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的坚守——写在学校“全面封校管理”解封之际

大学 作者:大连民族大学 2021-12-06 12:21:51


这是大连民族大学的第1000条推送





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为这场民大战“疫”无私奉献的民大人,以及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所有亲人们!



大海深处水天相连,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霞光,千重翠雾,微风举浪,海鸥飞翔,群山若黛,帆船悠悠。


又是崭新的一天。这幅盛世“海上日出”图,如一柄火炬,穿过疫霾,照亮未来。


2021年12月6日晨时起,封校解除!这一天,距离11月10日,学校“全面封校管理”整整过去了26天。


尽管我们知道,解封并不意味着抗“疫”的最终胜利。大连调至低风险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远没到大获全胜的时候,在迎来解封的同时,疫情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效,仍然不能放松警惕。但是,对于民大人来说,这一天的到来,依然足够让我们兴奋与骄傲,激动与自豪。


26天“封校”,在这个校园里,交织着多少信心与希望、震撼和荣光、牺牲与奉献。民大人以步调一致、顾全大局,携手并肩、团结一心的坚持和坚守,在危难关头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品格。



(一)


近日,由学校团委组织师生创作的原创歌曲《连心》并录制的视频短片,一夜走红,刷屏朋友圈。


“你知道吗?多少老师的不眠夜为我们换来安全校园,你知道吗?病毒把我们隔离却阻挡不住我们团结脚步,在民大,用心灵的坚强战胜疫情,用温情净化,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情感在民大凝聚,让爱的力量汇聚,期待着和春天相遇……”


这首温暖了千千万万民大人的心,给了无数民大人力量的歌曲,讲述的是,发生在大连民大校园里一段荡气回肠的战“疫”故事。


11月9日早间,人民资讯网报道,自11月4日大连报告第一例确诊病例以来,已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5例。本轮大连疫情已波及大学校园,累计4名高校食堂员工确诊。


疫情来势汹汹,再次席卷大连,每日确诊人数在迅速增长,波及范围逐渐增大。


9日晚7点,综合楼A704,党委书记赵铸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省市疫情防控指示,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具体措施,成立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工作专班。当晚9点,召开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视频会议,部署校园全面封闭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


史无前例的封校,是对全校师生信心和勇气的巨大挑战,更是对学校党委决策和指挥能力的重大考验。


疫情以来,学校党委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印发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第一时间实施校园全面封闭管理,实施“战时”人员管控;第一时间形成了上下联动、快速精准、务实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常委会、专题会、调度会、领导小组会……综合楼A704会议室成为了协调、会商、部署的总指挥部所在地,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进,再研究、再部署、再推进,常常后半夜灯还亮着。


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层层推进、务实高效,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学校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从总体方案到专项方案,从领导小组到防控专班,从党员干部到留校师生,从生命保障到心理健康,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战斗的力量,就越有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底气。这场战“疫”,在学校党委统筹谋划、高效务实的领导指挥下,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守土有责、奋战一线,各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共同为广大师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堡垒”。



(二)


疫情防控攻击战,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斗争;全面封校管理,这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借鉴的艰巨任务。


学校封闭管理第一周的工作报告上写着:“在校学生18617人、教职员工1017人。”近2万人在校。疫情当前,首当其冲就是要保证防疫物资的充裕。学校开足马力,以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最大规模、最短时间采购储备防疫物资,确保食堂食材、超市商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协调热力公司加强供暖保障,保证教室、学生宿舍的室内温度,给师生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面对市场物价的波动,加强食堂管理监管,保障校内物价平稳,保持与疫情前一样,全校122个学生食堂档口绝不涨一分钱。食堂里各窗口食材新鲜,种类不变,满足学生需求。生活服务保障物资实行无接触配送,避免人员接触,进校前按要求消杀,切实做到把食品安全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每天地毯式的消毒杀菌,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食堂、浴室、卫生间,甚至包括水龙头、水槽、垃圾桶等,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快递包裹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全力做好快递收发、管理、消杀工作,以科学管理筑防护长城,让病毒无处可入。


保卫干部全员驻校,24小时不舍昼夜在岗。治安员每天至少4次全校区巡逻,对校内治安情况进行巡视;消防员定点对校内消防主机和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金石滩校区北区未建食堂,为防止学生中途外出,治安员早中晚固定时间在路口站岗监督。强化校园封闭期间的管理服务,坚决为师生守住校园防控第一道防线。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果断的决策,扎实的部署,为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民大战“疫”,有谋有略、稳扎稳打、全力以赴、矢志不渝。



(三)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下的《论持久战》,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心向背,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的相关论断,穿越80余年,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当“全面封校管理”的集结号吹响,民大人二话不说,纷纷涌上“战场”。


我们看到,一声号令,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一声号令,广大班导师、辅导员及时进入战时状态,勇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做学生们的“守护神”;一声号令,广大后勤、保卫人员,克服困难最大限度为师生提供服务保障,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辛勤和付出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一声号令,每一位民大人都时刻准备着……


我们看到,有的老师腿受伤,毫不犹豫地推迟手术时间,一瘸一拐地来了;有的老师孩子不足两周岁,还离不开母亲,仍然来了;有的老师父母病重,在病床前紧紧地握了握他们的手,噙着眼泪来了;有的老师是学院里年纪最大的,也争着抢着来了;有的老师爱人做完手术刚刚出院,顾不上在家照顾,带着惦念和愧疚还是来了……他们来了,她们来了,来了就迅速投入了战斗,就抱定与学校、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封校不解、绝不撤退的信念。


我们看到,学校领导事无巨细,校园随时随处都出现他们的身影,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深入基层单位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驻校教师;深入学生食堂、公寓、课堂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深入线上课堂、实验室、工作室了解教学科研。


我们看到,赵铸书记封校第一天驻进学校,一直坚守到最后。26天里,他与老师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每天饭口,赵铸书记端着餐盘一桌一桌地坐到驻校教师中间,打听家庭情况,了解教师的生活、工作及身体情况。常委会上,赵铸书记,这位不善表达的“理工男”表情凝重,声音哽咽地说:“哪一个不是儿女父母,哪一个不是妻子丈夫,哪一个不是上有小下有老,谁家没有个大事小情,可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豁得出来,不讲条件、不说困难,我们的老师都是好样的!”


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及师生安危始终是国家民委党组和委领导最大的牵挂,陈小江书记专门向学校干部师生表示慰问并作出指示要求,边巴扎西副主任亲自打电话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作出批示。真情的问候,真挚的关怀,让民大师生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更加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上下同欲者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岁尾,在疫情的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民大人挺身而出的坚强脊梁、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我们看到了,在关键时刻,在困难面前,民大人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



(四)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这场战“疫”,民大人没有后退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只有战斗,困难面前,每一个民大人都是同舟者,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是民大人发自内心的共同信念。


把镜头拉近,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


为了舒缓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有的老师开启绘画心理辅导,积极疏导负面情绪。有的老师开设“做你的心灵导师”信箱,给羞于言表的学生留下倾述的空间。有的老师通过今日校园信息收集为学生写一封信,送去心灵补给。


驻校班导师、辅导员深入寝室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困难、深入寝室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走访图书馆看望考研学生、给考研学生送水果帮助缓解考研压力,为学业困难学生义务课程辅导。考虑到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老师把办公室当成答疑室,为学生进行一对一考研咨询,义务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校下发封校通知后,辅导员中主动申请第一周住校的超过了70%。封校后坚持全程在校教职员工超过了70%。


保卫部人员在校园巡逻,每天步行4万步占据微信运动好友排行榜榜首。学生志愿者在校园里坚守巡逻,每天要走上百圈……


静下心来聆听,这样的故事让人难忘——


班导师陪同学生到医院就诊,因没有当日的核酸检测报告,无法进入医院,只能站在寒风中,不停地给学生打电话。12个小时守候,30多个电话沟通,只为把安慰和温暖送给她的学生。


有一名肾衰竭的同学需要一日三次持续腹透和一周一次的生血针注射,班导师及时联系学生处和卫生所,安排好学生腹透房间和治疗器械,每三天一次运送腹透液,确保学生安稳度过特殊时期。


为了与同学们“学在一处、玩在一起”,同“屏”共振、同心战“疫”,幼小的孩子想念妈妈,只能隔着学样的铁栅栏遥遥相望;为了进校照顾在校的学生,只能把孩子托付给邻居阿姨,微信视频成为与孩子最好的相见;还有,五岁孩子写给驻校妈妈的一封信,不知看哭了多少人……


民大战“疫”没有旁观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纷纷通过留言支持学校、感恩学校、相信学校;远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们为学校捐赠防疫用品,表达民大学子心系母校,与母校师生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


无数这样的舍与得、这样的情与义、这样的泪与汗,凝结成强大的精神伟力,留存于民大的发展史册,留存于民大人永恒的记忆。今天的民大人,配得上所有掌声!



(五)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在这场战“疫”中,民大的青年学子一呼百应、行己所能、积极行动。昨天,他们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一夜之间成长为战士,冲锋在前,身体力行地为疫情防控奉献青春力量,谱写感人肺腑的青春之歌。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特殊时期,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再次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配合学校落实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圆满完成全面封校管理期间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和稳定。


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保证防疫工作的正常进行,严禁外卖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自我管理委员会相互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严禁外卖进入校园的工作,每日12小时在校园四周巡逻,无论是下雪还是寒流,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穿着红马夹,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行完成着每一天的工作任务。


正值秋冬交替季节,校内树叶飘落,学生党员们自发地对校园内的垃圾、杂草、树叶进行了清理,协助保洁人员的工作,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同学们还积极参加劳动教育,对寝室卫生进行集中清扫,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基础。


各学院也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干部小组,检查责任区内有无违规翻越栅栏出入校园现象、与校外人员接触现象、以及其他不利于校园封闭管理的现象。


最紧要的关头,最特殊的时刻,民大青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冲上去,用仍显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青年使命、时代担当,在这堂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中汲取养分,得到锤炼。新时代的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通过这场战“疫”,我们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将来一定能成为担当大任的一代青年;通过这场战“疫”,他们将继续胸怀大志,珍惜时光,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灿烂的人生乐章,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最坚实可靠的力量。



(六)


“这段疫情期间的‘封校不停学’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因为,有着这么多老师为了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而努力和奉献,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尽可能舒适、熟悉的线上学习环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是学生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中共党史中记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大城市遭到破坏,为了保护好师生,很多学校不远万里搬迁到山区,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板凳,就坐在地上;没有课本,就只能抄一课学一课。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先辈们坚持教育不中断,复兴民族的理想和信念得到了延续,才能培养出无数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疫情防控是第一要务,线上教学也必须并驾齐驱。当来势汹汹的疫情再次席卷大连,危难之际,学校党委按照属地要求,“封校不停学”,全面暂停线下教学活动,启动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强化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服务与监督,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力度,科学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实现“封校不停学”,营造线上“学在民大”浓郁氛围。


一下子,两万名学生的授课从线下到线上教学,是一个严峻考验,要解决授课平台、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排课表、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等问题,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


为确保线上教学工作有力推进,学校周密部署 ,压实责任,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扎实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确保线上教学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面临的实际困难。


从制度建设到规范流程,从高位推动到院系联动,从技术支持到督导在线,从精准施策到整合资源,一系列举措应运而生,完善在线教学,构筑教学“保障线”,保障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确保“教师真在教,学生真在学”,保证教学进度和效果。


无疑,这是一次挑战。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然切换为线上教学,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自我革命”,需要改变一系列观念、习惯和行为。对一些年轻老师而言,尚且不易,更别说一些中老年教师了。但是,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提醒打卡签到、讲课、维持“课堂”秩序、批改作业……老师们迅速掌握并熟悉了全套的线上教学的操作要领,迅速地进入了角色。


无疑,这更是一次机遇。


一场突发的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的变革,也加速了更多教师向“线上线下”双师角色的转型发展,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生态、提高教育质量……趁着这次线上教学的契机,老师们摩拳擦掌,一边推进教学,一边积极摸索线上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线上教学研究和实践,全校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


在线教学工作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更是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相信,这场“封校不停学”或将影响并深深嵌入学校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



(七)


再有26天,2022年的新年钟声将敲响。这场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又以峰回路转奏响凯歌的民大战“疫”,若干年后,将成为回望2021年不可缺少的记忆符号。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校各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下,学校党委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拉开了与时间赛跑的决战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巡视整改各项任务、梳理总结发展瓶颈、对标对表全年工作任务……如果说“抗疫情”是一场大战,那么“促发展”就是一场大考,既需要责任担当之勇,又需要科学防控之智;既需要统筹兼顾之谋,又需要组织实施之能。让我们扛起重任、经受考验,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一次疫情,挡不住民大人走向未来的步伐,挡不住民大人实现梦想的步伐。“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的背后,是大连民大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和毅力,是迈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坚定与坚持,更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各项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希望所在。



(八)


许多年以后,当回忆起2021年的这个秋冬之交——


还记得驻校期间,校领导对抗机关队篮球赛吗?那是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一场对决,大家发扬着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勇于拼搏的篮球精神,抢断、挡拆、突破一个不少,这场从跑位到战术丝毫不输年轻人的篮球对抗赛,让大家看到的,不止是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更看到了这所学校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后劲。


还记得驻校期间,那顿团圆饺子吗?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驻校老师捋起衣袖包饺子,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在包、有的在学,大家热情高涨,各显身手,其乐融融。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大家举杯祝愿,大连民大的明天如这一盘盘饺子,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还记得驻校期间,师生共跳的广场舞吗?每天晚上20点30分,体育场音乐声响起,师生们随着节拍一起扭起来、动起来、舞起来,那是欢快的舞步,是战“疫”的身影,更是学校迈向未来的坚定脚步。


……


还记得吗?当然不会忘记。不管过去多少年,这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疫情挡不住四季轮回,生命蓬勃。


解封了。当提着箱子走出校门,再转身回望——冬日的校园繁花落尽、树叶飘零,但是,大连民大在这场疫情考验中,再次熔铸起来的民大精神,却在延续、在升华、在绽放。这种精神必将成为民大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必将成为民大人重新出发、穿过未来风雨,坚不可摧的力量之源、信心之源!



END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大连民族大学 官方微博 & 大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大连民族大学Bilibili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快手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抖音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