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听,重庆工商大学第十二届感动校园人物的故事丨致敬榜样,温暖前行
茫茫世界
“感动”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思考人生的价值
也让我们更加积极勇敢面对生活
感动,来自平凡中的不凡
感动,来自无声之中的大爱
在重工商大中,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用自己的光点亮他人的黑暗
他们用努力生长逆风起航
他们以小我之爱温暖社会
他们将“含弘自强 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
……
他们是——
重庆工商大学感动校园人物
活动介绍
重庆工商大学“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自2004年创办,旨在探索以朋辈引领和浸润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评选表彰学风建设、科技创新、自强不息、志愿服务、互助友爱、教书育人等各方面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涵盖学生、教师、后勤人员、校友等。18年来,共评选出典型个人和团队共124个,覆盖学生近30万人次。人民日报、重庆日报、人民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华龙网等媒体先后报道我校感动人物事迹。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感动校园人物”活动已被师生誉为“重庆工商大学人的精神航标”。
2021年12月10日下午,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主办,国际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协办的“青春的风采,榜样的力量”重庆工商大学第十二届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在学校剧场成功举办。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黄永宜,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校长孙芳城,副校长陈运超,副校长李国军,团市委高校部部长潘毅,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夕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杰,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院领导、评审委员会评委、各学院专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内外各媒体代表来到了活动现场。颁奖典礼由人工智能学院岳鹏举、艺术学院曾湘、杨凌云主持。
此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各学院、校内职能部门推选的28位候选人和7支团队,活动的参与面和参评类别创历史新高。经过第一轮的专家推荐,从35名候选人中选出12名个人和4个团队入选第十二届感动校园人物提名名单,进入到活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环节。他们是陈月星,付晓琼,阮世会,何俊功,康生凯,李阳一,梁广南,肖艳,王正和,王兴兰,周盈,王敬春,小云雀服务队,会计学院“向日葵”义工志愿者协会,重庆工商大学国贸精英挑战赛指导团队,重庆工商大学派驻彭水脱贫攻坚干部团体。
此次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期间,共收到现场投票5575张、微信投票90058票,微信投票访问量达1293812次。根据现场投票占 30%、网络投票占30%、专家评分占40%的比重,最终产生了本次获评的10位感动校园人物。
他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他们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他们坚守初心从未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直触心灵的温暖与力量。
0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阮世会
机械工程学院
2017级包装工程一班
田垄虽苦,埋不了奋斗之志
象牙塔内,炼就了飞腾之翼
深知机会不易,她早出晚归
走过校园每一个时辰
鏖战科技赛场,她争分夺秒
要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从此,有一种行走的风景
叫以书为帆,奔赴学海的蔚蓝海面
叫躬身入局,进入实践的广阔天地
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个奋斗者
追求卓越
“自强之星”熠熠生辉
简要介绍
她来自一个小山村,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需要赡养,且她和妹妹都处于求学阶段,常常入不敷出。初入学的迷茫、家庭的困难,并未成为阮世会一蹶不振的借口,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发展自己,坚守内心凌云志,从逆境中奋起,在困境中开出勇毅而夺目的青春之花。奖学金、学科竞赛、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她在各个领域留下属于她的足迹。她,不仅是一个不畏荆棘的人,更是一个在荆棘中开荒拓土,走出一条通往青云之路的人。
详细事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阮世会,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她来自重庆的一个偏远而安静的小乡村,家中父母都是朴实而厚道的农民,父亲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稳定,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需要赡养,每年的住院费医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和妹妹都处于求学阶段,高中和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往往占据了家庭开销的绝大部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时而入不敷出,最难的时候负债累累。在她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到了,可是她还没有一双可以抵御冬天寒冷的鞋子,那时候家里很困难,没有多余的积蓄,父母终日为生活奔走,脸上沾满了辛苦的风霜,所以她没有说冷。可父母的爱,隐于无形,润于无声,爸爸妈妈还是悄悄给她买了一双厚厚的靴子,而他们自己,仍然穿着穿了几年的鞋。父母心疼她,她也心疼,心疼父母。在艰难岁月里,来自家人的无私的爱,总能让人感受到胜过太阳的温暖。自那时起,她便深知家庭的困难和不易,在她初中的时候,就已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励志奋斗、改变人生和早日回报家庭的种子。所以她学习一直很努力,初中从来都是前三名,她希望考去綦江区最好的高中—綦江中学。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努力,她最后考去了綦江中学。在那里,又是她新的起点。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知识,一开始的她并不适应。或许初中的她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喜欢,同学欣赏,可是,世界上还有更优秀的人,还有更好的初中,教育资源的差距,师资力量的区别,都在高中,在她的身上显现了出来。她努力去克服所有的不适应和来自不同同学的落差,为了督促自己,早日融入高中学习生活,她主动去找语文老师,竞选成为语文课代表。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才渐渐跟上了别人的步伐。在高二暑假时,她的母亲出了车祸,家里一下子支出大量住院费、药费和治疗费,母亲需要有人照顾,于是她经常在医院里,度过了整个暑假,而本来做着零工的父亲在那时又无事可做,忙着为母亲的事情奔波,所以那段时间,家里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收入,而她和妹妹还在读书,为了维持生活,向亲戚借了钱,家里也因此而负了三万的债。这更是让她坚定了一定要努力奋斗,将来让父母过上好生活的决心。学习生活一步一步都在往前发展,终于在2017年的6月,迎来了最后的检验,最终来到了重庆工商大学,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开始,她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的困惑,对新环境的陌生,对未来的不确定,都在缠绕着她,可是,她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大学不管如此,都当以学习为己任。家庭的不易,父母的艰辛,让她很早就明白,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奋斗才能改变人生。当身边的同学玩耍时,她在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当期末来临没有课了,有的同学在外娱乐时,她在每天提着电脑,背上书包去图书馆复习,随朝阳而出,随繁星而归。在大一上学期,她就以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获得了通识学院学习标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她知道,她的专业是需要实践和历练的。在大一下学期,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她参加了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师团队的UG培训。在那一个月里,她每天学习、绘图、建模,常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交完每天的建模作业。无数的图纸,从简单到复杂的三维模型,见证着她的成长。其中有过汗水、有过一次次尝试还是建不出来的崩溃、有过模型太多画不完而苦熬的深夜,可那段日子格外充实。在后来的高教杯市赛选拔中,她作为大一新生被选入参加市赛。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正式地开始了学科竞赛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数个挑灯夜战的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后的再重来,不争气的眼泪,堆成山的图纸,汇聚成了她的一身本领,曾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重庆市二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部赛区二等奖等;并担任“机械师”学生科创团队组长、“星包装”学生科创团队团长,在大二时作为机械师团队UG培训主讲,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为时一个半月的免费UG培训,并策划了院科技活动月两项赛事的赛前培训,累计超过120人。与此同时,她的学业也没有耽误,一等综合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优秀单项奖学金、广东校友奖教奖学基金学生状元奖、广东校友奖教奖学基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累计11项奖学金。努力会变成一种习惯,保持优秀会变成前进的动力。从一开始的对专业不了解,到如今的一步步喜欢上这个专业,掌握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动态,每一步,都在见证她的成长,见证着她一路凌云的坚韧和昂扬,她希望自己能在包装行业有所成就,有属于她的一份足迹。在2020年的第二届中国包装+创新奖学金评选活动中,她同来自全国的包装、印刷等专业的学生竞选,最终获得了优秀奖,这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的鼓励。除此之外,她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担任校园宣传部部长、辩论队队长和班级学习委员,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9项个人荣誉。
心怀感恩,不忘初心。她在上学时,拿到了助学金、奖学金,做过学生助理,这些补贴了家用,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她是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她深知这一切的不易,感恩国家的资助,学校的帮扶。虽处江湖之远,但心中永存为家国天下之心。在她大一时,便积极入党,成为积极分子,在2019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肩负着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她主动报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站点防疫工作,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照顾外来返乡人员、在公路卡点对来往车辆进行问询登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坚守。在她困难时,国家和学校帮助了她,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主动向前,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尽自己的一份力。2019年,在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她获评了“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一个在困境中开出绚丽青春之花的女孩;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女孩;一个心有凌云志并为之付诸行动的女孩;一个心怀感恩,热心公益的女孩;一个努力奋斗,希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女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她的心里,装着家与国,装着梦想,并为之一步步前行。处境越是艰难,她越是肆意绽放,向我们展示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2
以科创新,燃青春梦
康生凯
人工智能学院
2017级物联网专业
奉献和努力,带领团队取得佳绩
剖析新知,为学弟学妹刷新认知
从不懈怠,做专业学习的排头兵
永不止步,做竞赛创新的领路人
坚定的奋斗足音回响在工商大地
互联网的新篇因你们而无比绚丽
简要介绍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康生凯坚持全面发展,在认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在第二课堂有所建树。大学四年他斩获多项科技创新奖项,此外,他还主持立项发展性资助项目5项,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晋级重庆市"优创优帮"企业50强。作为学院学生社团CO科创团队的一员,他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协同作战,在专业赛事领域取得傲人成绩。
然而,他不满足于专业上的精进,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并影响更多的人。他长期投身志愿服务,从小红帽义协干事到会长,他始终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他如恒星般闪烁耀眼,照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他如星河般万丈光芒,期待迎接新的美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那个用专业为自己赢得未来的少年正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征服更广袤的星辰大海!
详细事迹
有志者事竟成!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四处询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做志愿者的平台,怀揣着对志愿者的向往,秉持着乐于助人的本心,他加入了义工志愿者协会。某次偶然机会,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赛区在我校举行,大一的他积极申请,如愿成为大赛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他看到本专业的学长学姐在台上发光发亮,此刻,在他的心中,已然埋下了一颗努力的决心。比赛后,他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获知了学习方向的他,通过多方渠道打听到人工智能学院刚刚成立一年多的CO科创团队。
恰逢此时,CO正在对外招新培训,通过一个暑假的培训,他学习了Web前后端各种知识,暑假结束时,他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美食制造家”。顺利加入CO科创团队后,他在大二上半学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计算机基础,提前学完了计算机网络教材,熟悉了linux服务器开发。大二期末,CO团队创始人找到了他,向他抛出了实习的橄榄枝。
来到这个初创公司,他接到了第一个工作:开发微信公众号并为扫码出纸机赋能。在这里,他体会到了一个bug改一周的无奈,也感受到了代码改变世界的魅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在杨家坪的某个商场,他的项目落地了。与此同时,第十届服务外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同步进行,回到家,他还得为比赛项目奋战。这次比赛是他第一次和团队成员正式交流合作,一共4个同学,两人负责嵌入式,一人负责APP制作,他负责Web端开发。在这次团队开发中,他第一次体会的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对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时间推进到大二下,这是他努力奋斗后收获满满的一学期,第十届服务外包比赛国家三等奖、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三等奖、C4网络挑战赛西南二等奖、网页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这些成绩是对他辛勤付出最直接、最客观的回报。他心里更清楚,他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和支持。于是,他毅然竞选了CO科创团队负责人,他要将更多的帮助带给其他人,让他们也收获成长和进步。
大三暑假,他向梁新元老师申请了码云平台高校版权限,对团队代码管理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通过高新企业版,沉淀比赛项目,利用git进行代码的流程化管理,为后续团队作品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月初,CO团队承办了重庆工商大学第一届程序设计大赛,吸引了院内外近500多名同学参加。
在2019级新生入学专业讲座中,他将自己对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一层一层的剖析给新生看,让他们能用最通俗的道理理解复杂的计算机知识。为了使学弟学妹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不同方向的知识,秉持着乐于助人的本心,寒假期间,CO科创团队积极参与了对学弟学妹的辅导培训。在本次专业培训讲座中,涵盖了全学院100%的专业,涉及人数超过全学院90%以上。大三的他,不仅仅是在丰富自己,更是在莘莘学子心中种下了一个科创的种子。
大三上的期末,他听闻了暑假实习可以进入BAT。从8点起床学习直到晚上8点,他的指尖都在飞速跳动,有时眉头紧锁,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垂头丧气,他将过去的知识梳理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架构体系。两个月过去了,二月底在他投出去不知道多少份简历后,在他2月26日生日当天,收到了来自阿里巴巴的第一个面试。第二天又收到了来自字节跳动的面试,通过长达两个月的面试与总结归纳,他收到了来自阿里的实习offer。或许这几个月在常人看来平平无奇,但对他而言,经历了疫情的影响,在自己投出简历后不知多少家公司直接回拒的尴尬,每次面试都会录音复盘总结归纳的繁琐,当得知HR面试已经通过,依然被抛弃的失落,只在阿里就经过了6轮技术面,一轮笔试,一次素质测评,一轮HR面试的过程是何其艰辛。
5月底,他去了杭州阿里巴巴,通过长达半年的实习,终于靠自己的表现赢得了转正的机会,成功拿到了那份属于计算机就业最顶尖的那份荣耀。再此,回到学校,他把公司的见闻,学到的东西都反馈给了团队。团队一直无法处理的文档问题,也在语雀得到了质的改变。以前人们都愿意写文档,但是现在人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世界,在语雀里面经营着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2020年10月,CO科创团队成功获得了重庆工商大学的最高荣誉奖-校长荣誉奖,同时与学校信息办也达成了合作,一起为学校的智慧建设,智能创造做出改变。
一个刚进入大学懵懵懂懂,因为一次志愿经历激发出了奋斗之心的男孩;一个进入刚刚成立的团队,因为团队的培养将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团队的男孩;一个不信命运,拼进全力打破桎梏进入阿里巴巴的男孩;一个不止于自身的成长,想要让莘莘学子都能奋进拼搏的男孩;一个身具奉献与勇敢,自省与智慧的男孩;他如恒星般闪烁耀眼,照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他如星河般万丈光芒,期待迎接新的美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那个用专业为自己赢得未来的少年正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征服更广袤的星辰大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3
百折不挠 知难而进 积极抗疫
李阳一
金融学院
2017级金融二班
小小的排球
承载着大大的梦想
球场和片场
都是为校争光的战场
凭借镜头穿越时空
重铸中国女排鎏金岁月
不管跌倒与奔跑
你都闪耀着拼搏的光芒
一阳复始,桃李争春
加油
我们的排球小将——李阳一!
简要介绍
因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小学四年级机缘巧合下她接触到了排球这项运动,开启了她排球之路。如今,她是重庆工商大学女排的主力之一,她热爱排球,享受比赛,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日复一日地坚持高强度的专业化训练,随队多次取得好成绩。
2019年7月,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她通过层层海选成功参演了电影《夺冠》。电影中,她演绎了女排队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为国争光的精彩人生;生活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战“疫”故事。不论做什么事,她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7月,回乡探亲的她遭遇新疆疫情爆发,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力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去。工作中她严于律己,尽职尽责,不计个人安危,勇赴社区一线,协助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被当地政府授予“志愿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详细事迹
她热爱排球,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她享受比赛,一路高歌,慷慨激昂。2017年,有幸进入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学习,同时也成为了重庆工商大学女子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排球队一周有六天的时间都要训练,每天下午都会出现在学校体艺馆内的训练场。一遍遍的反复训练,只为了让团队配合更完美。放弃了周末的玩耍、放弃了生活的舒适,加班加点的训练,不断提高球队成员相互间配合的完美度;寒暑假也不曾中断,对李阳一而言,打排球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已经融入到了她的血液之中…在校期间,李阳一所在排球队,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果,分别获得了2017-201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第八名,2018全国大学生南方赛区(B组)第二名,2017重庆大学生排球比赛第一名,2018重庆大学生排球比赛第一名,2019重庆大学生排球比赛第一名等奖项。
当执拗变成执着,曾经的信念也变成了信仰,用下一个冠军传承荣耀,全力以赴永不言弃,这,就是女排精神!就这样日复一日,突然一天下午训练场来了几个带着口罩的人,经教练介绍得知是电影《夺冠》的选角组副导演。初选角的过程比较简单,就是和导演对台词,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可一个星期后被教练告知通过了海选,并需要去北京集训表演进行第二次海选。她提到北京集训期间,最难最重要的阶段—解放天性。这涉及到演员自身的分寸感,不能超出角色当然也不能在角色之下,让演员回归最自然的状态,换种说法就是不被性格和外界因素影响的本真的状态。之后就是台词的练习,双人甚至是多人的场景练习,副导演给她们一段片段拍摄,再进行第二次的筛选。一个月后被通知参加排球集训,定角,定妆最后导演组决定让李阳一饰演一名80年代老女排。
如何入戏这道难题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陈可辛导演打造了一场穿越盛宴。从服装造型再到场景道具甚至北京拍摄场地的木地板,都是从漳州基地运过来的1:1的还原历史。老女排用过的木地板和在重庆工商大学训练场地完全不同,在大学训练的木地板很平整,而且也比较有弹性。可老女排训练的老木地板不平、很硬,有的地方还有木刺,甚至木地板上还有当时老女排训练流的汗水和血水包的浆。她们在上面拍摄是真的会受伤。可当一位老教练告诉她们,这就是老女排的训练条件,当年有的队员甚至双膝软骨损伤了,还在倒地救球,这就是她们走向世界冠军的成功之路……这样的拍摄经历,让她对过去的时光有了更深的理解,鲜花、奖杯和聚光灯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电影的成功上映,也让观众们深刻的理解了女排精神!
电影中,她演绎了女排队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为国争光的精彩人生,生活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战“疫”故事。
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把自己的力量,融入这场惊心动魄的防疫战争中,不求任何回报。拍摄结束后不到四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而起,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2020年四月,经过全国人的不懈努力,国内疫情情况已经逐渐稳定。2020年七月底,乌鲁木齐确诊人数一下爆发,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家庭的一份子,为了乌鲁木齐的确诊人数不再日益上涨,她报名参加了新疆疫情防控志愿者,志愿服务期间,她始终坚信在这场防疫战争中,在新疆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新疆乃至全国的疫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在这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李阳一在社区的工作指导下,每天井然有条地分区排查、工作消毒。每天早晚挨家挨户分发消毒湿巾、酒精喷洒、测量所有居民的体温等,服务好群众让群众安心。她提到服务过程中,每当看到各路名人纷纷站出来说中国加油!看到无数个中国人说新疆加油!每天早晚都能听到小区的叔叔阿姨对她们笑着说你们辛苦了,看到没有复工但天天奔波在医院前线的医护人员用爱发声......每一份感动都鼓励着她向前,在时长一个月防疫工作中,有40多度的高温天气,有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她始终坚持每天值班10个小时,在天气恶劣情况下,也得带着厚重的口罩、完全不透气的防疫服,全身湿透的挨家挨户做好登记,头晕目眩,耳朵被多层口罩勒出了血痕,皮肤在防疫服下大块过敏,但她仍选择了坚持。李阳一同学把属于大学生的坚持带回了家乡,带到了基层,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新时代年轻人的奋勇和担当,志愿服务期间的表现深受大家肯定,被当地政府授予“志愿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这一次的防疫志愿者经历让李阳一感触颇多,也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她也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4
梁广南
经济学院
2017级国贸一班
涓滴热血,缩小献血缺口
爱心传递,汇就大爱乐章
12次献血,4400毫升
带动数百名志愿者走向献血车
4年志愿服务,600余小时
千里迢迢将爱心送到大山深处
把公益融入生命的不可或缺
你说愿为孩子们播种爱的光芒
殊不知在旖旎前行的奉献途中
你已然成为温暖世界的暖阳
简要介绍
来自贫困家庭的梁广南,在踏进工商校园时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身材矮小,目光坚定”。然而,在大学接近四年的时间里,正是这个“矮小”的身驱,“坚定不移”地做着一个简单的事情:把自己奉献出去。
自成年至今,梁广南持续献血11次,献血共计4000毫升;持续3年参加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依吉乡的支教活动;持续2年资助大凉山贫困学生边玛拉初和加毛吉,每年1200元;持续参加“指尖传情,大爱无声”残健共融小组等为青少年、聋哑儿童的志愿服务40余次,共计600余小时;持续四年担任学生干部,服务奉献在17级国贸一班、18级和19级导航班级、校义工志愿者协会和校学生会。
梁广南同学在大学四年里,把奉献的事情当做最美的追求,为他人点亮了一盏灯,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奖。用心的事坚持做,持续把自己奉献出去,这是梁广南同学最美的追求。临近大学毕业,梁广南选择到更远的非洲肯尼亚。他希望自己把梦想放得更远,把奉献持续下去。
详细事迹
一次偶然献血,留下一份坚持,然后无私深植于心田,热血汇进无数脉搏,最终贯通成一张心灵相通的血脉网。说到梁广南参与无偿献血,纯属偶然。高二某天,碰巧有采血车来到学校采血,他凑到献血车前看热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参与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后来,他从医生那了解到,我国临床用血的缺口巨大,很多人因为没能得到及时的输血救治而失去生命。于是,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便悄悄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为了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无偿献血,大一下学期,他发现南岸校区和兰花湖片区都有献血活动,唯独江北校区没有献血活动。一次偶然,他认识了献血中心的方兴志老师,并且把他想筹办更多献血活动的想法告诉了方老师。方老师当时说道:“只要你想举办无偿献血活动,我会竭尽所能给你提供帮助。”方老师的话让更加坚定了要在江北校区举办献血活动的想法。18年11月,在大二担任校义协部长的他,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筹备,江北校区第一次献血活动顺利开展。由于是江北校区的第一次献血活动,他担心同学们可能对献血的意义了解得不太深入,参与献血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他动员了所有的干事、同班同学以及学弟学妹去转发活动通知。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共有300余名志愿者参与献血,并且同学们对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也称赞有加。对“美”的追求让他扎根于无偿献血事业,一晃眼就是五年。五年间,他持续献血11次,累计献血量达4000毫升。而他发起的献血活动,直到现在也一直延续着,它为每一个有着同样爱心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的公益梦的舞台。
冰心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高中时期,他便有了去支教的想法,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得知大凉山需要支教,于是经过三天两夜的车程,2018年7月26日,他来到了依吉。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大山不是山,而是阻断文明传播的闭塞。在支教点,睡觉是打地铺,厕所是户外挖的茅坑,一日三餐几乎没有肉,但是他从来不说苦,不言弃,环境的恶劣没有让他退却,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留下来。另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是支撑他支教的动力源泉。他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情:他带的其中一个学生,名叫卓玛,几乎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就拿英语作业向他请教,谦虚好学,勤奋好问。还有一名初二的女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在走廊写作业,借着微弱的灯光,那时已经晚上十点。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眼睛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山以外的世界的憧憬。支教生活一晃眼就到了尾声,他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毕竟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希望他的支教是短暂,哪怕自己没有机会再次亲身去到这些孩子身边,也要以另一种方式持续下去。回来后,他把支教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带到工商青年说的活动现场,带到学弟学妹的导航班会。希望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能够继续接力,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传播文明的种子。与此同时,因为受海子计划支教组的邀请,他便负责支教组织面试工作。在支教生涯结束的两年里,无论再忙再累,他都尽可能亲自面试,至今一共面试了40余个志愿者,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不为别的,只为能够多向山区输送一些优秀的支教志愿者,让山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尽管他不是山区的孩子,但是他深知读书改变命运对于山区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尽管他离开了支教一线,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孩子,一直在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从困苦中来,尝尽辛酸苦辣,生活百味,内心却始终沉淀着善良。伸出一只手,他收获温暖,因为那些孩子脸上的笑容。因为在大学四年间期间,他曾获得过贫困生补助,等到他能够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便决心要回报社会。在支教时,他了解到许多孩子为了补课,而没办法为家里分担农活,有的孩子却因为要回家干农活,而不得不放弃补课。一些孩子一年可换穿的衣服就那几套,彩色的衣服褪成了白色……尽管他也是贫困生,但是他认为,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他总是想着在生活中尽量多争取一些奖金、补贴,存下来作为资助款。他把部分奖学金拿来资助2个孩子,每年1200元,希望她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参与他们的成长,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长大是他的福气,孩子能走出大山就是他最大的梦想。后来,他收到了孩子寄过来的美术本。翻开美术本,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骄傲,他是中国人”,她的画本中有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人美不是美,心美才是美”,简单的几句话可以看出她们的好学、善良。目前,两个孩子,一个刚升初中,一个准备中考。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直资助下去,直至两个孩子考上大学。等自己条件更好时,再多资助几个孩子,通过个人的绵薄之力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生于贫困,他比别人更能体会到贫困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于是他向那些和他一样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寒冬过后,就有暖风。
大学四年年来,他持续服务同学,热心公益,将奉献融入生命里,把爱传遍校园,用坚持和不懈努力,为自己谱写一段璀璨的岁月。四年里,他坚持参加“指尖传情,大爱无声”残健共融小组等,参与青少年、聋哑儿童志愿服务共40余次,共计600余小时。获得了“重庆市志愿服务活动活先进个人”、“重庆工商大学第九届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四年里,他持续四年担任学生干部,并且在担任班长期间,一直坚持为班集体服务,一年来,他和班委集体共召开了“树文明形象,建优秀班级”等团日班会约10次,在日常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中,他有时还自掏腰包为大家礼物。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17国贸一班被评为“优良学风班”“博雅十佳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在持续2年担任导航学长期间,他被称为“随处可见的导航学长”,无论是线上还是在校园,你总能看到他在为学弟学妹解疑答惑,部分学弟学妹,如何嘉茜同学,在他的指导下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他的工作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导航学长”。在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期间,他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权益服务工作,在伙食监督、宿舍生活、教学维护等各方面搭建起了同学们与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开展了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处理等多项工作,竭诚服务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担任校义协主席期间,他秉承“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切切实实为协会着想,为会员着想,在协会推广和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参与公益活动,传播公益文化,推广公益项目。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带领义协成员全体开展了“最美志愿者评选”、“抗疫有我,疫路同行”志愿服务分享会等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更多同学参与公益,学典型学榜样。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一步一个脚印,在荒凉里走出一条绿色的小径,然后剪下一段青春的光阴,在爱与奉献中走向天明。时间很长,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5
爱岗敬业,用行动创造温暖
王兴兰
重庆工商大学
楼管员
舐犊情深,殷殷母爱
滋兰育英,笑靥如春
将楼栋每一位同学装在心中
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
细腻而敏锐的你,筑牢安全的大坝
煮蛋又端粥的你,收获学子的热诚
你,是入住学子的陪伴者和调解员
你,是迷途少年的开导者和知心人
灯火阑珊时刻,你如星星点灯
照亮同学们平安和谐的夜归行程!
简要介绍
她,爱岗敬业、从不懈怠;她,笑脸迎人、和蔼可亲;她,细致入微、关怀备至。她诠释了什么是“用心与同学交流,以行动创造温暖。”王兴兰不止是楼管员,更是同学们心中的“天使”,小小的岗位上释放出大大的爱。
用心做事是她的代名词,她细致敏锐,注意同学们的内心需求,格外关注较为安静的孩子,曾用爱与陪伴挽回一个鲜活的生命;疫情期间,她担心同学们吃不好,常常给他们带煮好的鸡蛋;端午节到了,还有少数未回家的同学,她将粽子煮好带给他们;当某个特殊学生生病了,她将煮好的面条送到学生面前……类似的事情已是家常便饭,她热情善良,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初心不改、大爱无私,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详细事迹
王兴兰,现北3楼管员。2017年国庆节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重庆工商大学看望国际商学院的女儿,原本应是匆匆一瞥的离开,不曾想被校园的青春气息所吸引,从此爱上了与学生相处的氛围。本着对一群朝气蓬勃学生的喜爱,她选择了成为一名楼管老师。
她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总是一大早起床将楼栋门口清干净,笑盈盈地与早早出门学习的同学们打着招呼,帮助来不及洗衣服的同学放入洗衣机清洗,在本子上记录着各种需要报修的物品,在认真检查清洁的同时也会注意有没有看起来不舒服的学生或需要修理的物件……简单的流程日日重复着,一切却都显得那么井井有序。她习惯性注意每一个同学的长相、寝室号,总能在不久后就对楼栋住宿的学生人数、寝室数、每个寝室有哪些人、分别叫什么了如指掌。在她工作的期间,可疑人员从来逃不过她的法眼;对于代寝的同学她从不纵容;要是有哪个同学晚归甚至不归,她都要不间断的与他取得联系,直至确保其安全为止。
她细致入微,大爱无私!在北20栋工作的日子虽不长,但王老师用心与同学交流,以行动创造温暖,与北20栋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她来到北1栋工作,北20栋的同学还托人带来家乡的食物与她分享。在北1楼栋工作的两年里,途中她始终不忘初心,一路付出,一路收获,一路感动,秉承着坚守学生安全的理念。她细致敏锐,注意同学们的内心需求,格外关注较为安静的孩子,在分享食物的同时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正是因为这一习惯,她曾挽救了一个正值大四的抑郁症女孩的生命。偶然一次她注意到了这个过年、暑假都不回家的女孩。女孩总是独来独往,背个包不喜欢与人交流。在做完工作后的空闲时间,她总会给女孩带吃的,与她聊天,渐渐地女孩对她打开心扉。某天,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了女孩母亲要多关注女孩的嘱咐,起床一看却发现女孩不在宿舍,而她室友说她去天台打电话了。王老师吓坏了,连续打电话女孩都不接,无奈只有给女孩发微信,用她们一段时间建立起来的感情,以真心将女孩唤回。后来,她在女孩即将毕业的一个月中,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不间断照顾女孩,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后来,北1栋的孩子们给王老师一个亲切的称呼——“小天使”,这种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真情是王老师两年间最感动也最欢喜的事。
她不忘初心,以生为本。2020年6月,王老师来到北区3栋工作。正值疫情封校,部分同学选择返校考试,为了确认同学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她每天都会到宿舍消毒并提醒他们测量体温,在与其聊天的过程中,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是否正常。她担心同学们吃不好,常常给他们带煮好的鸡蛋。端午节到了,还有少数未回家的同学,她将粽子煮好带给他们,让他们在学校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且坚持每天慰问,希望他们能平安离校、安全回家。9月,大二的同学搬了过来,她依然在很短的时间掌握了整栋楼的情况,138个寝室,两个空置室,514个同学,这些数据已烂熟于心。为了让楼栋更加干净整洁,王老师每每检查清洁都会提醒同学们带走门口的垃圾,叠好伞,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延续文明楼栋的称号。她和蔼可亲,每天微笑与同学交谈;她心细热情,坚持开导不太开朗的同学。随着天气渐冷,寝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加大,在查寝的途中,就发现一个宁夏的学生使用了违规电器保暖。为了保证寝室安全,王老师收缴了违规电器,但怕同学会冷,于是将自己的垫子给他垫上保暖。男生楼栋难免会发生的就是醉酒的事情,王老师对这些孩子是又心疼又无奈,每次都会在早上默默熬一碗小米粥给同学带去,生怕他第二天不想起床吃饭对胃不好。当某个特殊学生生病了,她将煮好的面条送到学生面前,看到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她,她感到心里很温暖。类似的事情已是家常便饭,王老师热情善良,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同学们也很喜欢她,考上研、考上公务员的同学纷纷向她分享喜悦,她对他们表示恭喜;没有考上的也向她分享自己的难过和烦恼,她鼓励他们继续前行。没有真心相伴打动不了的人,现北3楼栋的学生提起王老师无不表示她的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王老师也对北3楼栋的同学夸赞有加,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恰恰是最打动人心的。
一个真正的优秀宿舍管理人员永远不止于办硬性的管理工作,而更在于道义的传播、人格的升华、个人魅力的感染等软性的人的塑造功夫。在工作的几年里,王老师收到过感谢信,受到过领导表扬,品尝过同学们分享的食物,感受过他们学业上成功的喜悦,也获得过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对同学们无微不至,她用行动创造温暖,为他们打造温馨的宿舍环境。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她是“陪伴者”;当同学与舍友发生矛盾时,她是“调解员”;当同学碰到挫折时,她是“开导者”……她尽本职,为同学减负,为同学服务,她,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一个恪尽职守、事必躬亲的老师;一个相信人间有真情、愿以爱感动人心的老师;一个拿着微薄的薪水带给他人快乐也创造出属于自己快乐的老师……她初心不改、大爱无私,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让我们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6
向阳而生,微光汇聚暖阳
持之以恒,小葵播种希望
会计学院
“向日葵”义工志愿者协会
十年支教,千余名志愿者聚沙成塔
前后相继,届届学子接力汇成光亮
几百公里的奔赴,二十一天的约定
你们点亮大山里珍贵的梦想
你们培植少年向上的力量
向阳而生,微光汇聚暖阳
持之以恒,小葵播种希望
简要介绍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会计学院“向日葵”义工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2年,被亲切地称为“向小葵”。小葵坚守“义路有你,向阳而生”的信念走过19年的志愿路。19年来,它标志性的蓝色马甲在重庆市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大渡口区以及武隆区等多地留下剪影,于教育扶贫、爱心助教、无偿献血、零艾校园、敬老助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作出贡献。小葵汇聚了热心帮助别人的志愿者们,用每个人的一点点温暖汇集成了希望的暖阳,正如他们的信念“益路有你,向阳而生”。
详细事迹
志愿路的“十”“万”光年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向日葵义协,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向小葵”,以下简称“小葵”。19年来小葵秉承“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宗旨,坚守“义路有你,向阳而生”的信念砥砺奋进。时至今日,历届成员共计2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挂靠志愿者达2558人。标志性的蓝色马甲活跃在重庆市多个地区的高校、小学、社区、街道以及公益活动机构,19年的辛苦付出、不计回报地遥远奔赴,曾在教育扶贫、爱心助教、无偿献血、零艾校园、敬老助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无数触及心灵的感动,体现了志愿团队不懈的精神,也成就了专属于小葵与“你”的故事。
十载接力,踵事增华
“假如我是艾滋病人,你愿意拥抱我吗?”
重庆工商大学江北校区的柏园食堂门口,一位志愿者身着贴有艾滋病人标签的熊服徘徊在宣传展板前。过去有太多人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人的拥抱”唯恐避之不及。但随着治艾防艾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消除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误解。这其中小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2009年起,意识到高校是防艾宣传阵地的他们就开始尝试在校内开展防艾宣传活动,从最初的漫画比赛形式到后来的唾液快速检测,四格漫画评比,防艾观影会……他们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坚持每年开展固定宣传活动的同时寻求突破,旨在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吸引越多人关注防艾知识,关爱艾滋患者,进行自我保护,最终达到最大覆盖,向零艾校园不断迈进。2018年,小葵更是将防艾知识带进小学校园,为支教成长营的孩子们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帮助提早预防,消除误解。关于这所小学的故事,小葵已经书写了九年。
万里奔赴,与你同行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曾是“大唐路”重要驿站之一,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贫困成为了火炉镇难以言说的痛。火炉镇徐家完全小学成立于1975年,拥有着悠久历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已不够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引导。从2013年起,小葵便携手重庆市扶苗义工远赴武隆,连续九年的约定已经实现,志愿者累计提供了150多门课程,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次。
正午时分,阳光明媚,志愿者们拎着大包小包的教学物资,走过泥泞小路,穿过座座山川,终于到达支教目的地。遥远路途给了志愿团队一个下马威,而辛苦的背后总蕴藏着惊喜,小学二楼的驻扎宿舍外,一群“老朋友”正悄然等待。据了解,志愿者虽然每年会如期而至,但从未具体通知何时出发、何时到达,而为了早些见到小老师们,孩子们每天都会在学校待很久。这个过程,他们称其为“双向奔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我知道你在等,所以我一定会来”。
“因为你的笑很甜,所以我不觉得辛苦”。
在这21天里,需要走一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的孩子,成了熬夜备课总结的志愿者们七点起床的闹钟。他们洗漱着,他们打闹着;他们道不尽睡眠不够的无奈,却更不舍被人惦念的幸福。比起孩子们求知的双眼和课堂互动时的有问必答,洗漱没水、做饭缺水的小插曲好像也算不得什么;看到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听到甜甜的声音叫着老师,黑暗中与蚊虫斗争,睡梦里被地板硌得生疼的感觉似乎也抛至九霄之外;收到“一周纪念日”送的小花,得到手工课堂他引以为傲的作品,因为网络原因不便与家人联系,也无法网上冲浪的“无趣”却成了此生难忘的触动。
课堂以内,他们足够地尊敬和认真,课堂之外,他们互相调皮、互诉心声。小葵的支教课堂不仅面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领略世事,也面向村民们普及常识,增强其日常防护意识。21天或许留不下可以垂名青史的成就,但希望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扶贫先扶智”的目标。除此之外,一个操场,一块垫子,一群人,还有一个满是繁星的天空。他们说着、听着;闹着、笑着,如此足矣!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那晚的夜很短,分别的前几个小时,有人电话连线为返回行程保驾护航,有人踱步在校园想留在每一个角落,有人整理物资思考此行的收获,也有人不喜分离,拒绝最后一次送他回家,选择陪伴度过那个夜晚。一位小朋友问:“你明年还会来吗?”,他答:“会,等你长高了,我就来看你”。
清晨,志愿者集合,准备启程返回,21天的支教生活到此告一段落。仔细看看,他们的眼里是星星,是泪水,更是不舍。志愿者转身时,一个小女孩大声叫着她的名字,奔跑着扑进她怀里,说:“我舍不得你,你一定会回来的对不对?”本可通过仰望天空控住的泪水,冲破了最后一丝倔强,她转头擦干,温柔的蹲下抱住哽咽的小女孩,故作轻松的说:“当然啦,不要难受哦,等你变得更漂亮了,就能再见到我了。”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提前做好的约定,也总会完成,最好的是各自努力,顶峰再见!
十年来,小葵的防艾宣传行动和暑期支教活动从未停止,亦不止于此。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2020年,疫情肆虐,小葵开展云端支教,疫情挡得住脚步却挡不住颗颗牵挂的心。封门闭户的日子里小葵还组织开展献血系列活动,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绘出一幅幅温暖的画卷,为奋战疫情前线的工作人员们给予精神的力量。解封后更是于第一时间组织参与献血车进校园活动,雨伞搭建的长长的通道直通献血车。三日内730余人参与活动,570名志愿者进行无偿献血,献血量高达129600毫升,获市级媒体报道五次。
此外,小葵也为缺少课外学习陪伴的孩子们提供“四点半课堂”,每个工作日的细心辅导和每周一次的特色活动,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更是携手向前的战友;周末的助教活动中,他们在拓展志愿服务技能的同时,为处于智力发育关键阶段的孩子们打造良好的认知环境;2021年,他们开始了微型少年宫的打造,结合社区特色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定了全面培养志愿者和孩子们动手技能,改造社区环境,实现多角度共赢的目标;倡导光盘行动、引领学风建设、前往歌乐山扫墓、采访抗战老兵……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习总书记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会计义协的志愿者们将坚持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志愿路的“十”“万”光年填充最亮丽的色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7
潜心育人,搭建爱的桥梁
肖艳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任教师
三尺讲台 两袖清风 一路花开
三全育人 夙夜研教 以生为本
作为系主任
一心围绕专业往复琢磨
作为教师
爱心学识影响每位学郎
你签订的十五个校企合作基地正发挥作用
你建立的五位一体竞赛体系已彰显影响
你是永不懈怠的实干家和探索者
你是争奇斗艳的领航者和逐梦人
致敬肖艳老师
致敬教育热土上
每一位三全育人理念的践行者
简要介绍
从教18年来,她时刻牢记育人使命,搭建工程管理专业师生、校企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整个专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本专业以后取得各项优异的成绩打下了基础;她积极推广和宣传专业,建立了1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她完善了专业学科竞赛规划,指导学科竞赛和科创项目等,屡创佳绩;她促成了工程管理专业专项奖学金的成立,激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她一手创建工程管理专业BIM协会,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专业人才;她积极利用校友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共创未来”的校友—企业—学校的互动平台,成功策划并创办了首届工程管理校友论坛。她始终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初心:教书育人,协同育人,科创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竞赛育人。
详细事迹
1、教书育人
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她坚信人才培养要从大一学生抓起。她坚持每年担任大一新生专业导师,从学生进校开始进行专业引导,“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多渠道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专业导师工作认真有效,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关心学生成长,按学校规定面向学生开展课后答疑辅导等学业指导工作,学生收获大、受益面广。
她把教学作为教师职业之本,多年潜心教学改革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并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协同育人
她通过构建校友资源数据库,打造以校友资源为依托的高校学生就业新平台,充分挖掘、整合、管理校友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和对校友资源的最大化管理,近五年来,为在校生提供100多个实习岗位,并最终走向正式岗位。她创建校友导师制度,将知名校友请回学校、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从业经历,强化就业指导。
她牵头举办首届工程管理校友论坛,通过树立校友典范,帮助在校生增长成功经验,激励学生不断奋斗。她积极帮助策划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校友值年返校活动。
她促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瑞达奖学金”的设立,用于鼓励青年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德智体全面发展。自2011年至今,该奖学金已经发放10年,累计金额5万元。
3、科创育人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她敏感地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却普遍缺乏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她积极动员学生申报各类科技创新及校级学生兴趣小组项目,亲自担任指导老师,累计指导学生100余人,她指导的学生成功申报了多项市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科研创新硕果累累,过去三年共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项、“校级兴趣小组”2项、“发展性资助项目”12项、“科创基金项目”5项,所有科研项目共计24项。
她狠抓学生专业技能认证、专业协会建设及人才培养、专业知名度提升、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媒体宣传、教学改革及研究等,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4、服务育人
她甘当学生的领路人,为学生做好各项指导和服务工作。2016年,她组织学生申报了“重庆工商大学BIM协会”,并最终经学校批准成立。她明确了协会的定位,积极开展与工程信息相关的活动、学科竞赛等;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工作汇报制度,及时反馈工作;打造协会品牌活动——建筑文化节、科技文化节、高校科创沙龙、校企茶馆分享会、校友之窗、南山校友论坛、校友导师、校友进课堂等;通过公众号、宣传稿、论坛等形式积极宣传协会成果,扩大影响力。
BIM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及交流、培训活动,曾荣获团中央全国优秀社团奖、中华环境保护协会志愿活动优秀参与社团、我校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社团、五星级社团、十佳团日活动、新苗奖等荣誉,2020年BIM协会成功加入中国BIM高校学生联盟。
5、实践育人
她重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方案,积极组织校企交流活动80余场,并建立15个校企合作基地,将学习培养方案与企业招募方案相对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并在近十年来累计为毕业生提供500余个岗位。2020年5月疫情期间,她组织了2020届工程管理专业线上招聘会,邀请到重庆世联行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重庆同诚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重庆市中合资产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等十家公司参加。2020年暑假期间,在她和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从7月的63%增长到8月的80%,全校排名20位。
6、竞赛育人
她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推进以赛促学体制,增加竞赛项目,完善竞赛内容,提升学科竞赛质量,充实和完善“五位一体”竞赛教育体系——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深化课堂理论体系、技能竞赛管理体系、竞赛项目教学管理体系、自主创新体系。
作为工程管理系主任及竞赛指导老师,自2010年以来,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工程管理相关的学科竞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形成了本专业的主要特色和标志,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在社会的知名度和企业的认可度,学生累计获奖400多人次。仅2020年组织并指导17级、18级、19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便达到100多人次,获奖人数98人次。她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经营管理大赛,获得优胜奖;全国高等院校技能认证大赛施工赛项团队特等奖、造价团队三等奖;获最佳教学能手、施工赛项最佳实施奖;2020年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工程管理综合应用,分获团队一二三等奖;指导18级学生项目《重庆萤火虫乡村传媒有限公司》获重庆工商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8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奏响生命中最强音
付晓琼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8级制药二班
不对命运低头
不向困难认输
不因疾病悲观
脊柱侧弯,不怕!
异样眼光,不怕!
脊髓空洞,不怕!
五次手术,高强度康复,坚强承受
点滴增高,折叠的人生,美丽舒展
历劫归来,以身说法鼓舞病友信心
重回校园,挺起脊梁迎接美好未来
简要介绍
付晓琼,从小身患脊柱侧弯,常被人以“驼背”嘲笑,却从未接受命运的安排。但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努力学习,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大学期间,她乐观向上,还积极参与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而她的病情让她要面对比其他病友风险更高,次数更多的手术。每一次术后,她都要经历断骨所带来的极致痛苦,及因为手术带来的虚弱无力感,可是她并未放弃,坚持和病魔做斗争,她克服了一次又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最终战胜病魔,回到校园,成为18级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术后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舞更多的患者,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凤凰,虽被折翼,但仍拼尽全力浴火重生,展翅高飞。
详细事迹
该生于2018年7月连续休学两年,于2020年9月复学,回归校园继续完成学业。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有一年半的时间,该生都在医院度过,在其母亲的陪伴下与疾病作斗争,并最后成功健康出院。
该生从小身患脊柱侧弯,俗称“驼背”,这个词之前常被不懂事的同学用来骂她,但该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努力学习,考上了工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生发展成极重度脊柱侧弯,因为脊柱弯曲,肋骨畸形,导致胸腔容积严重减少,呼吸系统受损。无奈家庭贫困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只能任由其发展。
2017年她偶然听说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梁益建博士,该生决定前往求医。2018年她独自挂号,独自前往成都求医问诊,这是她第一次离开重庆。后来她成为了梁博的病人,梁博也是她及众多患友的“梁爸爸”,是他用两根支架让该生从一米四长高到一米六。
“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这是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梁博的颁奖词。
可是天意弄人,原以为能顺利开始进行脊柱侧弯的治疗,在第一次详细的术前检查中,该生被查出脊髓空洞,因为脊柱弯曲导致脑脊液长期流通不畅引起的空洞,可以用蛀牙来通俗化解释。
梁博告诉她,需要进行先引流手术,就是往脊柱里导入引流管,把里面的脑脊液分流一部分出来到蛛网膜下池,从而达到给脊柱里脑脊液流动时减压的目的。这意味着该生接下来的手术风险将会比其他的病友更加高,手术次数更多,而费用也会更高。在进行脊柱侧弯治疗的每一次手术都会经历断骨,再愈合。比起断骨之痛,她更苦恼的是手术费用,梁博在与她交谈手术方案时,她问及手术费用后从她低下的眼眉中,梁博察觉到她的苦恼,并给予帮助。
在院期间,该生与母亲都非常节俭,母亲不畏辛苦一边照顾她,一边在医院做清洁工,有时还会帮忙照看其他病人,她的母亲不仅要为卧床修养的她清理卫生,还要为其他不认识的病人清理卫生。该生为了母亲能够照顾好其他病人得到报酬,尽管卧床,却选择自己看点滴,没液体了就自己呼叫护士更换。因为能有照看其他病人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母亲和她都很珍惜能得到报酬的机会,只为了能凑够支付该生的手术费及生活费的钱。而其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
该生的第一次手术是身体植入引流管,第二次是在盆骨打上四根钢针,头上十颗钉子安装牵引架子进行头盆环牵引。牵引架子有五斤左右,而该生每天都要负重进行锻炼,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爬到固定楼层,梁博说是为了锻炼体力,让患者能在最后一次长达十多小时的手术中坚持下来,不仅如此,手术对肺功能也有要求,而她之前已经呼吸系统受损,所以为了能达到要求,还要进行吸气及呼气训练。好在她年纪比较小,呼吸功能没有丧失得特别严重,所以该生很快就达到了手术标准,她只需要继续保持下去就可以。
她开始进行头盆环牵引,每周升五毫米,就这样一点点的累积,她长高了十厘米,可是脖子承受不了弯曲的脊柱带来的反作用力,只能进行松解手术,简而言之就是在弯曲的脊柱上寻找合适的位置不完全切开并植入钢钉,然后进行绝对卧床及牵引,两周之后才能下地活动,之后又继续爬楼及肺功能训练。这一次她长高了六厘米。
可是脊柱弯曲得还比较严重,所以不能进行矫形固定的手术,需要再次进行松解手术,也就是再一次不完全切开脊柱之后,重复上诉步骤。这一次她长高了四厘米。
伤筋动骨一百天,所以在进行断骨手术后,要经历一百天才能进行下一次手术。在上一次手术三个月后,她进行了最后一次矫形固定手术,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及手术,她终于可以出院了。最后在梁博及老师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支付在院欠下的手术费用并健康出院。
该生术后成为了医院组织的志愿者,每年梁博会组织义诊,该生便会回归医院,用自己亲身成功的例子去鼓舞更多患者。该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耐心解答有意愿治病的病友们咨询的问题。
同时该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但是在此之前她的身体没办法穿上,因为整个上半身缩成了一团,现在的她可以穿上,所以该生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患者进行治疗完成他们的心愿。
该生在去医院之前被评定为了自强不息先进个人。该生认为她能成功完成所有手术并健康出院,梁博的医疗团队给予了医术上的支持,而老师亲戚朋友们给予了部分经济及精神的支持,还有她父母为她承担了医疗费用,才让她能安心的进行康复训练,以积极心态去应对每一次的手术。她说有机会一定要报答大家的恩情。
从一开始梁博便告知她,因为脊柱上有着密密麻麻的神经中枢,再加上脊柱变形,手术难度很大,手术有瘫痪和死亡的风险。她还从其他从事脊柱侧弯治疗的医生写的文章中看到手术有百分之一的死亡率,这百分之一看似不高,但是这百分之一遇上了就是百分之百。但是她依然勇敢面对,去向侧弯发起挑战,每一次术后,她都要经历断骨所带来的痛苦,及因为手术带来的虚弱无力感,可是她并未放弃,于是她克服了一次又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并回到校园,成为18级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9
心系母校发展 情牵学子成才
王敬春
重庆工商大学
校友
校园求学的艰苦岁月
把苦熬苦学当作对青春的致敬
把增长本领当成最美的成人礼!
就业创业勇赴时代浪潮
转行碳酸锶生产,也让国人扬眉吐气!
投身公益,精准扶贫,从无丝毫犹豫
关注学生成长,支持母校发展,更是奋力当先
你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更用坚持展现饮水思源的大学长风范!
简要介绍
王敬春,原外语学院1984届毕业生,现任重庆新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庆龙精细锶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饮水思源”是他工作作风朴实和人格魅力高尚的真实体现。他心系母校,关心学弟学妹的学习,大力支持母校教学发展,与母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这对母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还包括了一些下岗职工以及当地的农民工。非典期间,他向重庆市铜梁县非典防治办公室捐款;资助当地教育事业,向华兴中小学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等;汶川地震期间积极捐款捐物;亲自投身绿化长江活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行动,为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心系母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王敬春一直在行动。
详细事迹
精于学业,成绩优异:81年的秋天,王敬春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渝州大学的校门,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由于当时才恢复高考没几年,再加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缘故,他所在班级的同学年龄在16到32岁之间,跨度居然达到了16岁之多。当时学校的条件也是非常的艰苦的,教学设备差、教师资源缺乏、图书馆资料少、交通不便……此外,当时整个学校就只有一个食堂,吃饭都得走很长一段路,去了由于人多还得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吃上饭。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以及他的同学们退却。老师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同学们踏实勤奋地学习让他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图书资源缺乏,图书馆却通常是座无虚席;没有讲座,他就自己找资料学习……所有的困难在他们面前都不再是困难,因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根本就无暇顾及。每天早上六点,他就会和其他同学一样,背着书包,拿着水壶到嘉陵江畔读英语,背单词,一直到大学毕业。正是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勤奋刻苦地学习给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他在今后的工作以及创业中能走得更高更远更稳。
奋力拼搏,成为企业骨干: 毕业之后,王敬春到了四川空分设备厂情报室工作。那个时候,厂里面缺乏外语方面的人才,所以王敬春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每天阅读大量的国外专业书籍,同时还有繁琐的资料翻译,平时还得和国外的空分企业接洽。巨大的工作量,繁琐的事务并没有消磨他的进取精神。他仍旧踏踏实实,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沉得下去,静得起来,让他的沟通谈判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在那段时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87年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他到了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重庆公司工作。当时重庆的外贸才开始起步,外贸公司也缺乏那方面人才。于是,他便主动请缨,要求去其他外贸公司学习。经公司协调后,他便每天跟着老的业务员跑。重活,累活,跑腿的活都让他给干了,其中的艰辛以及委屈不言而喻。有些时候,他累了,困了就直接在船上、码头上睡觉。那时,工作辛苦不说,工资也不高,但是王敬春丝毫没有怨言以及懈怠,更没想过要跳槽,只是专心地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正是因为他的踏实以及努力,年纪轻轻的他就做到了科长的职务。
艰苦创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敬春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投资创办的重庆渝慧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国家和重庆市“先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重庆市“十佳外商投资企业称号”;收购并改制的重庆市巴南对外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从2000年至2010年一直名列重庆市出口创汇30强企业。2001年5月在铜梁区投资兴办重庆庆龙精细锶盐化工有限公司,在短短三年时间将公司建设成中国第二大单体碳酸锶生产基地。2004年10月,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日本堺化学株式会社成功合资,从事高品质碳酸锶系列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用于液晶显像和高档磁性材料的碳酸锶,现已并购上市,王敬春持有金瑞矿业股份。2007年成立重庆新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重庆市116家重点外资外贸企业之一,是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重庆市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单位。2017年成立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王敬春的企业在他以及他的团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强大,这也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还包括了一些下岗职工以及当地的农民工。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企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公益事业!此外他以及他的企业时刻不忘回馈社会。非典期间,他向重庆市铜梁区非典防治办公室捐款;向铜梁区华兴中小学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周边村社硬化道路,安装自来水管,新修蓄水池,植树造林等;汶川地震期间积极捐款捐物;亲自投身绿化长江活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行动,是江北区精准扶贫企业成员,与酉阳县康家村结成扶贫帮扶对象,组织公司员工赴酉阳开展扶贫活动,为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心系母校,鼓励大学生奋发图强,助力母校教学发展:王敬春在努力经营企业、回报社会之余,同样心系母校发展,与母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2009年成立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新途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4年参与外语学院“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研讨会,为学校的课程出谋划策;2015年建立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铺好路,实现校企双方合作,达到共赢共荣;组织企业参加工商大学双选会,提供就业岗位;2020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多次组织工商大学学生到公司学习外贸流程以及安排留学生到公司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这对母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10
倾力奉献,伟大来自平凡
重庆工商大学派驻彭水脱贫攻坚干部团体
不曾欣赏这1300多次日升月落光景
却已奔走城乡间10余万公里
访农户,问民生,走村社,下田地
亮路灯,改危房,寻水源,推山货
脱贫路上一户不能缺
追梦路上村村新希望
舍小家为大家
你们是彭水乡民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全面小康,举杯同庆
每一位扶贫干部都是实力担当
简要介绍
自2017年以来,学校党委先后选派六位优秀中青年党政干部赴对口帮扶地区出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有青年教师赵伟博士、副教授,保卫处副处长宫彪,数学与统计学院书记唐玺,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书记刘代成,国际商学院正处级专职组织员朱富生,后勤处副处长杜元林。
学校派驻彭水脱贫攻坚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累计奋战1300多个日夜,往返主城与扶贫地区共计10余万公里,为帮扶地区设立项目10余项,带去帮扶资金100余万元,累计走访贫困户200余户。他们爬过扶贫村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鏖战3年多,胜利收官。截至2020年底,彭水县全域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件事,就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之处。
详细事迹
2017年8月,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赵伟接受选派参与彭水县三义乡脱贫攻坚工作,任三义乡驻乡工作队队员。期间,赵伟辛勤努力,无私奉献。他放下对家中幼子的牵挂,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工作,坚持两星期放一次假,终于把工作推上了正轨。面对当地存在的诸多遗留问题,赵伟秉持一颗公心、夙兴夜寐、真蹲实驻,坚守在三义乡的山间地头、老百姓的门前屋后,团结带领当地群众,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场镇“几大件”建设工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整治项目、村民委改建新建等各类项目中都留下了他勤恳工作的身影。2018年2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领导小组办公室给重庆工商大学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信里着重提到了赵伟副教授。2018年10月,赵伟同志获评“重庆市脱贫攻坚2018年度先进个人”;2019年10月,赵伟同志获评“重庆工商大学感动校园人物”。
2018年9月,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党委保卫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宫彪来到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成为驻乡工作队的一名队员。他不顾工作环境的艰辛,走村入户、深入调研,针对群众的实际困难,精准施策、协调各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乡五个村的村道上点亮的路灯,是他迎风冒雨、反复协商的成果;他致力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房屋改造过程中多次衔接施工队整改,最终改造成果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肯定;他注重精准扶贫,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开展帮扶责任落实情况督查,确保基层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2019年3月,我校中层干部唐玺响应组织号召主动申请到彭水县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当他来到彭水县保家镇长窑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大儿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小女儿刚满两周岁。来不及考虑家中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的实际困难,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他迅速投身到当地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中,访农户,问民生,走村社,下田地,重点抓好政策法律宣讲、帮建基层党组织、全面推动精准扶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主要业务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努力,长窑村的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得以解决,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摘帽成效考核验收、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和成效考核交叉检查,精准扶贫成效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教育在线、彭水日报、华龙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及长窑村脱贫攻坚工作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他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不仅被评为保家镇“优秀党务工作者”,还在县级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中获得了“优秀”。
2019年3月,刘代成按照重庆工商大学党委部署,被派驻彭水县郁山镇玉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参与脱贫攻坚两年多以来,他抓党建促脱贫,支部建设走正步,村党支部获评彭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八查八到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脱贫成效考核及全国脱贫普查等群众满意度达100%;推动消费扶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助力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重庆工商大学扶贫窗口”、“玉山村赶场”、直播带货等活动受到中国网、重庆城乡统筹网、彭水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共9次;组织实施“光明玉山”太阳能路灯工程,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构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实现分红;他积极斡旋,全村主干道公路全部硬化完成,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发挥高校资源及教师优势,“志智双扶”形式多样效果好,被群众称为“贴心人”。获评彭水县2019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9年初,我校中层干部朱富生主动请缨到偏远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年3月,被派驻到县级贫困村彭水县保家镇清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一心为民,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聊实情,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只为帮助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他坚持开发式扶贫,在他的带领下,清水村新建公路近30公里,新建水池23个,活络了乡村旅游,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他积极搭建爱心平台,为村民争取物质捐赠与教育捐赠。通过朱富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清水村的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朱富生被评为彭水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全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并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高质量完成了彭水县贫困县摘帽验收,高质量完成了清水村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任务和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的考核任务以及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2019年11月,杜元林受学校党委的委派赴彭水县三义乡担任驻乡工作队队员。接到保障三义乡人畜饮水安全的工作任务后,他第一时间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理清工作思路,迅速展开行动。为了找水源,杜元林钻山洞、爬悬崖、穿密林,穿烂了好几双登山鞋,最终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起了合理的饮水管网,解决了三义乡7000多人的饮水难题。他积极推动三义乡文化扶贫工作,对接学校设立科研项目,为三义乡设计了全域旅游自驾线路等标识。“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杜元林用实际行动成为了老百姓的知心人,巩固和发展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鏖战3年多,胜利收官。截至2020年底,彭水县全域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件事,就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之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校友会特别提名奖
此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正值重庆工商大学7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特增加了校友会特别提名奖,获提名的他们分别是:钟仁东、周盈。
现场瞬间
感人的故事缓缓诉说,台下的观众静静聆听着,不禁红了眼眶。现场不时爆发的阵阵掌声,是对获奖人最真诚的赞肯。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在重庆工商大学附属江南小学的小朋友们童稚的歌声中,观众也在轻轻唱和,那心中最纯真的情感被唤醒了。
正如《这世界那么多人》歌里唱的“这世界那么多人,人群里有个你们”,正是这些可爱的“你们”努力生活、奋力拼搏,常怀感恩、常怀爱,才能在平凡的时光中书写出不平凡的故事。
TA们说
这次颁奖活动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能让我们能切身实地地去了解这些在我们身边的感动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现场播放的简短的视频将他们崇高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关爱与善意。王兴兰阿姨对待同学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特别触动我,进入大学的我们大多是孤身一人,离自己的父母比较远,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宿管阿姨关心我们的冷暖、为我们着想,是一件很幸运也很温暖的事情。这份工作虽然很小但她却能做到极致,令我由衷敬佩。我们日常的生活虽然很平常,但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张真挚的笑容,可能会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凡”,也许还能给别人送去温暖!
——通识学院 2021级
物流管理专业 陈进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的很正能量、很积极,这次活动评选的范围比较广,涉及了我们学校几乎方方面面的人,而且都特别正能量,诠释了“榜样”二字。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付晓琼,我的室友曾经采访过付晓琼同学,在采访的过程中体会到她的坚强、积极,虽然她的生活并非一番风顺的,但她仍然积极面对生活,我觉得这很好地诠释了“青春的风采,榜样的力量”这几个字,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
——文学与新闻学院 2020级
新闻学专业 张莉莎
看完整场典礼我很感动,我对梁广南学长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做志愿不一定要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涓涓细流。”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级
电子商务专业 杨扬
我觉得很感动,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为我们默默付出着。我也是会计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作为支教的一员参与到了整个支教过程中。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时,我感到很温暖,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我觉得付出是会有回报的,我也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会计学院 2019级
审计学专业 冯文雨
我很感谢能拥有这次机会来观看典礼,观看完典礼之后我很震撼,也非常自豪,我觉得我们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也很感谢能拥有这次机会来观看典礼。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阳一学姐,我认为她真正地发扬了中国的“女排精神”。她像一朵蔷薇,坚硬而且美丽,她又像一股清风,影响了学校的每一个人,鼓舞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和坚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21级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金霞
每个人生而平凡
但能选择盛放人生
榜样并不遥远
温情就在身边
那些故事和感人瞬间还在心间回味
让我们延续他们的精神
一起把这份有温度的爱传递下去
-ctbu_1952-
重庆工商大学新闻中心出品
策划:谢瑶昊 孙佳
文字:谢瑶昊 孙佳
采访:谢瑶昊 孙佳 谭影 罗黄秋
相关资料来源:校团委
图片:蔡紫雲 贺诗贻 贾凯涵 涂张磊 周铃岚 常成
排版:刘亚怡
本期编辑:谢鹏 刘亚怡
初审:谢鹏 陆夕
审核:石薇琳 姜妍羽
审定发布:陆嘉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22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邀请函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22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邀请函尊敬的用人单位:您好!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一直以来对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
-
2021年重庆工商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事迹——杨海丽
2021年重庆工商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杨海丽杨海丽,女,44岁,中共党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18年获得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评重工商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得
-
前行路上,幸得有你|重庆工商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成功举行!
2021年9月9日重庆工商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于江北校区和南岸校区隆重举行8000余名本硕博新同学共赴一场九月之约成为新一代“重工商大人”2021年9月9日上午8:30,江北校区田径运动场迎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七七事变”85周年 |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 清华大学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新党员宣誓大会
- 拜年啦!南腔北调的祝福送给您!
- 小蓉伴除夕 融媒体中心祝大家新年快乐
- 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在2021年广西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
- 新文科 新会计 新教育 | 我校会计学院参加智能财会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度论坛
- “皮划艇运动”为何也叫“心肺体操”? 专家为您解读“它”的魅力所在!
-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
- 激情五月 青春有我——我院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隆重举行
- 【党史学习教育】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 【媒体电台】拒绝无感,拥抱明天。
- 石大获7项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