计划”“逐日工程”中,西电智慧频频闪烁。
西电持续锚定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急需、国防急需和国家经济产业链急需,鼓励揭榜挂帅,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与集成攻关,在通信、信息处理与雷达、空天技术、微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天线与机电耦合等领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书写独树一帜的西电贡献。
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西电技术正走出实验室,走近大众生活,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等多个领域,打通了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如:
“秦盾”——一套自主可控的云加密数据库系统,致力解决云数据库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农掌门”——凭借“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帮扶模式,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问题,年均产值超7亿元,带动数十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奶山羊智慧养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奶山羊精细化管理和健康监控,大大增加了蒲城县奶山羊存栏量和养殖年产值;
……
从国家级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深空探测,到潜入深海;从体量级的重大仪器装置,到纳于掌心、托于指尖的微小芯片;从铸造看不见的网络安全盾牌,到将不断迭代更新的材料用于日常生活;从用于国防建设的雷达高科技,到便利普通人的智能新技术……西电的学科建设真正做到了为国奉献、服务人民,真正把科研做在了祖国大地上。
校党委书记查显友表示,在红色基因、爱党爱国滋养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爱党爱国、勤勉务实,信息特色、敢为人先”的西电品质,以及立足西部、服务陕西的西电情怀,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朝着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张行勇、王格
编辑:周丽爽
责任编辑:王格
出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