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警微青春第1193期:百年党史百日谈——吴克坚:明争暗战创“神迹”

大学 作者:山东警察学院 2021-04-27 22:43:07


“敢为天下先,日月换新天。壮阔百年史,千秋万代明。” 追忆党的百年历史,重温党的奋进故事,将党史铭记在心,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勇气。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一百年砥砺奋进,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丰功伟绩。值此之际,山警团委将以一百个党史故事,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祝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繁荣昌盛,早日实现复兴梦想,走向新的辉煌。

★ ★ ★

吴克坚(1900-1986),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一个理发工人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加入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1929年,负责保护我党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秘密电台;1932年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出任中共长江局副秘书长兼周恩来随身副官;武汉沦陷后,被派往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新华日报》总编辑等;1946年后,被派往上海等地负责党的地下情报联络工作,侦获敌方大量重要情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联络局局长等职;1986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无一位同志被捕,数部秘密电台无一被敌特侦破。”这是1949年5月,中共中央情报部致吴克坚情报系统嘉奖电报的电文。在异常严酷的地下战场,这样的“神迹”是怎么创造的?

突破,法国《救国时报》发行国内

1936年4月,吴克坚受党委派,赴法国巴黎协助吴玉章筹办《救国时报》,并担任总经理。

  《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1935年12月9日创刊,前身是《救国报》。

  《救国时报》经常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等人的著作,报道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等。在吴玉章和吴克坚的努力下,《救国时报》“成为当时国内外同胞特别是进步青年很喜读的报刊之一”。

  然而,一切进步的报纸、杂志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范围之内,扣押、查封之类的手段屡见不鲜。要完成在国内发行的任务,就必须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这个重任落在了吴克坚的身上。

  吴克坚着手构筑了一条输送报纸的完整线路。首先,递送报纸的目标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单位和有名望的人物身上,使国民党反动派有所顾忌;其次,将报纸夹在法国出版的报纸、书籍、画报中间,向国内邮递,利用外国合法刊物掩护,减少被国民党特务翻查的几率。在吴克坚的谨慎设计下,《救国时报》一度在国内发行万余份。

  《救国时报》的成效得到了党的认可。1937年,吴克坚向党组织提出,在“七七事变”硝烟未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紧要关头,立即回国投身抗战。

握紧,刺向敌人咽喉的“匕首”

 1938年2月,吴克坚经党组织批准,由香港中转,回归故土,再挑重担。

  这次,党组织交给他的重任是:与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的沈安娜、打入军委会参事室与CC系特种经济调查处的史永进行单线联系。这两名情报员都身居国民党反动派“核心要害”的位置,沈安娜更是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安娜是速记的不二人选。

  通过何以端进行联络,吴克坚指示沈安娜、华明之夫妇重点搜集军事情报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情报,尤其是各派系主要头目的政治态度和主张,以便能够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集中力量打击顽固派。

  沈安娜从各种高层会议中,搜集到了蒋介石的内部讲话和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军政要人的军事报告以及内部派系的情报,陆续送交党组织。通过沈安娜、郭春涛以及打入国民党海军系统的胡征庆等,吴克坚系统搜集的军事情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如果说沈安娜是抵在国民党反动派咽喉上的一柄匕首,那么吴克坚就是握紧这柄匕首的人。

斗智,为“江南一叶”鸣冤

1938至1945年期间,吴克坚的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总编辑。他以笔为刀,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共发表各类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近100篇。

  1941年1月17日,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反诬新四军是“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要将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而《新华日报》已经写好的反击报道和评论,全部被早有准备的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检扣。平时坐等报社送稿上门的新闻检查官,这天一反常态地带了一班人赶到报社坐等,一定要审查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大样才走。

  怎么办?在周恩来指示下,他们先把被检扣后空出的两块地方用别的消息补上,印好几张报纸送检。在送走新闻检查官之后,吴克坚立刻将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报道填补在预留好的空白处,安排制版印刷。同时组织发行人员,抢在次日各大报发行之前送到读者手中。

  第二天,当国民党当局发觉时,大量《新华日报》已冲破国民党军警宪特的封锁,传遍了山城大街小巷。周恩来的题词和挽诗,与同天重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发布的所谓“通令”及发言人“谈话”,形成鲜明对照,就连毛泽东在延安看到《新华日报》后,也致电周恩来称,“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往。”

《团的生活》编辑部

稿件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文编辑:裴中铭

审核:周天宇  马昆岩  张怡翔  宫维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投稿邮箱:3597919521@qq.com

你写我读投稿邮箱:2470218262@qq.com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