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工学院怎么建?18位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西湖大学工学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工学院六大领域介绍
上午9:00,会议正式开始。工学院六大研究领域——来自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工程的16位PI轮番上场,分别对研究领域及各自科研成果进行了介绍。
朱美芳院士
中科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仔细聆听了他们的发言,她说,从这些介绍中,她看到了PI的独立性、学科的交叉性、人才的多元多样性。“每个人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基本没有重复。我相信这‘三性’可能会产生原创性的成果,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并带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后围绕“如何做出西湖工学院特色”这一主题,与会专家们开门见山,各抒己见。
彭笑刚教授
“西湖大学工学院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是什么”,浙江大学化学系彭笑刚教授说,中国工学院现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工程技术,另外一种是所谓的“新工科”,西湖大学要选择哪条路,将决定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方向。
杨德仁院士
“我更看重西湖大学作为一个后来者的体制特色”,中科院院士杨德仁的意见独树一帜。作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他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这些年的经验所得,“坚持PI制和国际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这些事做好了就是西湖特色。”
江雷院士(线上)
胡扬忠
张辉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是西湖大学工学院的应有之义。作为工学咨询委员会里的企业界代表,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建议:“有的时候慢比快更好一点,走得更稳一点更好。”新奇点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长张辉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希望工学院能致力于在五到十年的产业领域内产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变革。
李亚栋院士(线上)
如李亚栋院士所说,一所大学之所以能肩负起历史使命,是因为她是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对工学院而言,能否成为未来新技术的发动机,是衡量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持续一天的会议,直至夜色降临,讨论仍在继续。委员们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直言不讳。尤其在一些焦点问题上争论之激烈,令程建军意外而欣喜。“我想,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工学院,是我们的梦想,也是他们的梦想。”
施一公校长说:“科学家总是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小径上,有成功,有失败。我们很难预测西湖大学十年以后会怎样,但可以确信的是,西湖大学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去探索一条新路。我们会不断凝练共识、容忍不同、鼓励创新,不是刻意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坚持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
对于此次参加西湖大学工学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们
无论是否亲临现场
我们感谢你们的
每一个建议、每一份支持、每一句忠言
这些都是推动西湖大学工学院继续前行的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参会专家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
来源/工学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