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家谈|孙英教授: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印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举措。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立校的重要体现。
本期双一流大家谈,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孙英教授,请她来谈谈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方法和举措。
孙英,女,汉族,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主任,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名师工作室“孙英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兼北京高教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幸福论》等著作5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2004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2015年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成为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2018年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2021年获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的特色
孙英:围绕全国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培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时代新人的培养,学院先后牵头发起了成立全国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论坛、全国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和全国红色基因传承论坛等五个论坛。同时还依托拥有的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部级平台和在民族地区建立的8个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协同带动,来服务民族地区和基层建设。
学院始终关注国家扶贫攻坚的战略需求,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参与有机统一。同时,学院主张打造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工程,带动校内外师生和社会各界学经典用经典,形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浓厚氛围。此外,着眼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
(第63期青年学术论坛)
在科研成果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亮点
科研项目与师风建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孙英:近三年来,学院一共获得国社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在其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获得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奖8项。校地合作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6个省区;基地调研形成100余篇调研报告,有30余篇发表于学术期刊,近20篇获各类奖项。学院的学生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近5年在各级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160余篇,还有多人发表了CSSCI期刊论文,有些优秀文章被人大复印转载。此外还有多名教师获得了“北京高校德育先进个人”、“北京师德榜样”、“北京师德先锋”等荣誉称号。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背后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
在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孙英:近年来,学院增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中心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中心,形成了民大本科生思政课5+1课程体系;并且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考核。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结合不同专业的特性对其课程加入了不同方向的考核要求。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依然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未来的工作设想
孙英:第一,队伍建设成梯队,出名师。以“政治强、作风正、眼界宽、思想新、水平高、业务精、人格正”’为原则,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足额,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影响力强、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骨干队伍。第二,教学改革有特色,出亮点。要高质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化“大思政课”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案例教学。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想引领有机统一,学生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同步提高。第三,研究宣传有力度,出声势。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阐释,在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建立理论研讨长效机制,打造一系列学术研讨品牌活动。第四,学科建设重实效,出经验。学科设置立足学校实际,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探索构建学科研究成果有效支撑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推进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互联互通。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统稿|阿婧文 徐新宇
图片|肖子寒 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
排版|黄骏凯
审核|惠 萍 殷宇琪
主编|李红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